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顺转与逆转(转帖)

已有 590 次阅读    2012-04-30 05:21   标签2001  2002 
顺转与逆转——与球友们谈旋转有朋友建议我专门谈谈球的旋转问题,我思忖从哪里开始,怎么样才能谈得明白,又不至于陷到那不感兴趣的公式中去,左想右想,就给文章起了个顺转与逆转的名字。乒乓球的旋转就是两大类,顺转与逆转。关于顺旋与逆旋的定义问题,书上都说的很明白。上旋是顺旋,下旋是逆旋。但我认为,从练习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按照练习者的方位,尤其是考虑练习者的主动地位,要对顺旋和逆旋反其道而行之,还容易理解得多,当然这是我的想法。这篇文章先期上传后,球友zynbest提出了质疑:一是对顺转、逆转与顺旋、逆旋的的定义问题,既然有了顺旋和逆旋的定义,为什么你又提出来一个顺转和逆转的定义,而且与书上说的相悖,容易使人产生混乱。二是在对于顺转和逆转旋转轴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思考后,认为球友提出的意见很中肯。文章的观点尽管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但如果你不能保持与大家已经了解和熟悉的资料、知识相一致的话,就会引起认识上的混乱,不如还是按照经典的解释来诠释旋转的问题,更有利于大家有一个统一的角度来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我撤下了原文,加以修改后再上传上来。大家会问,叫下旋、上旋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称呼为逆转与顺转呢?不是多此一举,越搞越复杂吗?其实,称顺转与逆转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便于我们对旋转的性质认识得更加清楚,而且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回击的原理和方法。由于是逆转,对你而言,回球时肯定往下坠,要使球在下坠的过程中不至于下网,解决的途径有三条。第一是调整好拍形,下坠的球你要是把球拍前倾得太厉害,那不是变本加厉了吗?因此,你就要采取矫枉必须过正的手法,把球拍立一点,对下旋强烈的球甚至要把拍形后仰一点。第二是适当加大向上的击球力量,下旋也是力量的结果,那么,克服下旋的旋转也要靠力量,而且要比产生下旋的力量要大,方能奏效。第三是摩擦,我们知道,摩擦能产生弧线,在球拍前倾的情况下,如果加强对球的向上摩擦,就可以产生一个有明显弧度的弧线来,这个弧度足以使回击的球能越过球网。很明显,这三条途径,就是我们对付下旋的基本思路,目前所采用的各种应对下旋的方法,都是从根据这三条途径所派生出来的。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就可以找到还击顺转球,也就是上旋球的办法。一、球拍适度前倾;二、加大向前的击球力度,而不是向上;三、通过适当的摩擦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回球的上旋程度。那么,具体细节上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击球时间;击球时机;用力的大小、方式与方向;挥拍的速度、形式与方向;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尤其是上肢中大、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击球的部位;击球点等。整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击球原理,原理明白了,技术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既是我们的认识论,也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许多东西说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有朋友提出,要详细谈谈加强旋转的方法问题。根据专家的意见和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1、击球的方式。主要指球拍触球一瞬间,是摩擦还是撞击。旋转是摩擦产生的,因此,加强旋转也就是加强球拍对球体的摩擦。一般来说,摩擦得越薄,力量越大,球也就越转。摩擦厚与薄的问题,是球拍与球接触的角度问题,同时,也与击球的哪个部位密切相关。力量的大小,与挥拍的速度和幅度发生联系。用力的方向是产生顺转与逆转的根本原因,从上至下摩擦球体,产生的是下旋,由下而上摩擦,产生的是上旋,向下的同时向侧摩擦,就产生了侧下旋,向上的同时向侧摩擦就产生了侧上旋。2、球接触球拍的位置。我们可以把球拍分成上、中、下和左、中、右几个区域,挥拍击球时,离握拍最远的击球区域击球时所产生的速度就越大,因此,在这个区域击球所产生的球的旋转也就越强。如果你要制造加转球(上、下旋亦如此),就应该尽量的使球拍击球的区域远离拍柄。关于这一点,容易引起我们的忽略。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使用日式球拍,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搓和拉都要比中式球拍可以离拍柄远一点,便于打出的球旋转更强。3、球拍挥拍击球的形式。球拍在制造旋转时挥拍所生成的弧线有两种轨迹,一是内圆型,也就是与球体表面的弧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另一种情形是外圆型,也就是与球体表面的弧度恰好相反。这两种情形应该就是我们所经常进行讨论和引起争议的“内弧”“外弧”。从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不管是上旋还是下旋,球拍走内圆型的弧线摩擦球所产生的旋转要比走外圆型产生的旋转要强得多。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摩擦球的形式在摩擦过程中使球停留在球拍上的时间不同,在同一情形下,球拍的内圆型摆动由于与球的飞行方向一致,击球时球拍作用于球体的时间就要比外圆型摆动停留的时间稍长,也就是我们通常形容的球拍“吃球”的时间长。挥拍弧线的弯度越大,球在球拍上“走”的距离也就越长,所产生的旋转也就越强。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能不能过于强调延长球拍对球的摩擦时间来加强对球的旋转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你获得了较强的旋转,但你又将失去一定的速度,没有速度的旋转球同样也是没有威胁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我们不少球迷朋友热衷于外弧的基本原因。