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
上月一家人去眉州酒家吃饭,都对其招牌菜“东坡肉”赞不绝口,女儿嚷嚷着还要来吃。
苏东坡好吃猪肉,著有《猪肉颂》,乃幽居黄州时所作。其曰:“净洗锅,少著(放)水,柴头罨烟(罨,遮盖)焰不起(小火煨),待它自熟莫崔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不会)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当时,苏东坡被谪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距汉口60里。当时苏东坡所居之地,“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江上风帆上下,在这样的山光水色中,苏东坡很快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到大自然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当时他的生活拮据,自己给自己规定,日用不得超过150钱。每月初就把4500钱分为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又把叉藏起来。当天用不完的,要用大竹筒装起来,以待宾客用。因为生活困匮,他自己开荒种地,精心躬耕。劳苦之中,亦尝尽归隐之乐趣。
黄州猪肉非常便宜,富人不屑于吃,穷人不会煮。苏东坡就几乎天天吃肉,并把其方法介绍给附近农人。他的炖肉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块地切肉,用很少的水煮开后,用文火把佐料和水烧干了,把肉炖得酥烂。当时,黄州远近的人都知道苏东坡爱吃猪肉,于是宴请苏东坡除了备酒和鱼虾,必有猪肉。有酒有肉,苏东坡因此也非常满足。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烧猪肉有三法: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者不用秋油、甜酱,每一斤肉用盐三钱,纯酒煨之。煨时可以放水,但必须熬干水气。三种煨法不可加糖炒色,都需煨至红如琥珀。袁枚说,早起锅,肉是黄的;起锅迟了,红色变紫,精肉就会转硬;而且经常起锅盖,油就会走掉,而味道都在油中。要煨到切成的肉块,烂到不见锋棱为上品,而精肉俱化为妙。所谓“紧火粥,慢火肉”,炖肉之优劣,全靠火候把握。
此外,还有一种开封东坡肉,则不用酱油,肉切块后加鲜笋、盐入大碗上笼清蒸,蒸至酥烂。据说汴梁原不食鲜笋,后因苏东坡有诗传至汴梁,诗曰:“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汴梁人也因此而命名这种笋蒸肉为“东坡肉”。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