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 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乒乓球意识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能动性。
近年来,意识一词的使用日趋广泛,如:“树立首都意识”、“树立奥运 意识”等。这里所说的意识概念,和我们乒乓球运动中所说的意识概念是一致 的。就是要你想到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想到奥运会,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思想 和行动。
这样,意识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思路或观点,它只是让你自觉地想着这个 问题。至于怎样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哪是技术问题。以判断意识为 例,它只是要运动员想着判断球,注意区别来球的不同特点。至于怎样判断来 球,那是技术方法问题,不属判断意识的范畴了。如有人打球时,不看对方打 的是什么球,一律愣头愣脑地抽,结果失误频频。这是缺乏判断意识的典型表 现。另一人懂得应该判断对方来球,实践中也在紧紧地盯着球,但由于对方发 球质量高,结果接发球时还是“吃”了。这就不是判断意识的问题,而是还未 掌握好接发球的方法。
研究乒乓球意识,应从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㈠乒乓球意识的内容
科学意识。一般人都能打乒乓球,但却不是谁都能打好。乒乓球运动有其 自身的客观规律。欲打好,则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客观 规律。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和他人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不断地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采用时代可能提供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 ,不断地探求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苦练与巧练相结合的意识。没有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不苦练的,但 却不是所有苦练者都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当 人们的行动符合其规律时,才能获得成功。探索规律,并用此来指导自己,这 就是巧。所以,谁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须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没有巧练的苦 练,是傻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白练;没有苦练做基础的巧练,也称不 上是巧,因为它违反了训练的最基本规律。 立志意识。志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志向总是同毅力相伴而行。一名运动员没有坚定不移的 志向,就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少儿学打 乒乓球,一般多从兴趣开始,而教练员则应随其进步不断地培养他们立志的意 识。否则,就会如同古人所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判断意识。对付不同的来球,应用不同的打法。若想打好球,首先应对来 球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是正确还击来球的前提。
盯球意识。盯球,是正确判断的基础。不少人对来球判断不及时或错误, 都是因为盯球不够。运动员每打完一板球后,都应随球密切注视对方击球的动 作(尤其是击球瞬间的动作),并紧盯对方击出球的弧线。
移步意识。对方来球落点和节奏不定,为确保在最佳的位置和时间击球, 或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特长技术(如反手位用侧身攻),必须移步击球。应 明确,打乒乓球绝不是单纯的手法问题,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脚步移动的重要 性将越来越明显、它是争取主动、抢先进攻的有力保证。
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所谓的击球点位置,即击球点与身体的相对 位置。各种技术动作,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击球位置。它虽有个一般的规律,但 因人而宜十分重要。所以,运动员在打球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琢磨与研究自己 击球时最适宜的位置。 打、摩结合意识。打乒乓球有两个最基本的力,一个是撞击球的力,简称 为打;另一个是摩擦球之力,简称为摩。除近网大高球,可以用单纯的打外, 打其它的球,都必须是打与摩的结合。细究起来,这里还有两层意思。
1、快抽时,以打为主,摩擦为辅。打,可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摩,可 使球产生上旋,上旋有利于制造合理的击球弧线。
2、制造旋转时(如拉弧圈球),应以摩擦球为主。但是一味追求摩擦, 势必物极必反。擦球太薄,反而用不上力,自然难以打出旋转强烈的球来。应 先打后摩,即以打的动作将球近似粘于拍面,然后再加力摩擦。
调节意识。无论哪种技术动作,在还击不同性能的来球时,都必须自觉地 调节动作。具体可细分为:
1、力量调节意识:根据来球情况,适当调节自己的发力。来球慢且高, 发大力;攻对方搓过来的下旋球,自己发力为主,稍借对方来球之力;对方拉 冲不特别凶、球略向前拱时,借力中发力;对方发力抽或冲时,自己应借力挡 一板或对付一板,不宜发大力。
2、拍形调节意识:应视来球旋转与高低,适当调节拍形。来球低或带强 烈下旋时,拍形稍后仰;来球不转或与可网高时,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上旋 或高于球时,拍形前倾;
