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小臂二次加速(转)

已有 559 次阅读    2012-05-23 09:01   标签加速   

    "小臂二次加速"的说法困惑了不少人,甚至有人怀疑此种说法实际上是否存在。下面就"拉"或"打"时的发力机制谈谈个人对"小臂二次加速"的理解。

     "打"或"拉"时,发力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具体细节略有差异。为避免重复和罗嗦,这里把侧蹬地、挺膝等下肢发力环节省略,只谈"顶髋转腰"以后的内容。当然,这里的"顶髋"是习惯性自然地"顶"、转腰也是"真转腰" (借用德瑞克版主的说法),就是说,是以髋以下的下肢发力都正确为前提。 顶髋转腰后,适度紧张的肩关节带动整条手臂迎前(注:这时的大臂也应是适度紧张的,即所谓的"锁肩"。这里的适度紧张与适度放松并不矛盾,后解),大臂在适度紧张状态下与"转腰"同动而"横向"迎向来球,所以其本身应有"惯性力"的存在(注:这个"惯性力"的大与小与转体的发力是成正比的,要注意是转体而不只是转腰)。这个"惯性力"即是小臂与手指发力(注:手腕的发力是体现在持拍手指上的)合力的支撑,支撑点是在肘关节处,因此,在发力过程中,肘关节应有顺势前送的感觉才对。这和我提倡的顶髋转腰是同一道理,支撑点不稳,发力便会失去牢固基础,无基础,"正确地发力"便无从谈起了!我们要求正确地发力摩擦时,大臂并不主动发力,它的任务是"迎前并吃球"。如果你是大臂带小臂同时发力了(并且大臂是"顺向"迎向来球的),那么小臂与手指的发力摩擦便再无发力的基础,在肘关节内收时球己离拍,这样即是"打"而并非是"拉"球了; 大臂"横向"迎球时,在击球前的瞬间,持拍手指紧握和顶板随小臂同时发力,在大臂"吃"球基础上进行摩擦来正确地完成拉弧圈的动作。 这里要强调的是:肩带大臂"吃"球的过程中,大臂相对身体即"转腰"来讲,应是被动的感觉,它只是用"惯性"去"吃"球的;对肩关节讲,它应是略紧张的,因为要保持大臂的"惯性力"。但相对整个转动的身体即"转腰"时来讲,大臂与肩关节在"吃"球过程中又是相对放松的。只有这样,收拍才能及时,才更有利于下一板的连续。所以,在讲"放松"或"紧张"时应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动作中,避免造成误解。 这个过程即是常说的"大臂带小臂后小臂带大臂"的现象,也是对"小臂二次加速"的个人铨释,请大家评论。

    补充: 小臂的二次加速过程中,应注意到"大臂送肘、肘送手"的主要环节,即:肩部带大臂【同步】向前时,先不考虑小臂如何,【一定要把肘部当做端点甩出去,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为支点、突收小臂来迎球的同时、手指顶板进行摩擦,这时的肘部仍然处于被甩的状态,即这时的肘部仍然是向前的,而不是在随小臂向内;这样,在顶扳的同时拍子也会有"甩" 的感觉】,这个感觉中同时会包含了手腕的发力,手腕的这个发力是在【顶板】的瞬间产生的,是不自觉的。这样,完全不会有刻意甩腕的感觉,但却会真正地用上了腕力。 请大家注意理解和体会【】中的内容,即是"大臂送肘、肘送手"的全面解释和本文的重点。

    另:前文中大、小臂的"横向、顺向",是指相对来球的方向而言,在此一并说明。根据snoopy球友的建议,将一个回帖转到这里,结合"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方法"一文,一并供参考: 对于小臂的二次加速,有人认为很难理解,这是因为你对全身的正确发力还没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有球友告诉我按着我说的方法,把小臂的二次加速和"五分之二"发力方法结合到一起,确实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发力时有了全新的感觉,我为这几位球友感到高兴,值得庆贺!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在真正理解了"五分之二"发力方法后,身体的发力方法正规了,接着就是手臂手腕的细节方面了。 "五分之二"发力后,肩部的向前幅度明显大于以前的转腰发力,这时的整条手臂在肩部向前时被动地被带而同步上前。此时,由于"五分之二"的同步向前而形成的转体速度也明显加快,所以整条手臂是带有随同点转体而产生的横向惯性的,这个惯性即是身体的暴发力生成的;大臂同小臂及手腕、手指带拍以引拍时的初始动作迎向来球,在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关节为支撑快速收缩小臂去进行对球的摩擦,这即是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动作。这里的重点是:整条手臂向前时的惯性力是去迎球,而真正起摩擦作用的力是来自小臂随大臂向前的基础上即将触球的自发力,但大臂的惯性力是基础、与收小臂及手腕的辅助发力是叠加的,所以,"五分之二"转体的速度明显地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力是基础。小臂的二次加速的速度基本是个固定值,所以"五分之二"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球拍触球前小臂二次加速时球拍应与来球有个适当距离,这样小臂加速后触球时利于"吃住球"并利于增加速度,但这个距离一定要把握得适当。过小或没有时,球的旋转强却没有速度;过大则成了"击打"而过早脱板不利于摩擦。"拍与球的距离"是弧圈技术中较主要的一个关键问题,应切实理解和掌控。以上是对本文及"五分之二"发力的一些补充,供参考。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