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掌握弧圈技术要经历几个什么阶段?各阶段主要练什么?答:业余球友由正手攻转入弧圈直至全部掌握并应用于实战中,会经历攻→粘→挂→撞→压等内容既相关联又层次递增地五个环节,分述如下:一、攻:由平挡、加减力挡打下基础以后会进入正手攻的技术训练,正手攻中包含快带、攻、快点等三部分基本内容,击球时间分别是上升前期、上升中期至高点前期,其中的攻又分为快攻与抽杀二个阶般,这些内容全部掌握以后正手攻技术己经入门。正手攻的中心内容是撞击,这个撞击是由腰髋同转来带动小臂快收的动作过程完成的,击球的最佳感觉是“透板”。打出了透板的感觉,说明你的正手攻己经基本掌握了,但完成透板动作过程中的腰髋同转、上升期至高点前期的击球时间与弧圈击球时间的下降前期及二次加速的发力机制地要求有很大反差,只有“小臂快收”的内容是弧圈技术中有所要求的,所以如何"收"小臂而不是"挥"小臂、改上升期至高点前期击球习惯为下降前期击球、克服腰髋同转的习惯而养成二次加速的发力习惯等内容就成为了由快攻转入弧圈时必须要充分注意的问题,因此,只有真正全面地掌握了正手攻技术,才能进入弧圈技术的训练。二、粘:是用拍子贴住球甩出去的感觉。是在体验迎前、借力、自发力的基础上加强体会与正手攻相反的"慢迎前"与正压力持(吃)住球感觉的必修课,用"用手迎住球再甩出去"的感觉去体会比较贴切,它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一阶段。小孩子初上台不会迎前,你由慢渐快地甩球给他、先让他身体抵稳球台后用手接住,再让他远离球台后在向前走的过程中仍能伸手抓住来球,他就会自然迎前了。我们也不妨借用一下这个方法来体会迎前的感觉,但要以转体完成引拍后再回转身体带臂向前的方式去体验,大人的动作过程总不能象小朋友那样简单吧!关于正压力的初步体验,可用半横状并较立的拍型去迎前并贴住来球,请注意这时的手臂、尤其是小臂不能发力,只能在重心转移过程中去匀速迎球,否则球会被弹出去。拍面迎住球后,肘后部应该有一股力量突然顶着小臂向前甩球,这股力量是来自顶髋助腰再向前的腰部二次加速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蹬转",但请注意这个"蹬转"并不是刚起动就应该有的。这个用顶髋来顶肘的感觉一定要清晰,否则你甩出去的球会没有速度、也没有旋转!这也是由腰髋同转向二次加速过渡时重要而艰难的过程。三、挂:挂也称"提拉",是由正手攻转入弧圈时提高摩擦效果的入门技术,也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二阶段。挂,主要用于半出台的下旋来球,技术重点是体验以重心带大臂迎前、小臂快收并薄摩擦的感觉,其中还包括侧身步伐的运用。这一环节中的难点首先是击球时间习惯的转换,很多球友在练习时还能注意到在下降初期击球,可是一旦打起比赛来就常常会忘了要等球出台以后的下降时,于是拉就又成了打,因此,这个涉及到节奏的问题是需要下大功夫的。其次是重心的控制,熟悉侧身步法以后,收腹含胸、稍转体拧腰沉右肩配合双膝再屈使重心下降至右脚并顺延来球的弧线拉手引拍,但手臂不能打直;转腰展腹带不发力的手臂迎球;蹬地挺膝加速展腹带小臂加速、较立拍型触球后中部或略上、用薄摩擦将球带起来。"挂"的最佳状态是"拍先球后",这是薄摩擦的最佳体现。最后的问题就是薄摩擦的感觉不好掌握,由撞击改为摩擦地过程很艰难,但办法也有很多,例如先练粘后练挂、"爬窗帘"、"爬隔板"等等,需要依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四、撞:挂是薄摩擦,但撞绝不是厚摩擦,如果将这个环节的撞理解为厚摩擦就错了!撞,主要是巩固和加强迎前、触球前瞬间的发力(即二次加速)的感觉,也是加强以腰带手、小臂摆速的训练内容,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三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弧圈技术好的运动员,他的近台快带、中台拉攻的能力都很强,这是小臂摆速的体现,当然,腰部、髋部、双膝、双肩等有关部位的摆速和协调性也不能忽视,但重点是一定要突出的。我们也可以将撞理解为"撞摩擦",从技术规范的角度去要求,就是用小臂、腰髋等部位的摆速制造的旋转强度要远高于来球的旋转强度。这其中除了引拍时要用双膝再度内屈固定髋部、只拧转腰部的重点以外,还要重点体验二次加速的内容并加强二次加速的能力。掌握了"撞摩擦"的原理,你的弧圈技术己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但还不是最高层次。五、压:正压力是这一环节的全部内容,是"厚摩擦"的根本所在,也是弧圈技术进入高级层次的关键。体验这个正压力最简单、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在正常持拍的前提下、用拍面压住放在台面上的球、在保持这个压力的同时发力推球使其在球拍与台面之间向前滚动。这个压住球并使球滾动的发力就是合理施加正压力的有效方法。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与弧圈的发力过程相吻合,例如压住球后发力推球走时,拍面前倾会比拍面水平的效果好,这就提示我们要注意引拍的高度、拍型及迎前触球的切入方向。经验证明,用肩部的高低来对比来球高低的方法会比正手攻时习惯地用持拍手去衡量来球高低的方法会使弧圈的引拍更到位;用基本平行于地面的外展拍型逆着来球下降弧线方向迎球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比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型去横向切入来球弧线的方法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好多得多。不必担心水平的拍面在触球时会有漏球、打拍边等现象出现,因为这个水平状态会随着展腹、转腰地重心逐渐提升转移过程地进行中而逐渐立起,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向前弯腰以后将拍面水平、在手臂完全不动的情况下直起腰以后你就会看到拍面已经变成前倾了,这是自然地现象也是必然地结果(见下图中赵霞的动作过程)。我们在引拍完成后至迎前、发力的自然过程中再加入有意识的控制地过程,就是我们要进行的技术训练的內容。弧线技术的中心内容是摩擦,摩擦的效果取决于正压力及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来自于器材,而正压力则取决于器材操作者的能力。这个能力的高与低,绝大部分内容是我们自身能力的体现,一小部分则来自于器材,所以器材与能力相结合,才会充分完整地发挥。以上的五个环节是弧圈技术晋阶的基本历程,实践证明,缺少了哪一个环节的训练,弧圈技术都不能算是真正地完全掌握。球友们可参考以上内容对照自己的弧圈晋阶之路,找出薄弱环节后给予加强和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已的弧圈水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