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ga杯”——我的乒乓球之路
已有 1185 次阅读 2013-03-27 08:33“Stiga杯”——我的乒乓球之路
我最初接触乒乓球应该是在84年小学四年级前后。那时班里几个同学喜欢打球,但学校没有条件,连球台都没有,自己也没有球拍,课间在讲台两边用黑板擦对打,几个粉笔盒码在中间当球网,倒也其乐融融。后来从老舅那里借了一块球拍,好像是“向阳”牌的,直板单面正胶,胶皮是绿色的,感觉非常好看。那时用的球是环球牌的,要是压瘪一点,用开水烫一下接着用。有了拍子,有时候放学后或放假期间,同学们在教室把四张课桌拼起来,中间用粉笔盒垫根跟木板或木棍作球网,比讲台好多了。不过也有问题,我们的课桌是两人连着的,拼到一起面积虽然不小,但课桌是上面平一段接着是大斜坡,而且很多同学在上面用刀子或笔进行早期“艺术创作”,结果桌面上到处都是“地雷”,意外的不规则球特别多!但毕竟是真的在打乒乓球了啊,还是很幸福的。当时没有人指点,就是瞎玩儿,我只会推挡和被逼无奈的不标准的搓球,回合倒是挺多。
上初中后情况没有大的改观,学校还是没条件,几个爱打球的同学偶尔出去凑钱租台子打,也去同学父母单位楼层间的球台打过,技术也没有长进,偶尔能不标准地扣一板高球,主要还是推和搓,对下旋和侧旋有了些认识,听说了一点弧圈球,感觉很神秘。这个阶段我很痴迷,没事就在家练掂球,对着墙练推挡,有时比划一下老舅教的“敬军礼式”的正手攻球动作,当时体会不够深,也不标准,也没有认识到正手攻球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过对墙推球我练得不错,能连续600多个,我的推挡一直不错应该跟这有很大关系。有时我还会在墙前面适当的距离摆上桌子对着墙打从桌面上反弹起来的球,或者对着墙在桌子上练发球。说到发球,那段时间的练习使我对发球,接发球和各种旋转变化有了一定的理解,经常用手比划或者对着餐桌和墙或对着床单或发呆冥想怎么发或接下旋、上旋、左右侧旋,左右侧上下旋。现在发球,接发球还可以,跟那会儿的痴迷有关系。 初二转学后,对乒乓球的迷恋逐渐转弱,生活几乎全被学习占据了,也没有打球的条件和环境,球拍也常年放进了抽屉。高中情况依然,学习是一方面,兴趣先转到排球,接着是篮球。93年来北京上大学后,篮球一直是第一运动,痴迷啊,体重也减到有史以来最低的75kg以下,代表系队差点夺冠。乒乓球只是偶尔在北外东院东北角的水泥台上跟同学打打,不过仅有的几次打球经历,我对正手攻球有了些许体会和进步,跟比我打得好的同学能在中台附近对抽几个,不过也就是每学期几次。
1997年上班后,单位有个球台,不过我的兴趣依然在篮球上,偶尔踢踢足球。报名参加处里的乒乓球比赛,输得一塌糊涂,不过也有收获,近距离感受到高手打球的风范。有一大姐是八一跳伞队转业的,自幼练习乒乓球,是全局冠军,球打的那叫一个好!她还指点了一下我的发球,告诉我要想下旋发的转,一定要用上手腕的爆发力向球底部摩擦,至今受益匪浅。篮球毕竟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单位喜欢打乒乓球的人又挺多,于是不知不觉我又拾起儿时的爱好,经常中午去打球。大概在01年前后吧,对乒乓球的痴迷又开始复苏,我也拥有了第一块自己的拍子,银河纤维板,五夹加芳基的,好像是56元,单面反胶,用的是729,那会儿30元,利生粘的,粘拍子的哥们好像是全国劳模。当时对底板没啥研究,就感觉弹性好,拍面很粘,打球的兴趣也提高了。逐渐的,水平有所长进,能拉几下弧圈球了,能跟水平高些的人对打了,兴致也越来越高。这一阶段,一些难度大的低且转的球能拉起来,而很多半高或高的不转球却经常打丢,隐隐感到是基本功的问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03年左右,一个好朋友知道我爱打乒乓球,送给我两块蝴蝶五层纯木板和两块蝴蝶套胶。球板两块一样的,性能是“All”,比较全面,但都是小球时代的,尽管当时刚刚改大球,而且那时对器材一点概念也没有;胶皮也是两块一样的反胶,好像是“EL”吧。我送给领导一块球板,留下一块把两块胶皮都贴上了,其实当时我反面几乎不用,真是挺浪费的,用块蝴蝶套胶配重。新球板没有那块添加芳基的银河有劲,但是适合拉弧圈球。那时经常有机会跟那个领导打球,向他学了不少,发球、接发球、推挡、拉球都有进步,就是机会球还是失误多。慢慢地体会到正手攻球基本功的重要性,开始买乒乓球有关的书籍,开始照着书上说的有意识地在练习的时候纠正自己正手攻球的动作,多些撞击,少些摩擦,稳定性比以前又好了些。05年9月到06年9月,去国外进修一年,带着拍子去的,可当地没有喜欢打球的人,好像就打过2次球。回国后,本来想继续好好练球,可单位由于增加人员,乒乓球室改办公室了,平时没法打球了。
