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移动练习

已有 758 次阅读    2012-04-26 07:17   标签移动  2001 
谈移动练习基本技术练习往往是在定位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基本技术练习到一定程度后,也就是基本熟练后,就要开始向移动练习过渡。基本技术的定位练习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定型,一旦基本成型,就完成了这一阶段的练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中去进一步使已经掌握的基本技术得到巩固和提高,移动的练习是形成有效技术的主要步骤,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和艰难的训练过程。什么时候可以投入走动中的基本技术练习;练习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练习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有哪些;有哪些问题还值得我们注意;有没有规律可循;走动练习究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等,都是这篇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一、 移动基本技术练习的前提。移动是通过专门的步法来实现的,因此,在进行移动练习之前,就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乒乓球移动步法。根据初步掌握基本技术这样一个进度,与之相适应的应该首先了解和学习单步、侧跳步、换步、并步、跨步和还原步,在这些步法练习和手法结合练习基本完成之后,再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交叉步和其它结合步。应该说,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步法练习的渐进原则,因此,也就成为我们进行步法练习的一个基本的进度安排。弄清步法的概念、掌握步法的要领、学会徒手的基本步法,并把它与徒手的手法紧密结合,是我要说的进行移动基本技术练习前提的全部内容。基本步法一览表步法名称步 法 特 点动 作 要 领适 用 范 围单步移动简单,范围小,重心移动平稳。以一脚为轴心,另一脚向任意方向移动一步,身体重心随移动脚方向转移。当来球离身体较近时使用。侧跳步起动快,原地和移动均可,容易掌握重心,便于发力。两腿同时移动,击球一侧腿与击球动作紧密配合,蹬伸显著,来球异侧方向脚先落地,同侧脚随即落地,重心随之转换。适用于原地或小范围的移动中发力。跨步移动范围比单步大,速度快,多用于借力还击,重心较低且移动的距离较大,连续使用困难。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同侧脚向来球方向迈出一大步,重心随之移至该脚,另一脚迅速跟进。一般跨步时同时击球。适用于还击离身体较远的来球。换步移动范围较大,重心转换迅速。一脚移动,另一脚随即跟进。当来球离身体较远时采用。并步移动范围大,重心移动平稳,移动速度较快。实际上是两个换步的组合。适用于还击离身体较远的来球,属于结合步。交叉步移动范围很大,重心的起伏较大。来球同侧脚用力蹬地,异侧脚经体前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形成交叉;同时,同侧腰、髋迅速向后方转动;异侧脚跨出后,蹬地脚迅速跟上解除交叉。当来球离身体较远时使用,适用于主动发力进攻。还原步移动迅速,平衡身体,调整重心。两脚同时移动或原地弹起,类似侧跳步。适用于任何移动后的身体还原。其重心调整视下一板球而定,是后续动作跟进的基本姿态。上台练习之前,要先进行基本步法的徒手练习,掌握移动的要点,学会移动的方法,改进身体的协调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徒手的手、步法结合练习,要求与实际的移动击球保持一致,并达到熟练程度,如果能够对着镜子边做边看,对矫正错误动作和改进移动技术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单个步法熟练之后,就可以进行结合步法的练习了。一般来说,单个步法熟练的程度,决定你掌握结合步法的进度,我们可以尝试把各种步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时,最好是面对球台,按照实际比赛的需要来探讨结合步法内各单个步法之间的组合,你可以根据步法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组合,也可以从本身的步法水平和习惯来进行组合,还要根据还击技术的确定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步法衔接。因此,步法的使用是多元的、多变的、随机的,同时也会具有个性特征和技术特征。二、 移动基本技术练习的顺序。每一种步法都有自己的用处,上面介绍的一些步法都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为了更好的学会各种步法,根据我的体会,还是要有一个内容上的大体安排,使我们的练习更切合掌握步法的实际,符合渐进性的原则。建议的顺序是:1、单步和侧跳步;2、换步和跨步;3、并步;4、移动侧跳步;5、交叉步;6、各种结合步。三、 移动基本技术练习的方法。1、 以技术为重点的步法训练。显然,这种方法是解决技术与步法的结合问题,通过技术训练来带动步法的训练。基本要求是不因移动而改变技术动作,换句话,是在保证技术动作质量的基础上结合进行步法训练。因此,在练习中,重点是技术,而不是步法。任务、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也就不同。这种练习常用的方法是从简化外部程序,降低练习的难度入手,逐渐提高对步法的要求。比如,在进行跨步练习时,开始把移动的范围适当的缩小,保证技术动作的稳定,然后逐步扩大移动的范围。不管移动的范围有多大,但一定是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同样,开始采用在上旋球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然后过渡到下旋,再过渡到对攻、对拉等高难技术的练习。这种方法,一般在刚刚开始进行步法练习时所采用。原来定位练习所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不要因为学习步法移动而出现较大的波动,更要避免在步法练习时产生变形和出现新的错误。