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下旋球的秘籍(转贴)
已有 900 次阅读 已被 3 位用户收藏 2014-12-26 23:42
相对于噼里啪啦、轰轰烈烈的对拉、反拉,业余打球,对下旋来球的处理还是最重要的,总结起来,其实就七个字:先走、后拧、再击球!
先走
所谓先走,包含了站位和走位两个方面的因素,站位要适当,走位要及时。许多人忽略了练习时基本的站位姿势,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两脚平行或基本平行,这表现在由搓或发球后转入正手进攻的时候,持拍一侧的脚没有向后有适度的后撤,平行站位的错误,限制了腰的转动幅度,不仅影响到引拍的距离,还使腿部和腰部的力量不能充分得到发挥。由于平行站立,缩小了击球的空间,有可能会造成击球点的前移,影响击球质量,掌握不当,还会发生漏拉或对不上击球点的现象。
改进的方法是及时走位,也就是通过步法移动来达到获得合理的击球位置。步法移动有许多具体的方法,结合发球后和搓后采用正手进攻,主要的步法有单步、换步和跳步。单步在移动范围小的情况下使用,一般用持拍手一侧的脚上一步就可以从容起球,另一只脚不需要移动,如果范围大点,就可以采用换步或跳步,要求是两脚先后或同时参与移动,可以是一步的距离(跟步、跳步、跨步),也可以是两步的距离(结合步,即并步或单步加跳步,单步加跳步,单步加跨步等)。究竟采取哪种步法,要根据临场来球的距离来加以选择和确定。
练习的时候,开始从易到难,先掌握单步的移动方法,再掌握换步,然后掌握其它结合步,要求是要把场上有可能出现的落点变化通过走位练习熟练的掌握。步法练习是一种技能的提高,但使用步法必须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意识,有些球手并不是没有练习步法,但一到比赛就很难起动,或跑不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进攻抢位的基本意识,跑不跑是意识问题,会不会跑才是方法问题,被动走位往往是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站位与走位首先要强调的是意识而决非是方法,这是在开始练习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后拧
所谓后拧,主要是指用腰。抢位之后千万不要急于上手,而要注意象拧龙头一样来把腰拧紧。有些朋友说是要注意转腰,我认为说转还不够。就象上钟表发条一样,把腰收紧,拧腰就是蓄力,没有紧,就会影响放。转可以是平动,但拧包含有具体的螺旋式的方向,也包含有相应的松紧程度。因为腰部的运动还不仅在于增大引拍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要动员和积蓄腰及腿步的力量。
拧腰的程度要与运用什么样的技术相适应,比如,拉弧圈的拧腰其幅度与紧张程度都要比使用其它技术要强得多。同时,还要根据来球的长短落点和速度、力量来进行合理的调节,具有很强的客观依存性。开始练习的时候,要以我为主,先考虑从下旋起球,在自己主动进攻的状态下完成拧腰练习,先抢位,后拧腰。实际上,拧腰的过程也就是你调整身体重心,让自己顺利的进入主动进攻的身体协调过程,一个争取全身各个部分投入击球的过程。
再击球
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就是击球了。击球时注意要力争掌握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比如弧圈(包括加转和前冲)、突击、挑打等。从下旋上手主要是掌握台内短打和近台的进攻性技术。种类虽然不多,但要求却很高,真正要达到稳定、准确和具有威胁并不十分容易。能根据来球合理的运用不同的进攻手段,达到运用自如,灵活多变的程度更具有难度。
我们常常把比赛中的无谓失误当成是业余球手或水平还不成熟的专业选手与成熟的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分水岭,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所有的技术环节中,击球是核心的环节,也是最复杂、最具技巧的环节,其它环节做好了,并不代表你的击球就具有了实效,相反,其它环节相对薄弱一点,但击球环节掌握得好,同样可以获得好的效果。比如,比赛中我们看到优秀选手有的时候步法也没有完全到位,或在失去身体重心,或没有抢到合适的击球点的的情况下,运用自己高超的击球技巧,采用非正规动作,化险为夷,出奇制胜就是例证。因此,苦练手上工夫,提高控球的能力,是所有球手必须选择的根本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先走后拧再击球,是下旋上手练习所要遵循的“三步曲”,第一步,没有合理的击球位置,后面的两步你就无法进行;而只有第一和第三步,缺少第二步,你的击球动作就会散掉,力量也无法集中,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将这三步按照要求做到位,顺次不要颠倒,节奏掌握有序。为了更好的实现“三步曲”,我们可以将这三步分别有重点的进行改进,哪步差,就加强对哪步的练习,当然,最终目的还是要从总体上得到改进与提高,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能按照这个思路坚持练习下去,对加快技术进步,无疑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