2008年第一次参加局里的乒乓球比赛(2年一次,有100多人参加单打、10几只球队参加团体赛),我入选了分局球队,赛前正手贴了狂3,那会儿还不懂灌胶,反面贴729,很少用。单打进了16强,因为轮空一次,赢了两个很弱的对手,后来碰到我局第一名被淘汰了,一点机会没有,差距是全方面的。团体也是跟着凑热闹,三力都排不上。不过这次参赛让我对乒乓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见识了高水平的对抗,在本队高手的指导下对基本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该高手是庄则栋的在少年宫的关门弟子,80年代北大校队,据他说要不是因为接发球不太好,有点懒,步法不好,肯定会进专业队的。2009年单位搬家,新办公地楼层间的电梯间有乒乓球台,终于又可以每天打球了。不过中午时间短,人又多,上来就是打比赛,没办法练球,不过也在一点点进步。转过年,单位建了一个乒乓球室,由于有个副局长爱打球,打的也不错,球室档次相当高。此后每天只要中午没事就去打将近2个小时,经常去打球的同事有2、3个,大家水平相当,由于球台宽裕,也不着急比赛,练球比较多,终于有了整块的时间消化吸收看书和跟高手交流学到的理论。2010年又换了块底板,狂飙皓1,开始正手贴天极3,反面贴天罡,后来改成正手狂飙3、反面蝴蝶SriverFx。又参加了一届局里的比赛,这次团体打上了三力,关键的一场比赛拿了一分,可惜还是没有出线;单打又没进8强,不过进步是明显的。
大概在2010年5月前后,在同事的介绍下第一次参加了体总的积分赛,那时还没有开球网,获得比赛信息查看积分变化要上小鱼网国际站,报名用手机发短信。第一次参赛也不了解情况,就报了open组,好像赢了一场,另外两个对手积分都挺高的,一个横板两面反胶,一个是吴嘉强(直板长胶,反面反胶),输得很惨,充分暴露了自己基本功差,步法凌乱,接发球不好,发球目的性不强抢攻不配套,无畏失误多,发力不合理,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初始积分给我定了1400,赛后降到1300多分。通过比赛,对积分赛有了初体验,感觉很好,能跟各水平段各种打法的球友交流,检验自己练球的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决定以后经常参加。后来陆续又参加了些比赛,包括周四的周赛,进步了一些,积分稳定在1550左右。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一至两年的时间打到并稳定在1600以上,再用一至两年的时间达到1700以上,稳定一段时间,争取在45岁之前达到1800以上,50岁之前达到1900以上,并能稳定在1900左右。再多了没敢想,毕竟没有童子功,没有高手经常点拨,也没有系统训练的条件,能到1900都有点奢望了。
积分第一次接近1600是在2011年5月网易什刹海的比赛,我得了C 组冠军,那次锻炼很大,在一下午的时间,客服各种困难,特别是在决赛中3:2赢了实力相当的对手,使我对乒乓球,特别是比赛的理解和认识又加深了一步。紧接着忙着办婚礼,前后有几个月没参加积分赛。我老婆也不是不支持我打球,积分月赛都让我参加,可平时晚上或周末想出去打球就难了,只能等值班时对机会了,好在每天中午能练球。8月,9月月赛平淡无奇,有小组第二出线后直接被淘汰,也有淘汰赛过了一关就止步的,积分也没太大变化。10月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先是月赛接连爆冷赢了三鞭子和小宁,最高达到1666,接着是超级赛输给多个1500的球友,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能盲目乐观,积分冒进不代表真实水平,一方面也暴露了发挥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得到惨痛教训,赛前一定要注意休息,尤其不能喝大酒,头天晚上喝了将近一斤六味地黄泡的二锅头,直接导致比赛中头重脚轻四肢无力。