3、引拍调节意识:应视来球的快慢、高低、旋转等变化,相应调整引拍 动作的快慢、大小和高低,切忌习惯性引拍(即不看来球,打完一板球后就习 惯地将球拍引至原来位置)。如,对方拉过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来,应高手引拍 ,并及时向前迎球(不要等球,更不能有向后的拉拍动作);对方来球下旋且 低,应低手引拍;对方来球很快,应减小引拍动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来球 慢且高,应适当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杀。
4、手指调节意识:打乒乓球,无论身体何部位发力,最后都要通过手指 作用于球拍。手指是身体发力时离球最近的部位,感觉最敏锐。在发力时,手 指有如长鞭之梢儿,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球时,触球瞬间的 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发力上。
5、调节用力方向意识:打球时,应视不同来球,注意调节用力方向。如 ,攻下旋低球,应多向上用力;攻不转球,以向前打为主;攻打上旋强烈的加 转弧圈球时,应向前并稍向下用力。
还原意识。每打完一板球后,应迅速调整重心,将身体尽量还原至接近准 备姿势,以为还击下一板球做好准备。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识,打完一板球后, 身体重心、手臂和球拍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结束动作上,待对方将球还击过来, 往往有来不及的感觉。 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每打一板球,都要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肌肉感 觉和表象,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清清楚楚。打丢一板球,应立刻 回忆动作,哪儿错了?怎样才算正确?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动脑筋还应越来 越细。如攻球出界了,出界多少?刚才的击球动作为什么把球打出界这么远? 有了这种意识,练技术才会有收获。否则,一点体会没有,技术怎么能进步?
掌握击球动作实质的意识。研究技术动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为重要 的是应分析击球动作的实质。摆速快、能发力、打摩结合好、命中率高、适应 来球的范围广(即能依打不同来球的要求相应调整动作),这样的动作,就是 好动作。
击球动作的时空意识。分析技术动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时间节奏方 面,如快带弧圈,上升期击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后期击球;拉下旋球,下降 期击球。二是空间位置(或几何图形的变化)。如挥拍路线、拍形、用力方法 等。在时间节奏上,还要特别讲究从引拍到向前挥拍击球这段时间与来球的节 奏合拍,这样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来。即在自己发力的同时,又充分借用了 对方来球之力。研究与掌握这个节奏非常重要。
动作不断分化的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应不断将对方的来球总结分类,并 明确回击每一类来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少运动员乐于打顺手球,来球突变 ,失误一球,甚为不快。其实,这时应好好想想,此球与顺手球有什么不同, 长了、短了?旋转强了?还是节奏变了?弄清楚此球特点,继而明确打此类球 的方法。这样不断将对方来球区分、归类,并明确打每一类球的不同方法,就 可以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水平亦越来越高。
动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来球变了,打球动作应随之而变;但打同类球的 动作,则是越固定越好。掌握与提高技术的整个过程是,对来球的区分越来越 细,相应打球的动作也越分化越细;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又越来越固定。这“ 固定”与“变化”的统一,就促进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战术意识。实践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方法。 因为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充分发挥。二是在训练中应带着战术意识练技术。拿最简单的右方斜线对攻作例。有人在练习右斜对攻时,能把比赛 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战术联系起来,有意打大角度或时而打对方中路一板。 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线。很明显,前者带着战术意识练习技术的效果要 好。
战略意识。在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如一年中有 几次比赛?哪个比赛最重要?每个比赛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什么?有时为参加某 次有决定意义的大赛,还会有意放弃一些小的比赛。又如,对参加一次大赛而 言,确立参赛人员和明确重点突破口(是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则属带 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如果这些大题目未解决好,尽管你费了很 大的气力,其结果也难以如愿。
落点意识。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击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 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网小球、底线长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点较好。但 不同对手,还会因其打法和个人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其特殊点。如左推右攻者 ,一般最怕反手底线下旋球和调右压左的落点变化。比赛中,既要研究自己打 球的落点,对方最怕什么落点,又要注意总结对方回球落点的规律。
旋转意识。充分认识到旋转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自觉地提高发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术的旋转强度和变化。在比赛中, 要善于利用旋转变化来扰乱以至战胜对方。
