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行走的意义
已有 728 次阅读 2015-06-01 16:22我第一次到青海,并非自觉自愿,是单位组织的活动。我向来对老少边穷地区不太向往,大约来自老爸的影响,老爸在西藏邦达机场当过兵,当年的艰苦岁月让他对西藏毫无留念,有了几次川西游和云南游,我也接近过西藏的地貌风情,对我来说,还是大都市的吸引力更大一些,至少球友和教练是不能少。我有一个发小,多次辞职从青藏、新藏、川藏线骑行进拉萨,长达几年的艰苦骑行生活让我叹为观止,我没有心也没有胆,更没有那副铁身板。
这次走的路,是西宁到青海湖再到茶卡盐湖,这段路是文成公主进藏路程的一小段,也是唐蕃古道的一小段。那年,松赞干布25岁,迎娶16岁的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竟然在路上走了三年,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与松赞干布迎亲的队伍相会。
我走的这段路,正好是黄土高原与草原交汇之地,两个小时车程内,山形地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头还是黄土高坡,慢慢地随着海拔升高,后头已是大漠西风塞北,风吹草地见牛羊。日月山一带,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界点。窗外的风景变幻,内心的压力也陡增,高原反应随之袭来,头晕目眩,心跳加剧,唇干舌燥、夜不能寐。据说到了海北县,很多宫女和士兵都受不了高原反应,就停下来在此结婚生子,驻扎下来再也不前进了。
此行,让我感慨,一是文成公主和亲之路之艰难,二是原子城科学家们工作环境之艰苦。其实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渺小的,可是他们成为了这西域历史闪耀的星星,一是因为文化的传播,二是科技的传播。
越是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神的形象也越高大,宗教对人的控制也越深入,一路可见磕着长头进拉萨朝拜的藏人以及金碧辉煌的庙宇,很多藏族的一生积蓄都供奉给了寺庙。松赞干布无疑是个英明的藏王,他迎娶的不仅仅是唐朝公主,更迎娶的是一种异质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碰撞可让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都进行深远的交融和进化。
与文成公主一样,当年驻扎进原子城的科学家们,比如邓稼先,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驻扎西北原子城,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都是干的推进历史文明进程的大事。
虽然大多数藏族的生活还是亘古不变的放牧,但是,他们已经悄然感受到了现代交通、科技带来的变化,青藏公路、铁路开通了,瓜果蔬菜药品源源不断进入高原,很多人家都安上了太阳能电板,可以洗上热水澡,我想再过一段时间,牛羊都可以安上GPS定位了,以后放牧也没有那么艰难……
我生性愚钝,很多事情总是落后人半拍,我常常自嘲,我只能渡己,不能渡人。青海之行,让我感觉到,一直以来的迷茫茅塞顿开,原来,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只为繁华、奢侈、物质的生活而活着,常常会迷失自己。文成公主,她主动地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在从唐到吐蕃的行走中,重新定义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即便她25岁时松赞干布去世,她也执意留在了西藏,后半生致力于推动汉藏文化的交融;而邓稼先,他选择了回到贫困多难的祖国,凭着爱国心和豪情壮志,硬是把青海、新疆、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古战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他们,都没有为自己而活着。
行走,不光是为了路上看风景,行走,也是心灵的修炼,从渡己到渡人,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意义。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书《我与你》描绘了一种人格对等关系——我与你的关系的美好,看到并尊重对方真实的存在。不过,他说,我与它无时不在,而我与你只是瞬间,但正是这样的瞬间,让生命拥有了意义。
因为有人曾经为我们付出过,他们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将这颗种子,种在别处发芽开花,长成大树。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敢于行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许三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