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走出误区——谈技术的转型与变革

已有 520 次阅读    2012-04-26 07:19   标签技术  2001 
走出误区——谈技术的转型与变革我们在谈技术问题的时候,眼光不能局限于技术本身,而要用宏观的思维来审视技术中的所有现象,从技术到技术,议论往往是不会有结果的。比如,研究弧圈动作,大家喜欢把王励勤、波尔拿出来进行比较,我想,你会越比越糊涂。最后都是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不管你在比较中是不是得出了结论,我看,至少最后的结论是很正确的,存在就是合理。世界乒乓球运动中的技术元素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活跃过,除了比赛规则的修改和乒乓球器材的革新这些外部因素外,本质上,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原有的技术或被新锐的技术所替代,或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许多基本技术开始转型,并发生裂变;新的技术逐渐演变成新的基本技术,技术体系随之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原来泾渭分明的各种打法,尤其是快弧与弧快打法变得血肉模糊起来,打法特点与技术风格开始融合,正、反手技术日趋均衡和同化;在力量的主导下,旋转与速度的争夺日显激烈;合理与不合理在不同的选手身上界限混淆……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已经迈入了一个技术转型和技术变革的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来研究技术,会给我们业余球手或球迷朋友带来许多困惑或不便,众多的优秀选手所表现出来的同类技术的不同动作,使得你无所适从,主次难辨。急于对新技术的理解,在民间引发了对“打、摩”问题、“内、外弧”问题旷日已久的大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许多比专业更前卫和时尚的新提法在我们的口中流传,“二次加速”、“漏斗原理”等等,是否我们对技术研究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队的教练们,以至于《乒乓世界》不得不进行转载……所有这些,也从非专业的层面凸现了我们对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转型和技术变革的关心和关注。如何对待当前众多门类、纷繁复杂的乒乓球技术,我以为还是要坚持以开放性的视角和多元化的眼光,来看待技术的进步。即透过现实看本质,从技术的基本属性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当前技术的变化,正本清源,把技术的本质搞清楚,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把共性的与个性的、把主要技术与细节技术、把基本技术与派生技术弄清楚,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清醒的知道,我们应该去练些什么;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怎么样去练。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正手拉球的图片,他们的动作有区别吗?你怎么去学习呢?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