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已有 538 次阅读    2012-04-07 06:46   标签创新  技术 
中韩直板的比较,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的决赛在中韩之间进行,具有戏剧性的是,双方都派了两名直板和一名横板队员上场,而且是直对直,横对横。中韩都属于亚洲型技术风格,打法上,尤其是在直板快弧类打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横板,中国队是堪称世界弧圈第一人的王励勤,韩国队是世界削攻打法的的第一人,因此,比赛的看点有两个,第一是中韩直板对抗谁优谁劣;第二,弧快对削攻,究竟鹿死谁手。 比赛过程没有任何悬念,中国队以3比0直落三盘,干净利落的赢得了这场比赛。除了王皓与李庭佑比分曾一度交织,看不出韩国选手还有其它什么上乘的表现。两名中国直板三下五除二赢了下来,虽然输了一局,但优势很明显,用不着担心会翻盘。 中国与韩国选手之间有如此大的技术差距,是近些年来逐步显现出来的。差距拉大的本质原因是技术创新,而核心技术是反手横打。韩国选手在其它场次的比赛中,尤其是对日本队的比赛中技术发挥得淋漓至尽,为什么在与中国队交锋的时候却难以发挥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呢,原因会有许多,最根本的是尽管韩国队与中国队在打法上基本相同,但在反手位即侧身位的技术上,显然落后于中国。技术落后,战术也就失去了作用,纯粹依赖侧身才具有威胁的韩国选手的反手在中国队面前硬是成了被袭击的死角,如果对乒乓球不了解的人,看到柳承敏在与马琳交手中的尴尬处境,还真会对柳的技术抱有怀疑。 通过10多年的摸索,中国直板横打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与之相关的配套技术体系,同时,围绕反打技术也建立起了一套相关的战术体系。这种技术创新,将原本与横板较量过程中逐渐式微的直板传统打法不仅带来了新的希望,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近几年的战绩表明,中国直板在与横板的抗衡中不仅不占下风,而且屡屡获胜,都雄辩的证明,任何一种打法,只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都有可能攀登世界技术高峰。 以马琳和王皓为代表的中国直板快弧打法在反手横打方面独树一帜,引领着直板技术创新的潮流。从技术上分析,马琳与王皓虽同属于一个打法类别,但是体现的是不同的两种风格。因此,他们在场上的技术表现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具有个人的特色。马琳擅长发球,前三板的搏杀,尤其是侧身搏杀所向披靡;马琳手感突出,当不具备搏杀条件的时候,他会采用极其刁钻的摆短来控制对方,即使象柳承敏这样顶尖的高手,都会在他变幻莫测的落点调控下显得一筹莫展,失去原有的特长;而只要一出现机会,马琳又会使出台内丰富的短打技术至对手于死地,叫你防不胜防;在反手位,当对方封锁住马琳侧身正手搏杀的机会时,他会利用直板反手横拉加转的技术,将球的节奏与旋转玩于掌指之间,使对方使不上劲,对不上点;一旦形成相持,马琳中远台跑动中的正手弧圈失误无几,正、反手弧圈中的侧旋也会使对手忙于找点,不敢妄自发力,凡此种种,构成了马琳乒乓球技术的艺术风格。一句话,马琳棉里藏针,刚柔并济,与马琳打球,输得窝囊,赢得不易。王皓与马琳相比,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的刚性方面,尤其是反手横拉,无论在旋转与力量上,与欧洲选手相持胜出较大,加上具有直板的快速灵巧、隐蔽多变,台内或出台不出台的进攻威胁自不待说,即使在中远台对峙对方的正手也不占下风。王皓的正手弧圈与反手横拉其威力可谓是势均力敌,其结合是天衣无缝,其运用是得心应手,其效果是各具特色。比赛中只要抢先上手,后续进攻更为猛烈,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一般都使对手难能匹敌,而自己则是胜券在握。与王皓交手,虽来回数度,精彩频乃,但最后却难免出局。 反观韩国球手,单一的侧身搏杀,虽威力无穷,但却难于上手;台内想控制中国队的反手横拉屡不奏效,稍有不慎,立马被横拉过来;刻意拼抢侧身,球则被偷到了正手;伺机正手去拉,球老在中路忽悠;一身的工夫,被中国队的横拉与控制战术所压制,人被憋得透不过气来,别扭得简直不会打球。 两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直板打法已经寻找到了一条与欧洲横板完全可以抗衡的新路,而韩国的直板打法仍旧在墨守成规,已经到了捉襟见肘、途穷末路的地步,我们可以在现在的起点上更进一步来研究和完善新的技术和新的打法,来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技术体系,而韩国则要从新来过,至少还要寻找韩式打法的瓶颈和突围的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何等重要,中国队能赢韩国队不仅是赢在技术,而是赢在创新。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