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岳阳楼

已有 475 次阅读    2013-06-27 14:36

岳阳楼

    

    上中学时赶上文革,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可被徐淑英老师讲的《岳阳楼记》一下迷住了,心想一定要登岳阳楼,一定要在岳阳楼前读《岳阳楼记》。

    96年秋天,在一个和景明的日子,我登上了岳阳楼。我登至顶层,凭轩远眺,真如范公所言:“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八百里洞庭浩渺接天,天水相接之处,隐约一线远,静静地淡在烟波之中,仿佛正做着天水相接的媒娘——这就是君山。传说那里葬着舜帝的两位痴情的妃子娥皇、女英,生长着两妃眼泪浇出斑竹。二妃的故事与洞庭的飘渺,使君山带上了些许仙味。

古往今来,登斯楼者何其多也。最喜欢的还是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看就让人直生同情,恨不能劝慰老杜几句并带捐些款。而毛泽东的联是这样写的:“八百里洞庭尽入眼,五千年历史再从头。”一看就是一代天骄的大手笔。若胸无江山万里,怎能写出如此的气魄?

而范公的《岳阳楼记》之精华还不在写景状物,在于文尾那句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了这两句,360余字的《岳阳楼记》从此名闻天下,而范仲淹也因14个字的神来之笔而流芳百世。

其实,岳阳最早是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的阅兵楼,供检阅水军之用。那时,岳阳楼乃军事重地,是一座“武楼”。而经范仲淹题记之后,一变而为“文楼”,从此名满天下,声隆百代了。可见江山胜迹,离不了文人之笔。正因如此,三层岳阳楼,拿两层来供奉《岳阳楼记》,以利登楼者反复吟咏。

岳阳楼前,风吹碧水,东流不息,流走了多少岁月,流走了多少英雄豪杰。而不流走的是岳阳楼,流不走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