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谈少年儿童技术训练的特点

已有 681 次阅读    2012-04-27 18:01   标签少年儿童  技术 
谈儿童少年技术训练的特点我认为,儿童、少年的乒乓球技术训练是我们博乒网以及博乒技术论坛长期需要开展讨论和探讨的内容之一。对儿童、少年乒乓球技术训练的研究,也可以带动业余球手的练习走向深入。同时,博乒论坛上也有不少朋友在担任教练工作,还有不少朋友身体力行,在担负着对子女的乒乓球启蒙训练,因此,我想专门就儿童、少年的乒乓球训练问题作一些肤浅的介绍,以期能给大家一点点帮助。与成年朋友的训练不同,儿童、少年的乒乓球的技术训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训练与身体的协调性关联程度高。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协调能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协调能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机能完善。神经系统的技能完善又与脑的发育相适应。6—7岁的儿童,脑重量已经达到了成人的90%以上,到10多岁,脑的重量就基本上达到和接近到了成人的水平。这就说明,儿童、少年阶段,协调性发展所具备的生理优势,也说明,技术训练在这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低学龄儿童阶段,神经系统的形态发育、神经细胞的结构分化和生长接近完成,但神经系统的机能还远没有完善,神经过程的强度和均衡性相对较弱,兴奋过程占优势,大脑皮层细胞容易疲劳。但是,神经系统很强的兴奋性和高度的可塑性能促使他们很快的掌握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反射能较快的得到巩固。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龄段容易掌握技术复杂的动作。但要注意的是,他们在做超强度或单一动作的时候,又会明显的表现出外抑制,某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外抑制也会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如变换刺激,原来所产生的外抑制会很快的消失而重新兴奋起来,建立一种新的外抑制。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学习技术快,但忘记也快,技术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动作缺乏稳定,容易出现反复和错误动作,已经学会的技术,还会因为学习新技术而受到影响和干扰。在性成熟阶段,内分泌急剧活动,大脑两半球植物性中枢神经的皮层下部分的机能正在完善,脊髓的发育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快速发展,兴奋与抑制过程也得到了加强,对情绪反应的控制能力正在得到改善。少年阶段身体内的分析器,包括运动分析器和前庭分析器的发育达到很高的水平。运动分析器的结构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运动机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发育程度,大脑皮层分析和综合能力也日趋提高,已经可以对某些半随意性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抑制,能够学习和掌握较复杂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但抑制过程的强度不够,反映出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会做出不适当的应答性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的生理原因。儿童、少年的技术训练的效果还与他们的兴趣、动机、感知、思维、注意力、情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低龄儿童在最初训练中对学习任何动作都感兴趣,到高龄时,他们喜欢新颖的,有难度的,需要动脑的,独立思考的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动作难度加大,他们对学习动作的兴趣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到少年阶段,他们的兴趣逐渐产生分化和选择,儿童及少年初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也决定了在儿童少年技术训练中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来进行教学训练的特点。15—16岁的少年,他们个人的兴趣趋于一定的稳定性,随着动机的明确和能力的提高,技术训练的积极性会有质的变化。因此,儿童、少年的技术训练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计划的系统的作出适宜的安排。那么,儿童、少年的技术训练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呢?1、必须根据训练对象成长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大致包含了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和开始专项化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技术训练,对他们将来是否成材、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根据世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的经验,在开始专项化训练阶段前的一段时期内,能够较多的从事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掌握较广泛的技术动作的运动员,在今后的专项发展中可以稳步的提高运动成绩,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乒乓球项目的特点来看,在基础训练阶段,如果让训练对象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积累广泛的专项技术发展的基础,无疑,对今后乒乓球专项的技术提高会增添极大的后劲。在开始进行专项化的训练阶段,要注意防止技术训练的“狭隘专项化”,要充实原有的技术基础来为专项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其它项目的运动技术,来弥补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对技术水平提高的不足。