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动力因素”
已有 451 次阅读 2013-01-21 21:22首先我们要引入的一个概念,叫乒乓球的“动力因素”。
澄清,这名词不是我发明的,是中国乒乓球教练组智慧的结晶,反正经常听李晓东教练解说时挂在嘴边——说实话,我觉得解说最好的一个就是李晓东,当然,普通话啥的还是有点差距,经常听不清在讲什么。但光说听技术的话,绝对是第一位的。
所谓乒乓球技术里的动力因素,即速度、力量、旋转。
神马叫“动力”元素呢?
一句话,能让球动起来的元素。
也就是说,乒乓球之所以能够动起来,甭管是发球还是拉球还是小球还是碰球,总之得让球具有速度、力量、旋转三个东西才能动起来,不然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别急,事情还没完,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剖析这些神马动力元素。
前面看到有吧友在发起讨论,问在速度、力量、旋转三个东西里面觉得哪个重要。对于这个问题的话,楼主我也不下结论,若我回答“都重要”,确实等于神马都没说。但这里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分析三者在乒乓球运动里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要看到:力量是三者之母(别问我父亲在哪)。
无论是旋转还是速度,都是要力量才能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反过来——你千万别说速度和旋转能制造力量。作为乒乓球运动里面的各项因素,力量是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根本因素;而且,跟所有所谓的“根本”因素、原因神马东西一样,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参考我国的根本***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意义)。
这是真的,你看乒乓球名将,有几个是以力量大而独步武林的?很少。
为什么?
因为乒乓球技术混到一定水平,力量所起的作用就不是决定性了——对比业余和专业,真的有些业余的力量可以达到超过小力量专业选手的(真不是说蛮力,而是说的击球的力量)。总而言之,因为乒乓球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体能,所以力量在技术里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何况大家练多了,力量差距也不是特别大,很少能达到王励勤对比郝帅的极端级别,顶多也就王皓和马龙那个水平线,力量之余,剩下的就是比别的了。
比如速度、旋转。
咱们看世界级高手,主要拼得还是速度与旋转,当然,所谓速度和旋转,包括力量,其表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王励勤、格林卡的力量,在于一个整体的发力,而且仅限于正手或者反手;张继科的力量就是爆发力性质,而且正手反而远不如反手;到柳承敏那,力量就是一板爆冲爆发力大,后面对拉也足的那种。
比如刘国梁、王涛的速度,就是纯的速度,那是真的快,主要在一跳;到盖亭那,速度就是弧线速,二跳飞起来;到老瓦那,主要是反手弹击、正手抢攻快;到孔令辉、王皓(反手)、庄智渊、马龙等,在于衔接球快。
再比如波尔,旋转很到位,高调转死人;张继科的球,也是绝对旋转吓人;到马琳老瓦那就是旋转变化。
说白了,大家是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只是在一个组合;组合好了,就是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