速度意识。应充分认识到速度是我国快攻打法的灵魂。中国选手要战胜外 国选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击球时间,重视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 则快,不能快时,先过渡一板,争取机会再转入快。
变化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变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自觉、主 动地变化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比赛中,双方都在为形成利 我、不利对方的战局而变化着战术,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及时察觉对方的战术 意图,迅速变换相应的战术,谁就容易获取胜利。
变化击球节奏的意识。比赛中,不仅应主动变化落点、旋转等,而且应主 动变化击球的节奏。如原来都是上升或高点期的抢冲,现主动将击球时间后移 ,拉一板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对方已熟悉了你原来快冲的节奏,突然变成 慢一拍的加转弧圈,往往就会上当,又如,同一类发球,有节奏较慢的,有节 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触球前的动作尽量一致,则效果更好,这都是有变化 节奏意识的表现。
抢攻意识。这是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力争抢攻在先(即平常说的先上手 ),能抢则抢、实在不能抢时,控制一板,争取下板抢。这种意识很重要。如 有人的侧身攻球技术很不错,但就因缺乏抢攻意识,所以使他的侧身攻球技术 英雄无用武之地。兵书讲:“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勇”字的一个重要含 义就是先发制人。在弧圈球风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 即是抢攻意识强的表现。
抢先发力的意识。近年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 ,不仅要求抢攻在先,而且应该尽量争取先发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动。
连续进攻的意识。发起进攻后,应连续进攻,乘胜追击,直至得分。切忌 攻一板后,再无继续进攻的准备,将已到手的主动又变成了相持、甚至被动。
控、防、反意识。在不能主动进攻或对方抢攻意识极强时,应注意控制对 方,并做好防守的准备。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机会,应立即转入进攻。
争取局部优势的意识。我的所有技术都比对方强,这叫绝对优势。比赛中 自然怎么打都行。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是相对优势。这 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自觉地争取局部优势。能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当 然最好。但有时不一定能实现此策。如,我发球的特长是转与不转,而对方的 特短是接高抛发球。我之特长对不上对方的特短。高抛发球虽为我之特短,但 与对方接此球相比,我还占便宜。此时用我之特短打对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战术 。因为我获得了局部优势。
记球意识。比赛时,要有意记双方战术变化的过程,对方发的什么球,我 怎么回的,他又怎么打的……从一个球,到整个战局的变化,要自觉地记。时 间长了,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
互怕意识。比赛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谁能透过现象看 到本质,谁能想得好一点,谁就容易主动。在紧张时,应多想对自己有利的方 面,多想对方是多么怕你,多想战术,这样就可以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意识。战略者,战争的全局也;战术 者,战争的局部也。运动员应树立在全局或总体上藐视对手、藐视困难,而在 具体的局部上应重视对手、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如对某某比赛,首先应相信 自己能战胜对方,并认真地分析对手的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特点。在此基 础上制订自己的战术,如发什么球,怎么抢攻,接发球注意什么,相持、领先 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详详细细。
树立技术风格的意识。在技、战术训练中、应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技术风 格。技术风格,常被喻为运动员的技术“灵魂”。培养什么样的技术风格,将 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鲜 明技术风格的选手,要攀登世界乒坛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训练的意识。运动员应明确决定其竞技能力的诸因素(形态、机能、 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觉地提高之。这里,应反对狭隘的 技术论。有人以为,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成绩,就应该全力抓技术,什么身体素 质、心理等统统不问。结果,尽管训练时间练的都是技术,但技术水平的提高 却难以如愿。运动员一定要树立全面训练的观点。
抓主要矛盾的意识。每一名运动员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着他 整体水平的提高。谁善于捕捉之,并设法解决,谁就会获得明显的进步。如中 国乒乓队在1957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发现自己的打法因缺乏准确性而 使快速、凶狠的优点难以发挥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很 快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不是漫无边际,什么都抓, 就是虽有重点,但抓得不准。其结果都是一样——费力不讨好!
