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我们的眼睛很重要之八:不容忽视的立体盲

已有 1262 次阅读    2012-12-15 06:27

说起立体画、立体电影和立体电视,大家可能比较清楚说起“立体盲”,大家可能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患立体盲的人看任何物体都是平面无法精密确定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和深浅。其实立体盲患者大有人在,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统计,我国的立体盲的患病率为3%左右,即100人中约有3立体盲患者

 

什么是立体盲呢?立体盲是由于“立体视觉”功能出现异常产生的疾病。立体视是建立在“同时视”和“融合”基础上的双眼视功能。我们注视某物体时,两眼能同时看到它的存在,为正常“同时视”。如果一眼能看到,另一眼看不到,或两眼不能同时看到,都属于“同时视”异常,这种情况包括“弱视”和“双眼交替抑制”。两眼同时看同一物体时,如果看到的是一个物体说明双眼有“融合”功能,如果看到两个物体,说明双眼无“融合”功能,这是我们常说的“复视”。我们的两眼相距6厘米,物体在两眼视网膜分别成像时,物像的相对位置上会形成较小的差别,被称为“视差”。立体视大脑将双眼有视差物像变为有立体感的物像,从而能感知物体的距离与深度双眼屈光度数不等、斜视、弱视及双眼黄斑相对置不同,不能将两眼获得的视觉信息同时提供给大脑,从而产生没有距离、深度和立体感的视觉,形成立体盲;大脑某些部分的损伤也会影响立体视觉的形成,也是立体盲的病因之一。

 

多数立体盲患者,并未察觉自己患病,这是因为立体盲患者和独眼的人一样,可以依靠生活经验和一些客观条件来判断物体的远近。我们生活中会发现,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遮挡物看起来近些,而被遮挡物则觉得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致密,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疏松;物体黑暗、有阴影,感觉离我们远些,物体明亮、有反光,感觉离我们近些;在火车上注视窗外的一个物体(如房子),比房子近的物体向后运动,物体越近,运动得越快,比房子远的物体则向前运动,物体越远,运动速度越慢;看近物时,晶状体较凸起,看远物时,晶状体较扁平,眼的调节也可提供物体远近的信息。“街头立体画”就是运用光影、虚实、明暗对比的方法,使人们看到的平面图也有强烈的立体感。以上所述是独眼的人或正常人闭一只眼都能感觉到的,立体盲患者也是用此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远近。这是单眼形成的立体感,它与双眼视觉正常者的立体感存在本质的区别。

 

立体视觉功能的好坏, 直接影响我们的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驾驶员、运动员、手术医生、从事精密机械制造、科学实验研究等从职人员都必须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才能胜任。有一项调查显示,对349名肇事司机进行眼科检查发现,5%的人患有立体盲,远远大于人群的平均患病率,说明立体视觉对安全驾驶车辆是非常重要的。汽车驾驶具有较风险,驾驶员需要不断判断自己所处环境的复杂情况,以躲避各种危险。立体盲患者视物时相当于用单看,他们在车辆行驶中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确切位置,极易导致车祸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立体盲呢?不通过特殊的检测手段,是很难发现立体盲的。确定是否患上立体盲,需检查立体视觉功能。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二维空间平面图,利用色差偏光方法使两眼注视存在水平视差的图像,传入大脑合成为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图像,比如立体视觉检查图。另一类是真实的立体视标,让受检者分辨,比如立体视力测定仪。立体视觉功能好坏的客观指标是“立体视锐度”,它是分辨双眼视网膜物像间最小水平视差的能力,一般为6-10秒角。一个人的立体视锐度越小,其立体视觉功能就越好。立体视锐度小于等于60秒角为立体视觉正常,大于60秒角为立体视觉异常,立体视觉缺失为立体盲。
   

立体盲能治愈吗?答案是不能。立体视觉一般在6岁以前发育完成,如果这期间患有某些眼部疾病会影响立体视觉的形成,造成立体盲。因此,应消除造成立体盲的病因,如果双眼屈光度不同,应尽快验光配镜;如果弱视应尽快进行弱视训练;如果斜视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这些因素不消除,6岁后发育定型,形成永久性立体盲

 

立体盲患者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正常人看3D电影能看出话剧效果,立体盲患者看话剧却看出电影效果”。虽然立体盲无法治疗,但通过检查发现自己是立体盲患者或立体视觉异常,应避免从事需正常立体视觉的职业,特别是不要开车,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前,立体视觉功能检查并不普及,原因是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立体视觉不只是用来看3D电影的,它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