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Vincent的日志

Vincent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2
    迎球时的拍型:迎球是球拍不能过于前倾,过于前倾的话,球会打滑,要有球拍吃住球的感觉。 迎球前一速:一速挥拍要适当,太快会把力量用尽,无法二次加速 迎球时要加速:这就是所说的收前臂二次加速,二次加速也是加大摩擦的体现。如果把它看做人体做功(W),那么它由两个因素组成:持球距离和摩擦方向的作用力 口诀:球要冲靠一速,球要转
  • 3

    转帖:实践好用的拉球注意事项

      【转自快乐乒乓网】  我想大家最渴望知道的应该是如何练好正手拉球吧. 我想,在此大约整理了几个简单的原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快收前臂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3. 发力方向的掌握   4. 上肢的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6. 引拍高低   7. 用右脚找球   8. 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
    分类: 乒乓技术|5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 2

    跟王励勤学正手反拉弧圈球

    正手喜欢王励勤的拉球动作。以下是原文和链接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48206aea067e05216ad6b3a6.html 正手度拉弧圈球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攻击性技术,是防守转攻的重要手段。反拉弧圈球的力量大、速度快,旋转比较强,具有很强的威胁。正手反拉弧圈球是专业选手必备的技能,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其有较高的难度。
    5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 我是器材和技术两不误。在练球的同时,体会器材带来的快乐。最近购入了今年大热的斯帝卡vps底板,听说运用了碳烧技术,使底板硬度加强,所以想尝试一下。以前用的时间较长的是斯帝卡cl,不过cl正手弧圈的旋转总是让我不满意。由于偏爱纯木,所以也无视了蝴蝶纤维底板。这两个月还尝试了红黑碳王,该底板正手确实让人惊艳,但是稳定性是个问
    9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 2
    乒乓球运动里包含的物理知识不少, 大家在选器材的时候不免会遇到一些词汇,但是如果对这些词汇理解偏差的话,对您的选择影响巨大。这里我想谈谈对力量这个词汇做一个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乒乓球是球体,我们通常将空间内的三维图形规定三个轴,X,Y,Z轴(前后,左右上下轴)。球体受外力作用,如果力量没有直接穿过球心,加载在球体的作
    4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今天和一个铁推打球,主要目的是为了练习发抢,红黑的优缺点体现的真是很明显。 攻球:有一种与CL不同的手感,CL给人的感觉就是攻球有力,中小力量推送也可以,大力量收前臂也可以。但是红黑不能直接推送,一定要向前上加力否则下网。攻球的时候仔细体会了红黑持球,发力后产生的鞭打感,手感特殊。虽然手感特殊,有些迷人,但是容错不好,还不
    9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这两个小时主要是和对手练习对拉。和我以前的感受一样,红黑对动作的要求确实比CL要高。拉球动作不可以大开大合,抡胳膊击球不可取 (不要跟国手比哈!)。收小臂要迅速,否则没有球质。脚下要到位来保证击球动作。发力之后才会感受拍子的整体形变, 不发力的球弧线偏短。发力后的弧线突然加长,逼近底线,凭以前的经验,弧线肯定比CL长。发力
    5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 使用红黑10小时 发球:个人感觉红黑比CL容易加转,红黑的吃球感强,旋转好些,但是想把球控制在对方台内比较难。我试了很多次,原先的手法,用cl可以发到对方中路的台内球,现在用红黑会稍稍出台,幸亏旋转强弧线低,不容易被爆冲,但是对方加转弧圈肯定是可以拉起的,无奈,我只好准备快带和或者退半步反拉。正手发强下旋球,不能像用cl那样,直
    9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
    本人从中学开始打球,有一定基本功,正反手进攻多余防守,进攻方式以弧圈为主,快攻为辅。开始用729成品拍,后来用蝴蝶科贝尔还有斯帝卡CL。正手配置狂三39度,反手JO。用CL的时候,一直在纠结CL正手的旋转问题。用CL打球,一句话,扎实有数。这是我打CL两年的感受,期间换过几次不同版本的CL,包括CL WRB, CL CR,纯CL。第一块CL CR,重量97克,可能是
    16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 初体验2小时 先介绍配置,正手唯佳中国,反手5q。5q手感比铂金软,不虚弹,偏控制。唯佳中国半粘性,中档套胶。初用红黑,打了两个小时。感受如下, 红黑的击打,硬,弹。透板之后的弹性很明显,有点象EG的弹,也有点象弹簧,有些力量放大。速度快,明显比CL快,但是力量差些。速度,力量,旋转,是守恒的,此消彼长。就好像你选乒乓套胶,有速度型的,有力量
    4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23 123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