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拧拉技术
已有 775 次阅读 2013-03-13 09:32 一:接触球时手腕要加速用力
二:磨擦球要薄
三:击球点是上升期
接发球反手位(左大角)的下旋球,道德睦球的长短,长球准备用正手拉,短球拉不了时,可采取快搓劈长,搓到对方的反手,中路主正手。孔令辉的搓球速度很快,球在上升点时出手,接触球时手腕用力,当发球者看到对方搓球,就想用正手拉,但由于球速比想像中要快,只好侧过身来拉一板高吊弧圈,由于质量不高,这时孔令辉可以用正手或反手反制弧圈,争取主动。
新浪乐居, N0 V) k. P7 H3 }
挑: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根据挑球的线路向前上或前上侧方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挑球主要用来回接下旋类发球,如果对方发的是纯下旋,可以利用避转的方法提高回球命中率,既触球靠近旋转轴线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逢直变斜,逢斜变直;如果对方发的是侧下,可以利用借侧旋的方法提高回球威胁和命中率。既触球靠强旋转区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侧接,这样回去的球向相应的方向拐弯。
5 V: ?$ D" k& I$ N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摆: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基础上,适当借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一定要注意击球时期和发力方向,手指注意放松,多体会触球时手指的感觉。引拍不易过高。新浪乐居论坛2 h, R: t& o- E( b
正手快点 正手快点是用于攻击台内小球的技术。比赛中,为限制对方的进攻,常用快点来控制对方。因此,掌握好快点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正手快点的特点是动作小、速度快、线路活。其具体动作要点如下:% M. V% h: U
(1)上身、右足和前臂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球台右前方,上身靠近球台,前臂伸进台内,举拍稍高,将击球时,手腕配合小臂先向后有一小绕环动作,再向前上方挥动,将球击出。一般击球的最高点。应注意根据来球旋转、高低,调节好拍形和动作以制造合理的弧线。手腕动作尤为重要。新浪乐居论坛6 O1 z" Z( L' t' P
(2)来球下旋强烈,拍面可适当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配合前臂向前上方挥动;来球略带下旋,拍面基本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手腕在向前发力的同时稍向上摩擦球;来球上旋,拍的位置应稍高于来球,或与来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拍面可适当前倾,触球中上部,手腕向前发力为主。bj.bbs.house.sina.com.cn+ P9 s, ]; O
(3)来球越偏球台右方,右脚跨出的步子亦越大;来球位于球台中右方,左足可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右足跟着移半步。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F' \0 f+ {, p" G* B
(4)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①不看来球旋转、高低,用同样动作、拍形攻球。改正方法:在思想上明确,必须依不同来球,变化击球动作。采用多球练习,供不同旋转和高低的来球,要求运动员依球变化动作和拍形。 ②上身不前移,只出手臂击球。常导致手臂伸得过直,控制球能力低、难发力。改正方法:在台前先做徒手动作练习,强调上身、右足和前臂应在同一时间到达球台右前方。待徒手动作熟练后,再用多球训练,强调之处同上。发现上身不前移时,需做几个徒手动作练习后,再转入多球训练。供球者可有意多供一些特别短的小球,以促进运动员改正上身不前移的错误动作。 ③手腕僵硬,妨碍发力,影响调节弧线。引起手腕僵硬的原因很多,改正方法应对症下药。如:因握拍法有问题,应适当改进握拍方法;因手腕关节不灵活,应加强腕关节灵活性的训练;因引拍时手腕过分上翘或下吊,应适当改进引拍动作。
劈长:击球弧线直且急,落点要到对方端线。击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手腕、前臂用力向前下方砍去,发力较集中,动作幅度比摆短大。bj.bbs.house.sina.com.cn" g/ h) r
反手侧拉台内小球 要点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尽可能延长挥拍路线,用摩擦击球的方法,提高球的命中率和旋转性,从而为争取主动创造机会。反手侧拉球技术的掌握除了必须明确其动作原理外,还应提高弧形摩擦球的能力,这要多加强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从“对方反手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台内“多元化拧拉技术”
熊志超
本文是原文,经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专家组评审已被会议录用,录用论文将被收录进由世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首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摘 要:反手拧技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从《乒乓世界》杂志看到原国家队教练曾传强指导在向国家乒乓球女二队运动员介绍“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常常令对手难以适应。当时很多人对这句话难以理解,笔者经过深思并且尝试很多方法去研究,可幸最终有所触悟:对方运动员 “拧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其它种类的拧拉技术(多元化拧拉技术)。
关 键 词:乒乓球;旋转轴;科贝尔式香蕉球;王皓式拧拉;对方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直板正手背面台内拧拉
引言
反手拧拉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捷克的运动员科贝尔最先在大赛中使用,马琳、庄志渊、郭跃等人也用得比较早,基本上沿袭了科贝尔式的加转“香蕉球”,主要立足于把下旋球变成上旋球。在科贝尔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拧拉技术。例如:王皓的前冲式台内拧拉把原来的控制球变成对攻球,然后再结合个人的打法形成衔接,使用率和成功率相当高。在王皓的基础上,当今乒坛,张继科在使用反手拧拉时加入了更强的旋转,使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得分又得势的主要手段。有些人能用直板正手背面拧拉正手小三角位的球,形成直板真正意义的四面攻。甚至有些运动员可以拧拉出让人们误以为是“上旋球”的下旋球。为什么会拉出这种“违反常规”的下旋球来呢?