要知道,身体的协调性来自更加广泛的身体练习,而这些,不是一项运动所能达到的。但从我的观察来说,我国目前乒乓球早期的专项化训练,已经基本上背离了这一点,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运动潜力无法挖掘,运动生命的提前结束。2、必须在协调能力自然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7—14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可以学习乒乓球运动中难度最大的技术动作,虽然他们的体能要求距离成年人还有一段距离,但掌握和完成各种难度技术不会有任何障碍。6—9岁主要发展一般协调能力。9—14岁发展专项协调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4—5岁就可以开始有目的的发展协调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当然,不一定就是专项的技术动作,但必须是今后作用于专项的动作。具体来说,6—9岁可以选择有利于发展反应能力,高频率进行活动的能力,对空间的辨别能力,平衡能力,一般灵活性,以及对时间的感觉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练习时应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身体训练内容,并进行专项基本技术的训练。10—13岁可以学习任何复杂、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这一时期,也是身体协调能力发展的最有利时机,要重点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对时间的判别能力,节奏感,手感等各种感知能力,训练中应该围绕上述方面尽可能多的安排和选择练习内容。由于这一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因此,要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并在体能要求高的难度技术的学习上,应适当降低要求,比如移动的范围和发力技术练习的持续时间等。13—16岁是性成熟期,这个阶段学习新的复杂技术比较困难,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一阶段主要是把以前所掌握的复杂技术动作稳定和巩固下来,而不宜大力发展新的高难动作。如他们完成动作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应采用大量的辅助性练习来巩固原有的动作。16—19岁发育趋向成熟,此时运动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训练中应安排有相当难度的技术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质量,增强实战所需要的威胁技术。3、必须细心的选择预备性练习、诱导性练习和各种辅助性练习。虽然儿童、少年时期是学习技术动作的有利时期,而且所掌握的技术动作将是今后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缺乏广泛的动作储备和丰富的运动经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因而技术训练的困难程度还是较大,这就需要教练员充分运用技术动作相互间的迁移关系细心的选择预备性、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用简单的各种类似的动作相互进行补充。在开始专项化训练阶段,这类练习主要包括:(1)与专项运动技术相似的动作;(2)专项动作中的局部动作或分解动作;(3)围绕专项运动技术的动作结构与要求,而采用形式广泛的其它各类练习;(4)在学习中,也可以用对比的办法,选择与专项技术动作要求相反的动作,作为纠正错误动作的手段,但要注意不宜多次重复的使用。选择这些练习应起到产生技能积极的转移,防止可能产生的消极转移的作用发生,并尽可能的利用已经获得的各种动作的储备,教学顺序应尽可能与原有动作保持一致或产生联系。4、必须针对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低龄时期,儿童、少年的观察能力往往倾向于形象思维,行为具有模仿形式的特点,他们的技术训练可以说是一种“模仿与重复反应”。因此,在教学时,教练员应有机的把你所教学的动作讲解与直观形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多采用完整的练习法,这样能有助于儿童、少年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练习中还可以简化动作的次要环节,实际练习时还可以采用“调节物”,“限制物”,比如,规定区域的练习,限制弧线高度的练习等教法手段来促使动作的顺利完成。到少年后期,队员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训练经验和临场比赛的经验,对教练员讲解的理解能力已有所提高,这时,就可以逐步增加分解动作的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逐步用比赛的实际要求和通过较多的比赛来改进技术动作,。对女孩应多采用正面鼓励,降低技术要求等方法来稳定她们的情绪和思想波动,增加心理的稳定性。对男孩,要提醒他们不要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防止出现行为不稳定,情绪容易激动,大起大落的现象。教练员要根据自己队员不同的神经类型,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总之,在儿童、少年时期教学法的运用,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已经学会的技术动作转回到错误动作上去。因为大多数技术动作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学会的,也是容易发生变化的,正确形成的动作技术在今后的变化,只是受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在力量、速度、耐力和其它运动素质的表现上有所改变而已。因此,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作正确与否,关注动作上出现的一些变化,警惕错误动作的出现。如果一旦出现错误动作,就要立即加以纠正,如果出现错误动作而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形成了错误的动作定型,到青年时代再改就非常困难了。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