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快攻与弧圈技术的常用步法(转)

已有 858 次阅读    2012-05-22 07:00   标签技术 

    步法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有关文章也很多。为应球友之邀,这里只粗浅谈一下个人的一知半解,算做是一份答卷罢。

    一.近台快攻型步法

    近台快攻可分为左推右攻和两面攻等两种类型。

     1.站位:

    1)左推右攻型的技术特点是以正手抢攻为主和侧身发抢,所以以突出正手技术为前提。对于反手位(左半台)的来球,除重下旋外,一般略下旋、不转或上旋来球,大多采用推挡技术控制对方来制造和寻找正手进攻机会,因此,左推右攻型的站位多在近台偏左,基本活动范围大多也在左半台的近台。

    2)两面攻型的技术特点是正、反手都可以主动进攻、控制和防守。对于反手位的来球,可以用反手回击、也可以侧身抢攻,因此,两面攻型的基本站位应在近台中间稍偏左、距台距离比左推右攻型稍后,其基本活动范围大多在中台。但两种打法都以近台快攻为主,所以基本步法大部分相同或相通。

    2.常用步法

    予备站位时,要切实做到"收腹含胸,身体稍前倾",以保证重心在前,并双脚分开的幅度略宽于肩。过窄会重心过高而重心不稳定;过宽时重心虽然稳定,但移动时需先提高重心,所以不利于随时启动。在发球后应立即回位并有小碎步的予动调整;接发时,不要站位太死,应双足跟微虚并有小碎步的予动。

    1)来球角度不大情况下大多采用"单步",即来球方向的异侧脚前掌为轴,另侧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并重心跟上;

    2)两面攻型从基本站位向左、右小幅移动时,多采用"滑步",即以异侧脚前掌为轴、同侧脚沿地面先向来球方向滑动一步,异侧脚随后"滑出"、重心跟上;稍大幅度移动时,以异侧脚先向来球方向同侧脚并一步,同侧脚再向来球方向滑动一步,落地后重心跟上,此为"并步";

    3)来球速度较快且角度较大时,多采用"跳步",即异侧脚前掌蹬地、双脚同时离地,落地后重心继续跟上;

    4)来球急且角度大时,多采用"跨步",即先以来球同方向的脚侧后向跨一步并重心稳住、另一只脚跟上的同时重心继续跟上。注意,"滑步"也属"跨步",但由于"滑步"注意控制了足底与地面的距离,重心相对较稳,故单独提出;

    5)在来球追身情况下,多采用"侧身步",即左脚先向左后移一步、右脚随即向左后稍大移一步,右脚掌落地的同时重心跟上;距台稍远时的侧身,可左脚先向左前上一步、右脚随后跟上;

    6)来球距离较远时,多采用"交叉步",交叉步中又分前(正)交叉和后交叉。如反手位近台"扑"正手位大角度时,多采用后交叉步,即左脚先从右脚后移动并超过右脚、然后右脚再向右后稍大幅移动一步并重心跟进、同时引拍;如这个来球角度不大或站位稍远、移幅不是很大时,多采用正(前)交叉步,顺序同后交叉,只是左脚须从右脚前面移动,随后右脚再向右后移动;交叉步的用途很多且移动范围大,所以必须要"应知应会,在熟练前、后交叉步地同时,还必须要熟练地与其它常用步法有效配合使用,才能达到予期使用效果。

    说明一点:对于各种单项式步法尽量要分开来加以练习,在各种单项式步法熟练后再加以有机整合以形成复合步法;有球友只凭感觉来使用,后果将是重心不到位,正确发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弧圈型步法

    弧圈技术主要是利用上旋强度来进攻的,同样也应以突出正手进攻为主,所以,弧圈型选手的站位及活动范围大多是在中台或中近台的稍偏左,这时的常用步法与近台快攻型选手的步法差不多;被动或相持时会退到中远台或远台,由于上旋球的速度快、落点长、角度大,所以移动时一般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组)合式步法,但侧身步、交叉步作为主要步法用得较多,后续跟进时的"小碎步微调"也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