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解放手臂(转)

已有 542 次阅读    2012-08-14 11:00   标签解放  2001  手臂 
用身体引拍解放手臂篇 "身体"这个词的概念在此仅指上身的身体躯干部分,不包括下身的腰腿.但无下,哪来的上.因此站位是极其重要的. 众所周知,基本站位就是要"双膝内屈侧蹬,收腹含胸,双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这个概念其实只是一个大的指导方向,至于是宽多少,一公分两公分?这不是谁决定了的.而是自身根据自己的打法及所形成的风格自身体会的,别人也难以越俎代庖.比如让一个崇尚进攻,打法凶狠的人双脚站位近一点,重心高一点,他会难受死了;而让一个控制防守为主的重心下去一点点,双脚之间距离大一点,他也同样感觉不爽.比如柳承敏双脚之间的距离就比"略比肩宽"还要宽,这是因为他的打法风格所致,全台以正手为主的凶狠的进攻,需要低重心的极期快速的移动,如果让王皓像柳承敏一样,他就残了.还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就是波尔,双脚分开的距离就快和舞蹈演员的劈叉一样,夸张到了极致,但波尔那样独特的拉球动作是所必需的,如果没有如此的站位,也不会拉出他那个标志性的半出台小上旋高吊.(我以前曾模仿波尔两年,确实如果没有那样的站位真的拉不出那样的动作). 写上面这一段文字就是再次提醒自己在这几天热衷于练习弧圈球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巩固属于自己的基本站位. 有了正确的合适的基本站位,拉弧圈的稳定也才有了真正的根基. 虽然近期拉弧圈比以往进步很大,但是仍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感觉非常明显.如果动作是正确的,觉得身体是紧张的,手臂是放松的;如果动作错误,感觉就会相反,手臂发僵. 不知拉弧圈的球友们有没有这样一种现象:当球从已方台面弹起且较高,若按自己的身体站位位置相对较远,本应该去击此球的下降期;但一看此球有些高,在引拍动作还没有完全结束时骤然停止,接着转体挥拍去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结果导致身体的力量发不出,手臂动作变成了"勾臂".还有一种现象相反,就是本按照自己的身体站位位置和身体姿势去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思想上有些迟疑,想稳一板,缓一下,结果击球到了下降期,造成了"搂臂"的理象.(就是手臂直上直下,没有任何圆弧运动).这几天我在想,蔡大解说常在解说中说"这个迎前好,那个迎前好."这里的迎前应该是合理的迎前,可以是球的下降期,甚至是下降晚期,而不是不管不顾的一味追球上升期才谓之迎前. 那我们在自己击球后,球飞向对方球台及对方击球调整的时间内,这是我们的预判和预动的时间.(这个帖子不讨论这个过程详细内容).一旦球开始奔向已方球台.那我们的到底该怎么样引拍呢?我也看到好多球友发帖跟我有同样的困惑,引拍是高一点点呢,还是低一点点呢?是离大臂近一点点呢,还是远一点点呢?拍型是立一点点呢,还是前倾一点点呢?发力是大一点点呢,还是小一点点呢?在如此快速的回合中,我们该如何让我们的手臂作出最合理合适的动作呢?让身体替我们决定吧.当球从对方台面飞起时,在此时此刻特定的身位位置上,我们转体引拍,转腰固髋,沉肩拉手.把引拍作充分,把沉肩做充分,做最合理的迎前,如果可击来球的上升期我们就击上升期,如果可击来球的下降期,我们就击下降期,一点也来不得勉强.有了这一点,手臂在身体充分转体引拍下也会相应的微调,拍型也会随之微调.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身体对于来球的旋转和长短的敏感要远胜于我们手臂的感觉,并起主动作用. 但用身体引拍不只是解放了思想和手臂,这两个因素也不能直接击球成功,下一篇体会想说一下<用身体引拍解放步法篇>. 概而括之两句话:依赖身体,忘却手臂。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