接下来参加年底一系列比赛,没有太多亮点,积分也无大变化,好在没降到1600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年终总决赛团体赛的经历。通过禾姐邀请组队,队员还有崔巍和李宝顺,我发挥不好加上水平有限,我们队没能出线。也有收获,就是小组赛对阵赵云大哥时,我第一局打得相当不错,拉的很爆,还防住几个高难度的球。最后还是输了,收获是赵哥告诉我的,我的拉冲势大力沉,但落点不好,很容易被对手防住,这个问题一定要改!再往后打积分赛的亮点就是参加2012年3月喜洋洋俱乐部的月赛了,通过比赛,收获很大:一是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了,二是球技又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与长胶和正胶对阵的能力上,三是对乒乓球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信心很重要,上台很重要,不能急,心态很重要!胜了业余长胶高手吴嘉强大哥,积分回到1656。
2012年5月,我意外添了块儿新底板——斯蒂卡玫瑰五(Stiga Rosewood 5)。经过是这样的:参加单位的比赛,队员一起在外面吃了两顿饭,钱不是我出的,我负责报账,结果同事把单位台头写错了,必须换发票。我这人“一根筋”严重,其实去沙子口找个体育用品商店补税开张发票就齐了,我就一门心思想得买东西才能开发票,结果就买了这块玫瑰五,打折830元,刚好够添账的,还被媳妇数落了一顿,说人家都是用单位的钱给自己买东西,我可倒好,花自己钱补公家账!本来没打算这么早换底板的,想再用一段时间“狂飙皓”,基本功再打牢一点再换板。由于怕现阶段还驾驭不好夹碳底板,所以还是买了块纯木五夹。面材玫瑰木较硬,力材云杉,芯板加厚的阿尤斯,应该也适合我直板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而且我没有放弃推挡,整体上较狂飙皓有劲些,也不失稳定性。正手配了39度省狂,反面配蝴蝶了sriver El,由于对内能套胶不太了解,决定还是先灌胶打一段时间看看。换了玫瑰五底板后,中远台的拉球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比赛急躁的毛病始终没改,加上体重大,步法和衔接不好,所以积分赛的战绩一直不好。后来陆续参加了喜洋洋的两次月赛,信德的一次周赛,zball组织的”宝宝杯”和年终总决赛,战绩总不理想,积分逐渐下降。
2013年以来,陆续参加了孙河,闵龙,周庄,东坝,安贞和华鼎的比赛,到不同的地方与更多的球友切磋,积分起起伏伏,一度险些跌破1500。参赛少,换拍子,调整打法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借口,真正暴露的是自己基本功不足,稳定性不好,小球处理不利,打球落点不好,临场变化调整太慢,战术意识不强,总之是问题多多,路漫漫,其修远啊! 通过这两年参加积分赛我感觉,关于涨分不能太着急。如果经常参加比赛,连续几次好状态,赢几个高积分的球友,短期迅速涨分很有可能,但要稳定住挺不容易,需要全面的提高和稳定性。我有段时间偶然赶上对方状态不好或有点大意,赢过三位高手,积分暴涨,曾经乐观地感觉1700指日可待。但这偶然性很大,属于虚高,后来连续输球,甚至输给积分较自己低很多的球友,降了100多分,现在稳定在1550,又回到冲击1600的路上。
我想,只要坚持练好基本功,多参加比赛积累经验,不断培养对乒乓球有益的各种意识,经过努力,能经常打败与自己积分相当或高一点,甚至高一档的球友,涨分肯定会是水到渠成的事。话说回来,自己打球的目的,锻炼身体是第一位,缓解压力获得快乐是第二位,或者这两者兼为第一位,涨球是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前两个目的的,不必太苛求,否则会有本末倒置的嫌疑,而且如果真要涨球,借用佛家一句话,去执着心也很重要,换言之,心态很重要。再者,“功夫在球外”,“什么境界打什么球”,这两句至理名言也是相当重要的! 最后,用我前些天总结的乒乓三字经做结尾,祝愿大家在球技不断增长的同时获得乒乓球带来的无穷乐趣!——“减体重,练步法,纠动作,培手感,戒急躁,稳心态,提命中,增稳定,变落点,铸特长,hold住!” 乒乒乓乓,快乐无疆!我会打到80岁,您呢? :)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