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基础知识——横板反手拉下旋

已有 1041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5-02-21 10:04   标签基础知识  style 

    横板选手在练习反手拉下旋球时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反手快撕的技术动作进行调整。改变发力方向,体会运用身体力量的感觉。很多爱好者在反手拉球时,感觉力量已经很大了,而且也发力摩擦了,但是回球还是下网,这基本上都是没有用好腰腹力量的原因,无法将身体与手臂、手腕的力量同时作用在球体上,导致爆发力不够集中,摩擦不够充分。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反手拉下旋球的一些要点:

一、摩擦球体的中部偏上位置:

    与反手快撕相比,反手拉下旋球的时候,球拍与球体的接触点更靠近中部位置,这样才更容易向上摩擦,制造足够的旋转。很多业余选手在改变触球点时会出现问题,明明接触了球体中部偏上的位置,为什么还是拉球下网,难道是摩擦不够充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引拍的方式不正确。我们知道,在拉球时,除了要发力摩擦制造旋转外,还要给球一个向前的力量,让回球足以过网的力量。多数爱好者在引拍时,起手位置过低,发力方向几乎是从下垂直向上的一条轨迹,这样只能增加向上的力量,而失去了向前的力量,摩擦虽然足够充分,但是弧线很高,导致下网。在引拍时,我们要根据来球的弧线高度和长度调整起手的位置。通常,拉下旋球时的引拍位置比较低,这是为了将身体重心压低,从而积蓄足够的力量,加强对球的摩擦。但是引拍位置到底应该多低才算合理呢?在击球前,我们要保证能够运用身体的力量,还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借用来球的力量。从发力方向上,要保证给球合理的向上的力量以及向前的力量。所谓合理的向上的力量,就是通过摩擦、通过发力,使球达到过网的高度。当来球落台后,我们要根据来球的下降轨迹来调整引拍的位置。如果把来球下降的轨迹看作一条直线,我们引拍的位置应该稍稍低于来球,使挥拍的方向与来球的轨迹相重合,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借力。为了提高回球的质量,我们可以适当注重向前的力量,压低回球弧线,加快回球速度。

二、腿部、腹部是发力的根源:

    业余爱好者在练习反手拉下旋时,经常感觉到发力不顺畅,而且可以明显感觉身体的力量根本用不出来,手臂与身体是脱节的。尤其在开始练习阶段,大多数爱好者都是先靠手臂的力量去击球,想找到摩擦的感觉,一旦来球的旋转稍强,球速稍快,拉球就会下网。此时如果强行靠手臂发力,不但会导致肌肉过于僵硬,还会引发运动损伤。其实拉球时,手臂的击球动作与反手快撕有相似之处,而手臂动作在整个击球环节并不是最重要的。拉下旋球,首先要学会发力。

    在发球后必须迅速调整好站位,使身体几乎平行于球台端线,同时将右肩稍稍下沉,上半身微微前倾,做好反手直接进攻的准备。击球前引拍的时机可以稍稍提前,迅速收腹,将前臂横置在腹部前方,用球拍的正面瞄准来球。当来球刚刚落台时,将前臂稍稍向下展开,同时将腿部继续弯曲,将身体重心继续压低,同时将重心放在右腿上。此时注意拍形角度的稳定性,不必过于下压。击球时,应当在来球的下降初期,两腿发力蹬起,上半身挺起,手腕向下小幅度转动。在触球瞬间,前臂以肘部为轴,向右前上方展开,手腕在向上转动的时候要有突然的爆发力。在触球时,身体爆发出很强的向上的力量,腿部蹬地和腹部挺出的力量通过手臂传递到球体上,配合手腕动作,加强了对球体的摩擦。

    腿部和腰部发力的过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集中在右腿上。击球前,两腿逐步弯曲,上身前倾的幅度较大,同时将前臂内收。击球时,两腿向上蹬地,右脚的脚跟稍稍抬起,这说明蹬地时是靠前脚掌来发力的。蹬地的同时,整个身体稍稍向前迎,而手腕的位置相对靠后,此时身体的力量已经准备好全力释放。在触球的瞬间,两腿完全蹬起,两脚稍稍离地,同时腹部挺直,力量从脚下瞬间传递到手臂上。而前臂、手腕突然向外展开,将全身的力量传递到球体上。

    初学者在练习反手拉下旋时,必须注重腿部和腹部的运用,在蹬地的过程中一定要突然,使力量更加集中。从引拍过程到最终的击球过程,腰部还起到了支撑作用,使腿部和上半身形成一个整体。很多爱好者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腿部,这样会导致身体重心向后坐,上半身过于直立,而腰部无法用力,这就形成了上、下半身脱节的情况。

    在挺腹的时候,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不能形成“挺肚子”的姿势。腹部挺出要跟随腿部蹬地的动作,要有爆发力、要突然,还要保证身体不能后仰。

