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喝茶
已有 697 次阅读 2018-06-19 18:07在台北喝茶
去台北探望一个朋友,闲暇的时候就去独自逛街,街逛累了,就在小巷深处,寻一处隐秘的茶坊,边喝茶,边看街景,看行人,看孩子们下学回来欢乐的样子。我喜欢那个叫“冶堂”的茶坊,推门而入,木桌竹椅,满架的茶叶罐、紫砂壶、瓷杯子,还有花花绿绿的纸包茶。许多茶罐锈蚀了,陶瓷杯上还印有单位的名字,这些物件摆在那里,体现出了“贵重的在于历史,而非器物。”舒国治的字挂在墙上,这样写的:治堂是个隐藏在深巷里的,既卖茶叶,也卖茶器物的茶坊,称它为台湾茶文化的小小博物厅,或许最为贴切。一旁的橱柜里还放着他的书,我知道他是台北的作家,出版了四本书,写过不少散文,我读过他的《台北小吃札记》,非常喜欢,还把他写到的小吃逐一品尝,大快朵颐。女主人笑盈盈地递上一杯绿茶,这里没有名品名器,一切都是那么朴素简单,一切都归于内敛平和,抬头看到一幅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妇人。”离开时,似乎读懂了什么。
紫藤庐因屋外有三株老藤缠绕而得名,空间不大,很紧凑,是家老字号的茶坊。于右任的真迹挂在墙上,茶单上的字迹也是他的大弟子写的。蔡晓芳的茶具随意摆放着,晓芳窑是台湾的名窑,以仿古瓷最为有名,凡中国历代名窑瓷器,晓芳窑都仿制的惟妙惟肖。点了茶水之后,先拿来一只锔了钉的老碗,应不同的茶饮,使用不同的喝茶器物,也会让你感到时间的流动。茶菓子是店主人自制的,从烤箱里拿出来,热腾腾的挺好吃。喝了一会儿茶,看见主人坐在一隅,也是静静地喝茶、看书,来往的茶客很多,而紫藤庐却一直还在这里坚守。如果还能再来台北,一定还会来这里喝茶。
朋友也是个茶君子,那天领我去喝茶,车子三拐两拐最后在青岛路的一条巷子口停下。台北的小巷里多是二三层的小洋楼,让人想起有点像走在日本小街上的感觉。朋友领我走进其中的一幢很漂亮的小楼,院门门额木牌上有“德也茶契”四个字。推开院门,是一个收拾得十分干净的小院子。院内有几株热带树,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颇有些日本庭院的味道。过玻璃门进茶室,右首有楼梯上二楼,楼梯下是柜台,柜台后通厨房。茶室朝南是一排落地长窗,窗外有个小天井,天井四周墙上爬满绿藤,墙角一株大榕树浓荫蔽日,使小天井陡然伸展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约有六七十平米的茶室内放着十来张四方小茶桌,桌旁是带扶手的藤靠椅,天花板上垂吊着几盏玻璃灯。这桌椅和吊灯都是二十世纪初的式样,让人感觉到似乎正坐在二十年代上海租界内的茶馆里。
挑靠落地长窗的桌椅坐下,茶博士即送上四种茶,不同的茶还用上不同的茶具,有陶的,有瓷的,也有玻璃的。朋友要了台湾的名茶——东顶。随后茶博士又给每个人端来一只五寸见方、尺许高的木匣,放在座位边。我往匣内一望,原来是只小碳炉。茶博士在小碳炉上坐了一把小铜壶,那茶客便可笃悠悠地自斟自饮了。茶博士第三次来到桌边,是端来几道小茶品,有椰子糕、豌豆糕等,都做得十分精巧和清洁。
这便是台北的茶馆了。朋友问我招牌上写的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觉得该是这样读,“契茶也德”。契茶,即我们所说的喝茶,也是一种文化,如果能从中体味修养,品味人生,不也是一种德吗?这也就是茶道的内容和意思了。我这里大言不惭地讲得得意洋洋,那边柜台旁的老板娘吃吃笑个不停。朋友把老板娘请到桌边来,老板娘说:“这‘德也’乃是台湾当地话‘茶’的意思,所以这块招牌还是该念成‘德也茶契’。意思是‘茶啊,来吃茶’。”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