因为外弧虽然摩擦球体不很充分,但能较好的与力量结合,使弧圈球具备了比内圆型弧圈更强劲的力量与速度上的优势。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我还想多说几句。也就是关于内弧外弧的讨论,我没有更多的参与。一是对概念的考虑,二是缺乏科学的分析,但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研究还没有形成结果的时候,我是不会轻易作出结论的。我们知道,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有其中的规律。就击球的手法而言,不管是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我国选手都是以内圆型为主,面对国外尤其是欧洲选手外圆型的手法,究竟孰是孰非,谁强谁弱,成绩是判断的主要依据。当然,中国传统的手法在东西方的交流与对话中也进行了适度的融合和创新,对方也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今后如何发展,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更符合运动的前进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选手在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上远远领先于欧洲选手,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难从整体上超越中国。倒是象波尔,手法象中国式的,偶尔还能露出峥嵘。这就说明,我国坚持以向内的摆动弧线击球,是成功的。欧洲多数弧圈型选手的摆动弧线是向外的,他们不是通过增加力对球的作用时间,而是充分发挥前臂和腕关节的爆发力来加强旋转。从球运行的外部特征看,具有很大的威胁,但其稳定性和成功率究竟与成绩是一个什么样的对应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开展比较研究。据我的分析,国外的选手会在向外摆动的基础上寻找向内摆动的结合点,而我国的选手,也会在内圆型的基础上会借鉴向外摆动的优点,两种形式将会并存,并在较量中不断比较、修正、融合和完善。4、挥拍的速度。击球时瞬间的挥拍加速度,对加强旋转的强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挥拍的加速度从哪里来,主要是靠身体的协调程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手臂肌肉的运动;二是身体个部分的协调配合。击球前,手臂肌肉应充分舒展和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击球瞬间肌肉能突然收缩,产生显著的爆发力,从而使球拍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另外,需要全身发力的情况,要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即先由腿部开始,然后是腰,再通过腰来带动上体、肩部和上肢,上肢的运动中,是先上臂,再由上臂带动前臂,前臂摆动和内、外旋来带动手腕,手腕和手指最后发力,这就是身体用力与力量的一个完整的传递过程。当然,不是每一个球都需要这个完整的过程,但一般情况下,用力的顺序是不能违反的。比如,有的动作只需要从腰部的发力开始,那么,力量的传递就省去了腿部,但其它环节的运动形式是不变的,即还是要沿腰—肩—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的路径。也就是说,全身的力量,最后是通过前臂的内、外旋运动和手腕、手指的作用,集中在击球的一瞬间,不能用得过早或者过晚。许多球迷朋友说自己的力量不能集中,一般都是由于前臂内、外旋以及手腕和手指的发力时机掌握不当造成的。上面的分析,主要解决的是旋转的基本原理与制造旋转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其实,在运动过程中,除了自己按照打法和技术要求来制造旋转外,还要能很好的利用对方来球的旋转为自己服务。主要有两条。1、 运用来球的旋转。在使用的球拍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改变旋转的强弱为自己的进攻和使用各种技术创造条件。针对对方来球是下旋,我们可以讨论三种情况,第一是采用同等的力度和方式回接,那么,回球基本不转;第二是采用比对方力度要大的同样方式回接,那么,对方面临的是旋转比他更强的同类旋转的球;第三是对方来球的旋转强烈,你采用送的方式,即力度要比对方的小,也就是说,你没有改变对方来球的旋转,那么,回过去的球就成了对方前一个球旋转的反旋转球。举例,如果对方加转搓球过来,对你来说是逆转球,你不加转,也就没有改变来球的旋转,球回过去就对对方来说就成了顺转球。如果对方仍旧采用搓的方式回接,就有可能出现冒高的情况。以上的分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如果对方攻击下旋的能力差,你就注意回球的时候在来球旋转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使回过去的球比他的球更转;如果对方打不转球失误较多,你就可以以接近或小于对方来球旋转的用力方式回接,使过去的球成为不转,让他打飞出界。只有能充分利用对方旋转来制造旋转的球手,才能在旋转的抗衡中力争主动。在对方来球是下旋的情况下,你如果采取进攻的方式,也要注意借助对方来球的旋转。主要表现在击球时间的把握上,逆转球如果采用突击、快攻或拉的手段还击,击球时间就要适当提前,以便借用对方逆转的有利因素,因为逆转球的旋转方向与你球拍向前向上的方向完全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对方应付突击和快攻比较困难的原因,因为速度提前了,节奏快,动作小,落点好的话,对手很难反应得过来。2、 利用来球的速度。这一点在回击上旋球尤其是弧圈球的时候显得非常重要。有些技术的运用就是从利用来球速度而派生的,如快带、突击等。凡是要求在来球上升期击球的技术,一般都具有利用来球速度的特点。在对付下旋球的情况下,同样也有利用来球速度的问题。比如撇长、摆短等,这里就不在展开介绍了。关于旋转,是乒乓球运动中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要掌握好旋转,关键还是在实践,乒乓球任何技术的发明和更新,都是对旋转研究的结果,离开旋转,也就远离了乒乓球运动,因此,对旋转的研究始终是乒乓球运动中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我的这篇文章是应部分球迷朋友的要求而撰写的,是不是抓住了重点,不得而知。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