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原理(转)
已有 284 次阅读 2012-06-11 19:26
浅说“原理”(一)Post By:2006-4-5 16:11:00 [只看该乒友帖子]浅说“原理”(一)我前段时间在坛子里发了个帖子,《闲聊“正规”》,说到业余爱好者在打球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正规”动作;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世上本无所谓“正规”,只要打球的动作顺畅、协调,合乎基本的原理即可。本是“闲聊”,有些信口开河的意味,蒙有网友不弃,跟帖追问“原理”。我想这打球的原理,我心里是明白一点儿,但要一下子说出来,准确而有体系,且要浅显易懂,恐非易事(足够写一本厚厚的书了,我所知的都是从几本书和《乒乓世界》上来的:吴焕群等著《怎样打乒乓球》,李赫男等著《乒乓技艺纵横谈》,张惠钦著《乒乓球的旋转》,张博著《乒乓球技术原理新探》,等等)。就算是长长大篇写出来,恐怕也没有谁愿意那么耐心地“抠字眼儿”。所以这个帖子注定只能是“浅谈”了,哈哈。先说“发力”。很多球迷朋友在打球的时候都都想“发大力”,希望能够以泰山压顶之势“一剑封喉”。这种打法当然是酣畅淋漓、最过瘾的了,但是——且不说打球的时候是否每个球都能有机会发力(我在以前的一个贴子中说过“全力”并非乒乓的“全部”),遇上这样的机会,大力一击之下,多数不是触网就是出界。抛开来球旋转的原因不谈,为什么??????在乒乓球运动里,“力量”的表现与其他运动不同,它是以击球后乒乓球的飞行速度表现出来的:一般来说,击球力量大,则球速快,对方的应激时间就短,回击难度加大。但是有个前提,你得越过15.25CM高的球网,打在对方那面137CM长,152.5CM宽的台面上。我们来作一个疯狂的设想:如果桌子中间没有球网,或者球网是50厘米高,又或者发球可以如同网球那样,等等,你的技术动作会是怎样?所以要说原理,其实是跟规则密切相关的:规则规定了怎样是合法的击球,你就得在这个范围内想办法提高效率。理论上,只有来球弹起高于球网一定的高度,使击球点与落点之间的连线与球网不相交,击球的力量才能无限大而不至于使球触网或出界。但是(我又说这个词了!),在对方有意识的控制之下,来球一般以比网稍高的高度越过球网落到己方球台上,受空气阻力和重力以及弹性的影响,弹起的高度(高点)一般都比球网稍低一些。这个时候,若以适当的力量向前向上击球,则球会以合适的弧线落到对方台面;若以足够大的力量向前击球,则球会因弧线不好而触网;而以大力向上,则球自然会出界。看专业选手击球,球稍一出台,同样高度,他们却能打出更大的力量来,这又是为什么?一,击球点选在最高点(高点期);二,击球的方向以向前为主略带向上摩擦,球拍运行的轨迹近似于平行于台面;三,身体重心较低且平稳快速地向前移动(看马林的预备姿势和冲球动作!)。这样击球的高度只比网略低,稍向上摩擦以保证球过网的弧线,过网后由于重力加速度和上旋球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就能稳健地落到对方的台面上。反观有些球迷,身体僵硬笔直,重心高,一动起来“上蹿下跳”,球拍运行的轨迹往往是相当然的“先向上再向下”,击球时间又多数不准,也就难免出界或触网了。所以对于相当多的业余爱好者而言,腿弯下来,重心降下来,头低下来(自然地就让人重心压在前脚掌上),球拍放在与台面同高的位置,当机会一来,自然能如饿虎扑食,大力一击了。平时也看一些好手与弱手对打,自然不必那么认真地摆下那么低的姿势,但细观其发力攻球时球拍运行轨迹,依然是近乎平行于球台。好像是白石老人说过学艺的几个过程:“无法”(尚未掌握基本技巧和规律)渐至“有法”(熟练掌握有关技巧和规律)以至“无法”(此“无法”非彼“无法”,所谓熟极而流,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处处无法而又处处有法,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简言之,买“椟”不可还“珠”,得“意”可以忘“形”。然何为“珠”,何为“意”?非一言可以蔽之,亦非我辈可以尽述,只能“浅说”而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