1.拉球的本质
1.1科贝尔式拉下旋来球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围绕上下旋转轴运行的是侧旋球[1]。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加转“香蕉球”(接来球)的过程是在对方原来左右旋转轴的基础上改变为上下旋转轴。这样侧拧过去的球是侧上旋球(即拉下旋来球→侧上旋回球,不可能是侧下旋球)。
1.2王皓式拉下旋来球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围绕左右旋转轴运行的是上下旋球[2]。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上旋球(接来球)的过程是在对方原有旋转的基础上制造旋转(顺旋)[2]。由来球前进方向的左边看,对方击来的下旋球与本方拉回的上旋球都是顺时针旋转的。这样拉过去的球还是上旋球(即拉下旋来球→上旋回球,不可能是下旋球)。
2.搓球的本质
2.1搓下旋来球的过程
如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接球用搓球。由于胶皮与球表面磨擦力的作用,会首先使得来球的旋转被抵消,从而成为不转球,然后才产生本方搓出的下旋球[3]。由来球前进方向的左边看,对方的下旋球是顺时针旋转,而本方搓回的下旋球却是逆时针旋转,也就是说本方搓下旋来球的过程是在反转对方原有旋转的基础上制造旋转(反旋)。这样搓过去的球是下旋球(即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
以上三段分析可见,当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球是侧上旋球(科贝尔式),其后双方对攻就形成上旋球的相持;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拉球是上旋球(王皓式),其后双方对攻就形成上旋球的相持;对方的来球是正下旋球时,本方使用搓球接,搓出去的球是下旋球,其后双方对搓就形成下旋球的相持。那么,有些运动员为何能拧拉出让人们误以为是“上旋球”的下旋球呢?为何人们都把它当着上旋球来打(推或拨下网),而吃亏之后又感到他“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来呢?接着便来分析这个问题。
3. 对方台内“拧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的技术分析
反手拧技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从《乒乓世界》杂志看到原国家队教练曾传强指导在向国家乒乓球女二队运动员介绍“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常常令对手难以适应。当时很多人对这句话难以理解,对方运动员拧拉下旋球时,为什么拧拉过去的球不是上旋球而变成下旋球了呢?对于这个非常有趣且具挑战性的问题,笔者经过深思并且尝试很多方法去研究,可幸最终有所触悟并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
根据本人在练习中得到的体会,对“曾传强教练所介绍的对方运动员拧拉过来的球为什么是下旋球”作进一步技术分析:
首先脚入台迎球。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持拍手自然下垂向内轉180度使拍面(反手背面)与球的右切面平行。此時肘关节朝外略上扬(有利於手腕內旋)並高于手腕。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球拍背面(拍头)摩擦球的右後侧中下部。手腕先横向接触球产生侧下旋,再翻腕。动作要一气呵成,此时肘关节的位置即刻朝下,手腕朝上,完成整個技术动作。
其实拍头与球摩擦这个部位(右後侧中下部)就是正手发下旋的部位(摩擦方向和旋转效果兩者都是一样的下旋球,不同的是一個球拍背面,另一個是球拍的正面触球。)只不过对方很难看到产生下旋球的动作(前半段动作),能看到的只是(很像上旋动作的)上旋球的翻腕动作(后半段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误认为对方运动员“拧拉”出“违反常规”的下旋球的原因(其实就是常规的搓下旋来球→下旋回球,不可能是上旋球)。这种拧拉方式相当隐蔽、突然,令对手一时难以觉察,从而破坏对方的前三板,达到争取主动、甚至直接得分的目的。这种球较短,威胁性极大。因球落台后不往前拱,对方借不了力,如若推当或快拨球就会下网。
