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已有 1730 次阅读    2015-01-03 18:30   标签style 

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早年,北京的市民主要靠钟鼓楼上的钟鼓声掌握时间。晨昏之际,钟鼓楼上的“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钟鼓声是人们计时的标准。

钟鼓楼位于地安门北大街的北端,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终点。鼓楼早于钟楼,建于元九年(1272年),原名齐政楼,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后又在旧址处重建。鼓楼置有报时的铜壶滴漏和铙,滴漏刻度每走一度就击铙八下。明末清初改用击鼓报时。

钟楼在鼓楼北面,相距100余米,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被火焚毁。清乾隆十年(1746年)奉旨重建。楼内悬挂一口永乐年间制的铜钟一口,每天“午正”和“子正”以及晚上“定更”要击鼓鸣钟。每天这三个时辰,更夫分别登上钟鼓楼,将手中的孔明灯遥遥相对作为信号,然后击鼓敲钟,先是慢打18下,接着是快打18下,然后再不紧不慢地打18下,反复打两次,共108下。这悠扬的钟鼓声“轻飚远扬,京城内外十余里,莫不耸听。”也为古都增添了一种肃穆的气氛。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