三、注意肌肉的收紧与放松

    要想集中释放爆发力,必须要掌握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技巧。业余爱好者在反手拉球时会出现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第一,手臂肌肉过于放松,挥拍击球的速度过于平缓,这样就无法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手臂上,无法产生足够的爆发力;第二,手臂肌肉过于紧张,从引拍的过程中就开始僵硬,全身的力量都被前臂的肌肉“锁”住了,因此也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

    击球前前臂肌肉是十分放松的状态。在击球时,前臂的肌肉突然紧张,在击球后,前臂的肌肉瞬间放松。其实,无论正手拉球还是反手拉球,手臂都是放松——紧张——放松的过程,手臂的发力是释放全身爆发力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过程要与腿部蹬地和挺腹保持同步,高水平运动员还可以通过手腕、手指的发力,提高整体的力量,增强旋转。

    业余爱好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多体会身体发力的过程,提高整体发力的协调性。在初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放大腿部蹬地的动作,适当加大手臂外展的幅度,然后再慢慢调整,使爆发力更加集中。手臂肌肉的收紧与放松不仅可以提高击球质量,还可以加快还原的速度,实现快速衔接。

四、反手拉前冲弧圈

    我们经常能看到国外顶尖高手可以用反手发力拉前冲弧圈,对于这项技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相对比较薄弱,但反手发力拉的要点并不难掌握。反手拉球时,由于手臂的行程较短,因此不像正手拉球那样,可以完全利用整个手臂,击球的质量难以与正手爆冲相比。

    反手拉前冲弧圈的技术动作与拉高吊弧圈有一些区别:

1、点较早:反手拉前冲弧圈的击球点通常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下降初期,由于击球点较早,来球的旋转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拉球时可以更多地撞击,提高回球的速度和力量。

2、发力更加向前:在前点击球,来球的高度相对较高,这样更容易向前发力,压低回球的弧线高度,体现出速度优势。

3、最大限度地借力: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可以很容易地借用来球的力量,加之自身的发力,使回球具有更大的力量。

4、腰部有从左向右的转动动作:通常我们在反手拉球时,几乎都是利用腹部的力量,靠挺腹动作释放身体的爆发力。而当反手拉前冲弧圈时,为了提高击球力量,我们可以适当加入腰部水平转动的动作,再配合挺腹的动作,增加身体的力量。此外,引拍时,腰部先向左侧转动,可以使球拍远离来球,这样就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在击球时可以增大击球的力量。

    在练习反手拉前冲弧圈时,由于动作幅度稍大,因此必须保证重心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适当增大两脚间的间距,在引拍时,可以先将左脚稍稍后撤,使右脚在前,这样可以增大球拍与来球之间的距离,利于积蓄力量。在击球时,起手位置可以稍稍高一些,要注意调节拍形,根据来球的旋转,调整向上摩擦和向前发力的比例,确保回球可以过网,同时还要保证低平的弧线。在调节摩擦时,我们可以利用手腕动作来调整弧线。当向上摩擦时,一旦感觉回球的高度已经快要达到网高的时候,利用手腕向前压的动作来压低弧线高度。击球后,左脚要随着腰部的转动向前一带,转换到左脚在前的站位。在整个击球过程中,上半身涛保持稍稍前倾的姿态,身体紧凑而不紧张,注意手臂肌肉收紧和放松的过程。

五、练习反手拉下旋的注意事项

    反手拉下旋球的技术动作相对稳定,由于击球时手臂的动作不能像正手拉球那样大幅度伸展,因此整体的动作幅度较小。因此我们在练习时要注重集中爆发力,保证充分摩擦。

    练习时,站位可以稍稍远离球台,保证击球空间,身体尽量平行于球台端线。引拍时,收腹的幅度可以放大,前臂向怀中内收,并充分放松。由于在第一板下旋进攻时,没有过多的时间采用并步调整站位,因此更多的是依靠跨步,小范围快速移动,注意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引拍。

    在多球练习时,要保证每个动作协调一致,抓住来球的下降初期击球。在触球瞬间,不要将手臂的肌肉过于收紧,尽量延长摩擦球的时间,有意识地制造弧线。在摩擦球的过程中,手腕的作用十分重要。很多爱好者的手腕过于松弛,在转动时,幅度过大,导致手腕和手臂脱节,无法顶住来球。因此在初学时,手腕的转动幅度一定要小一些,发力不要过猛,应当配合前臂的动作而转动,相对柔和地去击球。(乒乓世界)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年年 2015-02-21 11:11
    业余练出来的反手起下旋,估计没几个比我更好的
  • 鲸鱼 2015-02-21 14:54
    年年: 业余练出来的反手起下旋,估计没几个比我更好的>
    一点也不谦虚……
    抽空找你练习的视频看看,还有你的练球心得。
  • 年年 2015-02-21 16:56
    鲸鱼: 一点也不谦虚……

    抽空找你练习的视频看看,还有你的练球心得。>
    哈哈哈哈,别的我不行,这项我觉得我不用谦虚
  • 一暴 2015-02-21 20:27
    业余的,仝鑫和戴总的可以和年年比比,其实也不算纯业余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