-
很多球友面对半出台球,还是喜欢向后拉大手准备发大力暴冲,这样的击球方式有几个缺陷: 1. 向手拉手过大的话,在近台开展攻击,会牺牲最爽的击球点或借力点 2. 引拍速度如果或来球速度不对应,容易漏击 3. 近台发大力不等于高速度和强杀伤力,像马龙这样的正手弧圈之神,在近台完全转腰、蹬腿前冲时,也经常被对手反撕一下整死,(这也是在大赛可
-
1. 对方的球是否会出台给自己机会 2. 针对对方的来球速度,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迎前发力还是略加调整准备借一部分力 3. 考虑发几成力,来球为快球用三成主动发力,七成借力;来球为慢球,迎前用七成力,借三成力;总之都需要借力,之所以发力不舒服,就是没借到力; 4. 准备板型:一定不用手向后引板(很多2000分左右的朋友也有这个问题,用腰稍向后转
-
很多业余球友练了十来年了,就是接发球的问题解决不好:一搓就长, 一摆就高,一挑就飞, 一劈就出界。 关键问题在于,接发的板型控制! 据我观察,大多数业余球友,接发球的毛病是持拍手一侧的脚,在准备接球前,总是不愿意踩入台内,所以遇短球时总是本能地用胳膊够球,而身体离球越远,控球力越差;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板型! 很多球友搓接发
-
电视转播时,蔡猛和杨影这两个中国最优秀的乒乓解说人,从来没把弹、撕、贴、带等技术讲明白过;一般在北京混的教练,大多也都讲不明白,因为本身都不太会(只在2450以上的选手身上偶尔见识过,比如邹杰小朋友的反手暴撕)。 讲通俗些,弹就是击打不转的来球(或者质量不高的上旋球,看看老瓦最后欺负刘国梁的视频),在对方球上台的一刹那,用
-
既使是优秀的专业选手,接发对方发出的短球时,也不可能每次都摆短成功;挑打? 2000分以下的朋友最好不要在分数接近时使用这项技术! 拧拉?脚下不太活的,根本做不到,特别是对方发球的够软够短,拧的只是自己的肩膀和肘子! 最稳妥的接法是长搓反手大角和劈正手。随即,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如果对方实力足够,肯定会拉出第一板球!如果对方一拉就死,则
-
1750以下,甚至1950以下的球友,反手弧圈都不甚理想:1、拉对方的反手长球容易拉漏;2,对方的半出台球以搓长为主,而不容易拧拉起来;3、第一板拉的质量还行,第二、第三板就容易把胳膊架起来,成了托球或者撩球,又难看又容易由好不容易形成的主动变成被动(特别的对付推挡实力强的直板,容易被对方借力形成直线,造成被动) 怎么办!? 分析原因,就是发力
-
1750 以下的球友 , 就是接我的劈长正手大角或侧身位, 10 个球只能拉起 3-4 的朋友,或者和我对拉正手,在 2 个球以下的朋友。 很多这类朋友挥拍动作都还不错,就是拉球质量不高。 那么,如何改进这些朋友的弧圈技术呢? 听本师的三句口诀,基本可以改进弧圈质量了: 1 、脚下快速跑(跳)到位,到位的标准就是,双脚基本站
-
快收前臂 : 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摩擦旋转:摩擦发力越集中,板越响 ; 发力方向的掌握: 球拉的软,向前发力摩擦不足;向网多,请多向上发些力摩擦; 上肢的放松: 腿腰发力不足,不能放松上肢;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到球(说明上肢要充分发松) 还
-
1.搓球:上手不出手,用腰再用手 2.所有:出手前,手完全放松,触球一刹那二次抓拍 3.反手接右侧旋:沉肩迎球,触球一刹那手背绷紧 4.接正手位勾式发球:右肩沉肩迎球,手与网平齐,手腕自然下垂,身体微微迎上抓拍 5.正手拉下旋:食指压拍,拍面与地面平行,转腰蹬腿,接触球的中上部,右膝前下方运动,顺势挥拍 6.反手拉:双肩下垂,肘部固定,触球时手指带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