破解的方法只有正手侧身发力前冲效果最好,反手迎前发力拉次之。请注意协调性和突然性。最关键的是上手前的预备动作:即充分向内扣腕的同时抬肘(朝外)作好预备,仓促迎前去拧命中率会低很多;其次是握拍要松,要有“吊拍”的味道,充分运用手指的灵活性调整好拍形,这样才能更好地展腕发力。最后一点,触球瞬间感觉跟发下旋球很相似(磨擦较薄)。
4. 科贝尔式台内拧拉過来的球是侧旋球與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拉過来的球是上旋球的技术分析
4.1手腕“弧线”与手腕“直线”拉球原理
我们在观赏科贝尔式台内拧拉下旋球时,发现运动员的球拍立起去拧拉下旋球,挥拍运行轨迹是“弧线”呈香蕉型,拉球技術是球拍在台面围绕着来球的右后侧引拍(大约两个球拍面积距离),然后以一个香蕉弧线挥拍摩擦球的左侧中部靠近旋转轴之处。而正手台內背面拧拉手法不一样,它通過手腕挥拍运行的轨迹是“直线”,拉球技術是摩擦球的右侧中部。從兩者手腕的挥拍运行轨迹看,一個是由球的右后侧往球的左后侧中部划“弧线”,另一個是由下向上的“直線”。根据物理学原理v=r•ω(线速度=半径×角速度)可知,乒乓球在旋转的过程中,离旋转轴越近的部位旋转越弱(线速度越慢),反之,离旋转轴越遠的部位旋转越強(线速度越快),“弧线” 拉球技术摩擦球的部位就是离旋转轴較近,“直线” 拉球技術摩擦球的部位离旋转轴较远。所以前者的旋转较弱,后者的旋转较強。假设当来球下旋的強度一样时,“弧线” 拉球技術比“直线” 拉球技术更省力。这就是运用旋转轴原理避开强烈旋转提高拧拉台内下旋短球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以上分析可见,科贝尔式台内拧拉下旋球由于“弧线” 拉球产生侧旋后会改变原来下旋来球的左右旋转轴,成为上下旋转轴。对方回击时如果按照回击上旋的方法击球的中上部——刚好是球的旋转轴附近相对较弱的部位,球就容易下网。而正手台內背面拧拉下旋球是 “直线” ,拉下旋球后旋转性质变为上旋球,对方回球时较易出界(其旋转轴没变,还是左右旋转轴)。
4.2“弧线”与“直线”拉球技术
4.2.1 科贝尔式台內“弧线”拧拉
笔者对科贝尔式拧拉的手、步技术打法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脚入台迎球。根据来球落点使用不同的步法,一般反手位入左脚,正手位入右脚。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右肩向前探出,以便于挥拍。肘关节朝外,高于手腕并与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手腕自由下垂(球拍立起)。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前臂带动手腕为主,球拍背面向球的左側中部摩擦(以右手持拍为例),拍与球接触瞬间要有爆发力。挥拍运行轨迹呈內弧形的香蕉狀,摩擦方向由球的右后方向左前上方呈香蕉弧线。
4.2.2. 直拍正手台内背面“直线”拧拉
根據本人在練習中得到的體會:
首先,右脚入台迎球。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正手小三角位时,持拍手以正手握拍的预备动作开始迅速向外翻腕180度(以右手持拍为例),形成直板的背面自然下垂状(与台面呈略大于90度)的拧拉预备姿势同步迎球。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手腕向內迅速翻腕,拍头由下往左前上方的方向挥拍(中指和食指為主大姆子為辅磨擦球並把直板的背面控制在与台面呈45度左右),接触球的右侧中部。
这种拉法能拉出落点在对方球台边线上的刁钻上旋球(它是受球拍角度和拧拉方向所決定的),既丰富了直板的打法(成為直板四面攻),又解決了目前最流行的反手拧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都无法处理的台內正手近网小三角位下旋来球(台內死角球)难打的局面。
这种拉法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单打的优点是突然性较强,稳定性优于传統正手挑打,常用于解決单打中的正手位小三角位下旋来球及调右压左战术。双打的优点是更容易上手(因规则限定了对方只能发我右半台),常常令对方两个队员相互碰撞。缺点是只能斜不能直线且受制于单打的落点,离开了小三角位比较难上手。