当然,开始接触到移动练习,动作会发生一些大小不等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但要控制动作出现波动的时间,要分析出现波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身体的暂时不协调而引起的动作变化,那么,随着击球节奏的掌握和手、步法之间的磨合,很快就会得到消除。如果属于结构性而不是适应性的原因,就要停下来进行具体的解剖,或再退回徒手的练习阶段去进行更多的熟练性的练习。随着步法熟练程度的加深,就可以从力量、速度和移动的范围上对技术和步法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循序渐进,使训练不断走向深入。从力量要求上,我们可以分为5等,大、中、小及介于中间的2等,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发力、中等偏上、中等、中等偏下、轻。开始要求在轻的力量的练习中掌握步法和手法的结合,然后以中等偏下的力量进行练习。熟练情况下的相持技术练习,强调以中等或中等以上力量的练习为主,结合进行发力情况下的练习。在实战的套路练习,或相持的搏杀阶段要求尽量发力。从速度要求上,我们也可以分为5种情况,即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按照所练技术的不同给予区别。比如对攻的走动练习,就要求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弧圈走动拉练习,要求在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上手。前后走动练习时,会有几种速度上的不同要求,近台上升期、中台高点期,远台下降前期或下降后期。从移动的范围上要求,我们可以把台面分成几等分,通常情况是左1/2台、中间1/2台、右1/2台;侧身位1/3台、中间1/3台、正手位1/3台;侧身位2/3台,正手位2/3台;全台。还可以将台面分为近网短球、出台不出台球、出台球、底线球、边线球等。我们在走动练习中,不管你是练习一项什么样的内容,都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约定,教练员安排训练内容,也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提出要求。比如:正手位2/3台中等力量两点打三点;侧身位1/3台搓后侧身拉扑正手1/3台拉、打练习。2、 以步法为重点的技术训练。当步法成为影响技术提高的瓶颈时,训练将围绕提高步法水平来带动技术的提升。一般是在技术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时的训练会以加大移动的范围和提高练习的难度为主要手段,训练过程变的更为复杂,运动强度和练习的密度都会有所增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多球的办法。训练的难度将从实战出发,并会超过实战的水平。以步法为重点的技术训练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它从体能和素质的高度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建立在对人体运动潜能充分挖掘的基础上的,也是使技术攀上运动高峰的主要训练方式。四、 移动技术练习在训练中的位置。没有移动的训练是无效训练。乒乓球是一项运动,运动的本质属性就包含了移动。而移动又是通过步法来实现的,所以有人说: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只有当你所掌握的技术通过步法在运动中得到体现,你的技术才算是具有了实效性。对于业余球手来说,手上的感觉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并不难,而脚底下的工夫要称之为专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业余球手的技术水平往往是由于步法的原因而影响着自己的进步,然而步法的练习又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反差。我查看过不少的书籍和资料,关于步法训练的研究少之又少,对于步法的介绍也参次不齐,有的书籍就连步法的概念恐怕也含糊其词。没有人认真去研究步法问题,但我们的球手却运动在步法之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我建议大家,把对步法的讨论热情迸发出来,也建议大家在进行练习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谈步法,不称之为训练,让步法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之中,尽管我们是业余训练。五、移动技术练习的规律。移动既然是乒乓球运动的一个鲜明的特征,那么,就有规律可寻(可循)。从练习的角度,我认为,能不能遵循这样的一条基本的思路去进行步法的练习呢?1、 始终把技术的练习与步法的练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2、 步法与手法的练习基本途径是:有规律的练习过渡无规律的练习;小范围的移动过渡到大范围的移动;定点定线的练习过渡到不定点不定线的练习;同侧的技术练习过渡到两边的技术练习;单项的技术练习过渡到结合的技术练习。3、 基本内容是:(1)有规律的手步法移动练习,包括各种基本技术的定点定线练习,如单步的左右搓拉练习;单步的上步击球练习;并步1/2台正手两点打一点的走动练习、2/3台正手两点打一点的走动练习、全台正手三点打(拉)一点的走动练习、2/3台左右两边的摆速练习、全台左右两边的摆速练习;推挡侧身攻(拉)定位练习;推挡侧身攻(拉)后接正手位交叉步(或侧跳步)的扑打练习;正手位2/3台定线的跨步击球练习;正手位1/2台的换步击球练习;原地的侧跳步练习、1/2台侧跳步的击球练习、2/3台侧跳步的击球练习;两斜对两直的基本走动练习;近、中、远台有规律的前后走动击球练习等。(2)无规律的手步法移动练习,包括各种基本技术的无规律的移动练习,如正手位或侧身位1/2台不定点的走动攻(拉)练习、正手位或侧身位2/3台不定点的走动攻(拉)练习;2/3台不定点的左右摆速练习、全台不定点的左右摆速练习;压左调右或压右调左的摆速练习、压两边打中间的不定点摆速练习;推(搓)中伺机侧身攻(拉)的走动练习、推中伺机侧身走动攻(拉)后接不定点的正手走动练习;近、中、远台无规律的前后走动击球练习等。(3)套路球的练习,包括临场常见的球路的基本练习,如发球抢攻(拉)的练习(含正、反手位);摆短后的移动上手练习;搓后两边的起球练习;拉、打的结合移动练习;各种攻防的转换练习;上手与相持技术的结合练习;近、中、远台的衔接技术练习;削、攻的技术转换练习;发抢与相持技术的结合练习;中等力量与发力技术的结合练习等。(4)结合步法的练习,包括单步接跨步的练习;单步接侧跳步的练习;单步接换步的练习;单步接交叉步的练习;上述结合步接还原步的练习等。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