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我们的眼睛很重要之三十三:眼光

已有 677 次阅读    2014-06-10 13:43   标签眼睛 

眼光,是指观察事物的能力。说一个人有眼光,说明此人有远见,能够预测未来。眼光这个词由眼和光这两个字组成的,说明眼和光是有联系的,到底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眼睛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有光。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太阳发光,我们能看到高山,是因为高山反光;我们能看电视,是因为电视屏幕发光,我们能看电影,是因为电影屏幕反光。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自然光,而由电灯、火源发出光是人工光。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物体,是不能主动发光的,需要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中,我们才能看到。但这种物体的表面不能太平滑,否则造成晃眼而看不清它们。其实大多数物体表面会凹凸不平,光可向各个方向反射,这叫做漫反射,只需少量漫反射的光线进入眼内,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它们。

 

眼睛的特殊构造,使我们能够通过光线看到物体。眼睛好比一个数码相机,眼皮是镜头盖,角膜是镜头,晶状体是变焦镜头,虹膜是快门,脉络膜是暗室,巩膜是相机壳,视网膜是CCD,视神经是数据线,大脑是存贮器和控制器。由此可见,眼的各个部分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会影响这个“数码相机”的功能。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前房、瞳孔、后房、晶状体和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激活大脑的细胞,人们再根据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过程,形成视觉。

 

如果眼睛出现病变,可能会使光线不能进入眼内,或光线进入眼内但眼睛不能感受,结果造成失明。如果是眼内的光通路出现病变,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复明,如角膜斑翳可通过角膜移植复明,白内障可通过置换人工晶体复明,玻璃体混浊可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复明。但如果视网膜感光细胞出现问题造成的失明,是很难复明的,这类疾病有“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采用“视网膜移植”、“干细胞技术”等治疗手段,效果还不理想。如果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完好,可采用“人工视网膜”技术,即在视网膜植入微电极阵列的芯片,将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神经节细胞传入大脑,让盲人获得光感,重建视觉。

 

对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已损伤的失明患者,如“晚期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疾病,以及外伤造成眼球摘除的患者,可用“电子导盲仪”进行复明。电子导盲仪是使用有摄影功能的眼镜,将摄录的影像转化成电信号,分别由置于舌头或额头上的感应器接收,并反馈到大脑中,产生视觉画面。但这种方法只能恢复一部分视力,如光感、轮廓等,与正常人的视觉完全不同,但这足以让盲人丢弃盲仗或导盲犬,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眼睛离不开光,但光也有负面作用。说起污染,大家往往想到的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却往往忽视另一种污染源——光。阳光照射强烈时,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射的光线晃人眼目;夜幕降临,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夜总会的激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及闪烁的彩色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光污染的表现。

 

人体在黑暗的环境下可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物质,夜间的光照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导致肿瘤发生率增加。光污染还可导致近视高发,开着灯睡觉的孩子,其近视发生率远远高于熄灯睡觉的孩子。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时,灯光会透过我们的眼皮,使得本来应休息的眼睛不得不继续工作。眼睛长期暴露于光污染环境中,可使白内障、黄斑变性的发生率增加,导致视力下降。

 

由此可见,正常的眼睛和正常的光线,可使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当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合理的利用光线为我们服务。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