凶稳结合的意识。乒乓球的技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打法又各具特点,但 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无不同时具备威胁性(凶)和准确性(稳)。 威胁性,即打出的球给对方回球造成困难,甚至使对方失误。准确性,即击球 不失误。二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们在训练或比赛 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决不可以偏盖全。
练绝招的意识。一个运动员的技术一定要有特长,即绝招,否则往往难以 给对方造成威胁,也难以攀登技术高峰。绝招,可根据个人打法的特点、身体 素质的特点、心理特点和所用球拍的性能等因素有目的地确立。“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绝招就是起码能断其一指的技术。
表现意识。明确训练是为了比赛。运动员在平日训练就应有一种要在比赛 中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这如同演员,排练节目就是为了上台表演;不但要上 台,还要演得呱呱叫。平时这种意识强烈,演出时才可能发挥出色。当运动员 亦是同样道理。
重视理论的意识。运动员应充分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觉地学 习和钻研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创新意识,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要十分重视创新。乒乓球运动的 创新,应包括技术、战术、打法、训练、管理、器材设备和理论等七个方面。 运动员主要是前四个方面。
超前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能预测出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指 导训练,使自己的训练能走在现实技术的前面。
定量意识。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应自觉地注意数量的变化。如,1500 米跑多少秒?其中的每一圈(400米)又跑几秒?一周到底练多少时间?个人 的竞技状态周期规律是怎样的?个人晨脉的规律是怎样的?某技术在训练中的 命中率是多少,比赛中又是多少?一场、一局比赛的比分起伏是怎样的?切忌 什么都是含含糊糊。
档案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自觉地建立业务档案,坚持写好训练日记、 阶段小结及年终总结。每年比赛胜负各多少场?身体素质或技术测验的具体成 绩是多少,都应分门别类记录清楚。
㈡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即人的清醒程度。此处意识清晰与头脑清醒是同义词。在乒乓球教 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意识状态是存在起伏现象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意识状态清晰度高,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效果就好。有时比赛中,双方战术并未 有变化,而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意识状态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到了比分 的起伏。如:头脑稍一不清醒,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几分;猛然间醒悟后,小声自勉 几句:
“抓紧,咬住!”,顿时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口气就捞回了几分 。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
1、上佳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极度清醒,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 快。
2、一般状态: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头脑和身体反应较快。
3、低劣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楚,精神有点恍惚(或迷惑),身体 ,尤其是思维活动反应迟钝。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强度,但有间歇。所以,对乒乓球运动员意识状态的要 求是,当球处于比赛状态时,应呈上佳状态——头脑极度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 而在分与分、局与局之间又可做短暂的喘息和调整。运动员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 做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聪明者。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中必须将其 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取一去一的作法,都会大大削弱它们的作用,降低训练的质 量,影响比赛的成绩。
1).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 中的飞行路线和着台后的行为.
2).摩擦球的方式不同(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弧圈球的特性不同,一般 分高调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3).不同的球提拉弧圈的动作不同.通常可以提拉弧圈的来球有: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一般来球出台,或台面上中高球,可以提拉弧圈.对于台内短 球和高球,一般不好冲弧圈.
4).摩擦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 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 向前上提拉.
5).最初的练习,应从提拉高调弧圈开始,对方发稍上旋的平高球,练习者 向前上提拉弧圈,弧线较高.这里最重要的是寻找摩擦球的感觉,球从胶皮上 擦过的感觉,在空中飞行的弧线高低....这就是所谓的手感.
6).提拉弧圈的时候,应注意发力时间,即击球瞬间发力.开始准备击球时, 手要放松,往后引拍..再"慢速""向前起动,在击球瞬间加速挥拍,用力摩擦球 .(自己体会)
7).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有较强上旋的高调弧圈球后,可以开始练前冲弧 圈.基本动作很相似,只是胶皮吃球更浅(指拍面与球的路线夹角更小),挥拍 更向前,弧线要求很平.摩擦球时,球拍向前挥,使球强烈旋转并具有很高的水 平速度.练习前冲弧圈时,很容易下网,因为要求水平速度快,所以难以控制高 低,有时为了追求速度,拍面过于低,或吃球过浅,很容易吃空,觉得没使上劲 儿.所以练球时,注意循序渐进,从高调慢慢过渡到前冲,逐渐提高速度和旋转 .
8).提拉高调和前冲弧圈时,要注意拍面方向,应尽量正面吃球(球路线所 在平面与拍面垂直),提拉方向也要沿着来球路线,不要斜着拍面摩擦球.否则 提拉出的弧圈上旋不强,带有一定的侧旋.这种侧旋,看起来在空中拐弯儿,很 难接,实际上这种球质量是不高的,落台后,弹起较高,前冲不强,容易被扑死. 初学者应避免一开始就拉出这种所谓的"加转弧圈".
9).最后练习加转弧圈就比较简单.摩擦球时,斜向摩擦球的侧后部. 特别注意击球手感和发力时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