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杜风光的日志

杜风光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16年提高了正手拉球的稳定性和容错率,连续性有所提高。接发球水平略有提高。体现在比赛成绩上,在市里比赛单打两次进入前八名,团体赛胜率明显提高,赢了一些过去赢不了的准高手,对付高手也能抵挡一阵子有回合了。反面长胶上台率有所提高,偶尔使用有奇效。 17年需努力改进之处: 1、提高侧身进攻的比例,角度、力量改进,提高一板过的能力
    4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 对比发现,对拉和对攻练习时侧身位上台率明显低于正手位,应该与空间感和球感有关。应多加练习。 特别是要多练习在侧身位起下旋,起下旋后形成对攻或对拉的第二板乃至第三板衔接技术。拉后准备打还是继续拉,要根据球友回球情况进行比较,形成习惯,提高上台率。 与此配套,练习发下旋长球和短球,必要时搓接以过渡。
    4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 5
    打球进入第七个年头,基本的搓推攻拉技术已成形,但进攻和防守能力都需要改进,重点如下: 1、提高侧身位进攻能力,上台率与落点控制。 2、提高拉下旋球的质量,控制落点和高度。 3、加强接发球的落点控制,提高接发球上手能力。 4、直板反面胶皮尽快选择,练习至可以初步在比赛中使用。
    6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15日下午到球馆打球碰到王全乐教练,与我进行中远台对拉练习,发现我在对拉过程中第一次拉球之后的拉球,球落台后越来越高,弧线越来越平,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步伐不到位,击球点离身体太远或太高,抬肘现象突出,提出除注意步子到位外,宁可晚一点拉球、低一点拉球,以保证球过网高度低、弧线大。
    4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分享

    一招鲜

    杜风光 2015-12-29 13:21
    在业余乒乓赛场上,常常可以见到特点鲜明的球友,有的以推挡为主,有以搓球为主,有以击打为主,还有以挑打为主,他们动作不规范,步子别扭,好像也不会其它什么技术;有的握拍姿势也很奇怪;有时候感觉他们好像不会打球,有时候感觉他们的球完全是不讲理,反正非平常所见,就是手感奇好,能把球弄到对手台上来。 他们往往难以登顶,打顺了无所不能,不顺时
    4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25日参加南阳市公仆杯,第二轮遭遇上届冠军,依靠稳健的防守和连续的进攻侥幸胜出。本以为往后一片坦途,却在第三轮负于一个从未胜过自己的对手,太过松懈,太不重视对手了,想依靠发球和防守拖败对手完全失效,在对手不断的侧身进攻和高命中率面前束手就擒。
    4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 6
    19日在上海参加择通杯(上海择通赞助)比赛,48人分八组,2胜2负列小组第三,未能出线。最终获第一的是上海体院乒乓球专业的美女曹佳怡(男让女三分)。我们小组的第二名最终获得第三名。我和他的差距有四分。同志仍需努力!
    3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3
    接正手位短球时由于上步慢,往往只是勉强挡过去或挑过去,球不长不短、偏慢,正适合高手进攻,由于自己来不及回位,往往被对手打死。张老师建议最好上步快些,继续摆短,不给对手进攻机会,便于自己回位防守或进攻。
  • 6
    分享

    关键球技术

    杜风光 2015-12-20 22:24
    在田林俱乐部打球遇到上师大张老师,输了。在闲聊时他说,我看你前面打的都挺好的,到了7平8平后就容易输,还是老一套,别人已经熟悉了,再加上变化你就输了。必须要准备平时不用的技术,到关键时候发球、线路、套路等都要变一变,才能提高取胜的机会。想想确实,咱就这几把刷子,前面都用尽了,到关键球的时候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 6
    蝴蝶INNERFORCE-ZLF底板是纤维加阿尤斯大芯,不发力时像木板,发力时具纤维板的坚韧,可谓是又软又韧,咬球感强,适合弧圈型打法。网上介绍配套胶的不多。 本人以直拍左推右攻为主,打法正在向快攻弧圈转变。追求速度与旋转的平衡,同时不影响控制(攻守平衡)。 去年配用了DONIC F1,感觉反手透板,球速快,正手进攻速度快,但搓球易冒高,发长球易出
    11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41 12345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