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前三板释疑

已有 775 次阅读    2012-04-08 08:52   标签2001  2002 
“前三板”释疑今天在比赛的空挡时间里,有位学生找我聊技术上的问题,要我指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说,你要重点解决好“前三板”。他问:“前三板”是指什么?我说:从发球开始,包括发球在内的第三板。他自语:我还以为是自己的第三板呢。对于这样很专业但又很普通的术语,连从事乒乓球训练的队员(当然他是一名刚刚参加训练才不久的学生)都很模糊,可见,喜欢乒乓球运动的球迷朋友不一定都很明白。如果不明白,那么就谈不上有“前三板”的意识,更不用说具有“前三板”的技术与战术了。没有“前三板”的概念,还能称之为乒乓球训练吗?中国乒乓球队历来重视“前三板”的训练,无论规则怎么变化,“前三板”都是我们的优势与特色。应该说,中国队总结出来的“前三板”,就是乒乓球重要的制胜规律之一。所谓“前三板”,对发球一方来说,就是发球后的第一板。“前三板”的基本宗旨,就是指发球抢攻(拉)。这是理解“前三板”的一个基本概念,由此,演绎出各种发球技术与进攻技术配套的战术范例。这里,发球技术与进攻技术是“前三板”的两个基本条件,发球为进攻创造条件,进攻充分体现发球的效应,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战术单元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发球是一种单项技术,在我看来,是乒乓球所有技术中最具有特色和最具有威胁技术,因此是最重要的单项技术。发球质量高,最直接的反映是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而得分,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显露出发球的效果,那就是通过发球能创造出进攻的机会,在第三板时能让自己主动上手,从而把握住获胜的机遇。能不能通过发球获得上手的机会,是我们评价发球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前三板”战术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球虽然是一种单项技术,但更多的是与进攻性技术组合来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因此,当掌握发球技术后,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自己的发球与进攻的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单纯追求发球质量而忽视与进攻技术的衔接,就会形成发球与后续进攻技术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发球作用的发挥,缩小自己使用战术的空间。要很好的把发球技术与进攻技术融合在一起,必须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是要建立起发抢的意识。实践证明,这是最重要的,没有发抢的意识,即使有了进攻的机会,由于没有准备,也会丧失先机,这样的情况在比赛中屡见不鲜。许多看起来很好进攻的球,甚至是半高球,往往由于缺乏思想准备,没有占据有利的击球位置,或者是抢不到击球的时间,在仓促之间匆忙起板,失误的反而是自己。反之,如果是建立了抢攻的意识,那么,发球之后就会自然的准备抢位,并会根据来球的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进攻的技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样的道理。第二是要确立发什么样的球。同一种发球对付不同的选手,效果是不相同的。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对方接发球的水平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的发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平时在练习发球的时候尽可能多掌握几套行之有效的发球,一般来说,要有转与不转的发球配套,上旋与下旋(包括侧转)的发球配套,还要有长短落点、快与慢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配套的发球在动作上具有相似性和隐蔽性。第三是尽量完善自己的进攻技术。所谓机会,无非是指对方接发球的高度、旋转和落点有利于自己进攻,来球较高,可以采用突击和扣杀;如果是采用上旋发抢,多采用快攻、快拉或反手快拨、弹击等技术;如果是采用下旋发抢,一般是先使用弧圈上手;对于出台球,及时抢位拉、打结合,对于台内球,采取正手挑打或反手挑、拧。以上可以看出,要使自己的发抢具有优势,完善进攻性技术是必要的。如果进攻技术单一或单调,就会影响发抢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自己的失误。比如,有的选手对付下旋的能力较强,但对付上旋的能力较弱;有的拉、打出台球还不错,但对台内球的进攻就缺乏方法和手段;有的正手上手的稳定性还可以,但反手的进攻失误就比较多;有的虽然发球的质量较高,但并不适应对方回接球的旋转(尤其是侧转球),凡此种种,都会削弱自己发抢的实力。因此,在练习发抢的过程中,要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确定自己主要的发抢技术,或习惯的发抢套路,并坚持把发球与发抢结合在一起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