5. 王皓式台内拧拉過来的球是上旋球的技术分析
5.1王皓式台內拧拉原理
我们在观赏王皓台内拧拉下旋球时,发现他的球拍角度前倾去拧拉下旋球,手腕向内弯曲很大;挥拍运行轨迹较长(有半个圆的周长),拉球技術是通过手腕先屈后伸的动作摩擦球的正中偏上部,挥拍方向由后向前。根据物理学原理v=r•ω(线速度=半径×角速度)可知,乒乓球在旋转的过程中,离旋转轴越远的部位旋转越強(线速度越快),反之,离旋转轴越近的部位转轴越弱(线速度越慢)。由于,“王皓式” 拉球技术是摩擦球正中上部,是离旋转轴最远的部位。所以旋转是最强的,也是最难的。当拉到对面台时,这种强强对抗的结果是质量必然更强(对方常常吃转出界),因为板形前倾向前发力必需要有强烈的旋转来克服强烈的下旋,所以王皓式的拧拉技术是打法越难,产生的质量就越高。它是成正例比的关系。
5.2王皓式台內拧拉技术
笔者对王皓式拧拉的手、步技术打法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脚入台迎球。根据来球落点使用不同的步法,一般反手位入左脚,正手位入右脚。当球跳至已方球台时,持拍手已等在台内,注意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右肩向前探出,以便于挥拍。肘关节朝外,并与身体保持一段距离。手腕向内弯曲大(拍头指向腹部),板形压的较前倾(几乎与地面平行,接触球时板型会自然立一些约30-45度左右)。
其次,击球。当球从己方球台弹起时,在球台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手腕為主前臂同时迎前发力,球拍背面向球的正中上部摩擦(以右手持拍为例),拍与球接触瞬间手腕要有加速度,前臂几乎伸直。挥拍运行轨迹略大于180度(半圆周长) 左右,摩擦方向向前为主(不是向上),球尽可能与拍接触时停留时间久一点,以便增加回球的旋转,使弧线更低,从而使回球更加稳定。这样拧拉出来的球旋转很强,是目前最先进、最具威胁的拧拉方法。
5.结语
综上所述,台内拧拉技术其实就是台内拉弧圈球,技术原理与出台拉弧圈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前者以手腕(手指)发力为主,后者以大臂和前臂发力为主)。因此球拍与球接触的位置也基本相同,主要有三个。其一,中間偏上。王皓式拧(球的后面),球拍角度较前傾30-45度左右。其二,中間。科贝尔式(左面)及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球的右面)。球拍角度立起略大于90度。其三,中间偏下。“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球的右侧后面偏下)。
由此可见,各种不同位置,可产生不同的打法。如果理解了旋转軸原理,王皓式拧拉及“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打法就不难学了,前者是目前最先进、最有威胁、稳定性最好的打法;后者动作小,稳定性较高,隐蔽,突然,令对手难以适从;“科贝尔式台内拧拉”可把下旋转变为上旋,然后衔接下一板的进攻。“直拍正手台内背面拧”的打法稳定性较高和容易学习,可以制造落点刁钻的上旋球。以上多種打法的技术含量各有千秋,以王皓式的台内拧技术最为先进,其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可作为该技术的一种补充。
这种多元化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技术不仅能提高接抢和发抢的威力(节奏变化令对方难以适应),还是一项尽早地将比赛引入到相持阶段的技术。甚至可以直接得分。使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得分又得势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唐建军主编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 37页)。
[2] 李永安从“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上旋球”.[J]乒乓世界,2011年第8期111页.
[3] 李永安从“对方拉过来的球是下旋球”谈“上旋球”.[J]乒乓世界,2011年第8期111页.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