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球友对于击球点、击球位置二者概念不是很清楚,有必要澄清一下。个人认为"击球点"应粗指对方来球落台后起跳的上升期、高点期和下降期之内容,细分应有上升初期、中期、后期至高点期然后是下降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这个所谓"晚期"个人认为是指将至地平面的位置,不然何来"海底捞月"这一动作的美称呢?如果大家不同意有"晚期",那就算是个人胡乱加上的罢。那么"击球位置"呢?个人认为泛指应以身体的横向座标线为参照大致分为体前、体侧、体后等大致位置。有人称应以"身体的平行线"划分,个人认为不如"横向座标线"来得确切。既然以身体为参照物,那么称为"击球位置"就显得精确些。有些"高手"在传授技艺时把"击球位置"讲成了"点",个人不敢苟同,假如先划出准确的区域后再将球与拍子接触处称为点不是更精确些吗?起码不会引起被授者的概念模糊而顺之延续造成一批又一批的继续摸糊。再谈"准确站位",有人会问:不是正确站位吗?对!必须先有正确站位,它是一个准备动作的名称:两脚以同肩宽或略宽于肩宽的距离分开,平行於球台端线后持拍手侧的脚再向后移半只或多半只脚的位置,视直、横打法不同距端线45----60公分左右、收腹含胸、双足后跟微微抬起形两前掌实两后跟虚之状,然后在持拍手臂小臂、持拍手指等相对放松状态下将大臂与身体有40---60度夹角、大.小臂130---170度夹角向持拍手臂后方稍转体、沉肩,以上內容称之为-----用身体引拍。当然,根据个人的打法和特长不同,予备姿势各不相同,以上所说的"用身体引拍"只不过是蓄势待发的一个动作。用身体引拍的好处是有利于身体重心转移、发力集中、便于还原,同时手和脚及身体重心配置都比较合理,也算是"正确站位"的一个概念吧。那么正确的"击球点"在那里呢?笔者认为应在正确站位后將持拍手臂与身体平面垂直后再平抬起向前移动40度角,这时从肩头到拍头再向前形成一条延长线,对方来球如果在这条延长线上的任何一交点都可认为是最佳击球点。这个"点"无论是引拍距离、脚前掌蹬地后的发力传递、腰髋的"转"和"刹、肩关节及大小臂的"发"和"收"、击球后迅速放松至随势挥拍的结束,都有充分的调控空间,给人以从容而又紧凑,同时特别利于发力的感觉。有了"正确站位"及"正确击球点",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准确站位"的概念了。有人会说比赛中千变万化哪里有"准确站位"呢?对的!笔者认为有了"正确站位"和"正确击球点"的扎实基础,再加上准确的"予判",就会有无数个"准确站位"了。例如有的球友发完急長球后还站在离台很近的原处,不会予判出对方的回球必定也是長的,结果弄得回球"顶"到肚皮上。正确站位就是"予判"对方回球方向后还要快速后撤留出充分距离来准备抢攻,无论是"拉"或是"打",没有充分地引拍距离就不会有杀伤力。再如你在侧身位(右手持拍)低孤线加侧旋拉直线至对方正手位后,就应有向自己的正手位"后平移"的准备,在"正确站位"前提下迅速确定"正确击球点"那么你的这一击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如果你在整场比赛中多了一些"准确站位",胜利的把握性就会随"准确站位"的增多而增加。当然,这要付出很多代价后才能达到的。其顺序就是先练好"正确站位"再熟练"正确击球点",然后再结合"予判"在实战中演练,这是你加入"高手"队伍的必经之路。以上属个人浅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