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少球友在并步与跨步的使用上出现了困惑,在左半台向右半台移位时究竟是先动哪只脚呢?!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弄清楚了这两种步法的规范动作过程后掌握了动作原理,适用范围的问题就应该很简单。 并步: 先以来球方向的异侧脚向同侧脚并一步,然后来球方向的同侧脚再向来球方向(或右、
-
台内拧横打系列技术的发力,基本是以"台内拧"的动作过程为基本模式的,因此,掌握了"台内拧"的发力机制,就等于基本上掌握了直板横打系列技术的发力。 一、予备站位与战术站位 予备站位时的内容与正常站位相同。对方来球的落点入左半
-
掌握了直板的持拍与控拍的内容后,横打的持拍要求就简单多了。首先要确定拍柄的合理位置:放松手腕,使掌背的平面与小臂在一个平面上,中指指端偏左处轻抵在中线上,这时的拍柄应与手腕的横切面呈45度角,拍柄在虎口的这个位置就是最佳位置,要保持住这个位置并形成持拍习惯,因为正、反手均适用。注意:必须是手掌与小
-
1. 站位: 近台站位,双脚平行或右脚稍前,身体稍前倾,重心稍高,身体正对来球,横打的持拍状态。 2. 引拍: 手臂自然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大小臂自然打开在90度左右,引拍至身体中心线略左侧,手腕保持自然状态。 3. 发力: 在来球落台起跳后的上升前
-
如何用推挡接侧旋球?如何用横打/拉接正侧旋?从理论上分析,实战中的正侧旋是不存在的,它与正手快攻击出的球性质一样,正手快攻也带有一定程度的上旋,只是旋转强度低于25转/秒,所以可忽略不计。正侧旋的旋转轴是垂直于台面的,所以没有向前的动力,因此是不会过网的。若想侧旋球过网,就必须与上或下旋相结合,但其上或下旋的强度也可以忽略不
-
拧球的重心转移与正手一样,横打的引拍是否到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回球的质量。 拧下旋来球的引拍时, 将中指从中分线上稍上移至右拍肩附近的与正面的食指相对应的区域(需自己体会哪一点较适合),手指发力控拍使手腕內屈、小臂内旋,右肩向左的同时向內顶,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自然左
-
一般业余球迷 ,练习了老半天, 一上球台, 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 感觉起来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 原因出在哪 ?大部分的人 ,满脑子拉球的时候 只想着手臂如何发力, 如何一板打死对方, 转死对方... 程度好一点的人, 想着如何用腰力, 用腿力l来击球... 一直想着&q
-
拍头,指持拍时拍子的最前端。最近在对几位博友视频指导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对手腕的外展、内收运用得不尽合理或者基本没有使用,从而影响了正、反手弧圈的摩擦效果。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出现在没有正规指导的球友身上,表现最为普遍的是发力摩擦过程中拍头与拍柄同速向前或拍柄先行,这样做虽然保证了手腕的
-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 还是拉不转, 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 学会 近台快攻, 之后的变化, 会是先是学会"抽打", 那个还不算是 拉球.我个人认为, 很多业余球友都把 快攻的发力抽打 看成是 前冲弧圈. 其实是两回事! 那种抽打方式 以撞击为主, 摩擦为辅, 上旋不强, 球的飞行
-
看了《(原创)练习中的误区》的文章,跟帖的不少,可以看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说明大家都想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进步的幅度,看来这也应当是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从模仿和克隆说起。初学乒乓球的人,总是在观赏优秀选手的比赛中选到了自己的偶像,并受到了这些选手的启发和感染,由崇拜转为模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