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老瓦梦幻之旅和大个子萨姆索诺夫

已有 934 次阅读    2012-11-16 11:44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一次神奇的“老瓦梦幻之旅”,见证一次专门为一个人打造的世乒赛单打比赛的过程吧!
44届男单——老瓦的个人舞台。
老瓦在曼彻斯特的表现让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状态”。是的,干什么都需要状态。打球需要状态,打架需要状态,打……总而言之,状态好的时候感觉什么都得心应手,不好的时候就悲剧了,走各路都跌跌撞撞。
乒乓球这项运动对状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这项运动对技术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精准,容不得两点点差错(一点点一般是难免的)。状态好的时候格林卡这种粗糙打法的人能够打趴任何人,状态不好的时候马琳这么精密的人也会犯超级错误。
一般而言状态这东西是很难量化衡量的,但我们一般还是可以找参照物。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状态最好的时候呢?
我觉得有两个人的两次经历可以这么形容。
一个是老瓦在曼彻斯特单打比赛中的表现,另一个则是马龙在11年下半年至12年年初的经历,因为他们都满足以下几点:
持续时间长(未被打破之纪录)、波及范围广(一次世界锦标赛或者多次各种大赛)、破坏性大(其他选手全趴了,一个人傲视群雄)。
如果你觉得这三点很熟悉且很不恰当的话,那是因为我照抄的“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三大特征(文科生应该都背过),所以将就着看吧,嘿嘿。
其实吧,这次比赛还有一个人的表现也算是创造了奇迹,但遗憾的是,因为决赛,他最终成了配角。没错,那就是萨姆索诺夫。
OK,让我们先来进入一下这位今天仍然能能战胜国乒主力的大个子的世界吧!
如果你非让我在老瓦之后找一个最能接近他的人,我的选择会是他,萨姆索诺夫。
萨姆索诺夫来自一个乒乓球并不起眼的国家——白俄罗斯。在老萨出生前,他的母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也是体育强国,而且还算是乒乓球强国,因为76年他出生时的户口本上的国籍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91年以后,苏联分崩离析,老萨也只好随了自己的家乡国白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字之差,实力却差了十万八千里。甭说乒乓球,别的体育项目也不怎么厉害;成长于这么一个国家,萨姆索诺夫的技术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是的,当88年汉城奥运女单冠军陈静去中国台湾打球后最大的感慨就是没有人陪练。无数高手与低手的成长经历证明,没有高水平的队友与教练,要成才是很难很难的。
然而萨姆索诺夫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三次世界杯的男单冠军;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
他来自一个举国体制的国家,却没有足够的强大的国家支持;他来自一个联赛制度发达的大洲(欧洲),却没有西欧那样高效率的商业化机器帮助;他来自一个身边不乏打球人的国度,却没有一个像样的高手。
除此外,他还要忍受自己国家不断的政治经济危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他活了下来,最后成为了一代乒乓球名将。
这就是他,萨姆索诺夫。
仔细看萨姆索诺夫的打球,实在感觉不容易。首先他很高,一米九,虽然没有卡利尼兹那么奇葩,却也着实不像打乒乓球的。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一项技术活,所以身高体型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球的细腻性。
然而这点在萨姆索诺夫身上却完全没有被体现,相反,我觉得老萨的球算是欧洲最细腻的之一了。首先,他前三板极其过硬,很少出现大部分欧洲选手那样的频繁吃发球被抢攻;其次,他的拉球很有节奏,绝不跟许多欧洲人一样乱发力,无谓失误很少;最后,他的心思也比较缜密,很细心打球,看着很舒服。
是的,萨姆索诺夫绝对是个天才。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老萨给我们的形象一向都是刻苦训练型的。但是,我们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这里所说的少数人中的名字,包括这个——尹霄。
相比于所有乒乓球名将,这个名字可能显得十分默默无闻,他身上也确实只有一个标签:教练而已。
然而,他手下教练过的众多弟子中,有以下三个人: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
是的,中国唯一的三名男子大满贯选手,全接受过他的教导,而且都是在其职业生涯最关键的时刻。
尹霄教练评论萨姆索诺夫的原话我不知道,但我多次听杨影蔡猛或者那一帮子解说嘉宾们说起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也不多,几次而已,但能被这帮子人提几次的话则说明完全不是一个秘密):“这个萨姆索诺夫啊,以前国家队尹霄教练刚看到他时就觉得是个人才,给他带的话可能就是个……”
他们说这话,原意大概是想借机宣传一下我们强大的教练班底。但是大家又不想想,为什么尹霄教练会单独这么说老萨,而不是别人?要知道,当张继科被遣回省队时,尹霄教练花了巨大的心思去开导这个问题少年(后面提到)。当时的尹霄已经是誉满乒坛了,而且也老了,你以为人家真有那么多闲心去管一个队规都不遵守的少年啊?
若非美玉,无须良工。若非老萨真有两下,绝不会引起尹教练的注意。
而更有趣的是,前面那帮人的那句话总说不完整,因为我觉得他们心中最完美的句子应该是“如果给他带的话可能就是个世界冠军”,但现在老萨没给他带,也成了世界冠军,而且还不止一个。
难道还有比世界冠军更高的?
是的。我个人认为,如果萨姆索诺夫给尹霄教练带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个大满贯选手。
没错,这大概是老萨最大的不幸——没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差的东西不少,教练、队友等等等等,但归根到底我觉得就两个字:运气。
老萨是天才,王励勤也是,柳承敏也是,他们或许不像老瓦、刘国梁、马琳那样艺术,但他们都热爱乒乓球,他们在不断地练习中找到了自己和这项运动的契合,让人感觉浑然天成。能做到这点,不就是天才吗?
专业队,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教练都说过,能打成世界冠军的都是天才。
但是,老萨等实力选手的背后,有着更多的汗水与努力。
是的,萨姆索诺夫是出了名的训练模范。这种事在中国并不少见,马琳刘国梁每天都要练几个小时。但在欧洲,他们小资生活滋润,不用军事化管理,不用清规戒律,想喝酒就喝酒,想赌博就赌博,想**就**(不是百度和谐的,我自己和谐的,该和谐的还是要),所以每天练球的时间是相当相当相当之少的,有时甚至个把钟头就完事。不光时间短,他们练球也比较淡腾,经常上来就放十几分钟高球玩,这也是为什么人家喜欢打远台放高球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生活训练问题,欧洲人丧失了无数的乒乓球冠军,比如44届的小配角卡拉卡塞维奇。这些人打球的天分都是杠杠的,结果每天不把自己当回事,所以最终到老也只在俱乐部打联赛而已。
萨姆索诺夫不是。萨姆索诺夫的训练,那个叫幸苦,以至于后来也以刻苦训练著称的波尔都自愧弗如。罗斯科夫说波尔经常还要自己给自己加班训练,这在欧洲运动员里很少见,不过估计他加班加出来最多也跟中国队的平常训练强度差不多,远不如加班王王励勤的强度。不过连波尔都觉得比不过的老萨,其训练刻苦度可想而知。
如果仅仅是为了混饭吃,萨姆索诺夫不怎么练也可以虐爆全国的选手——事实上他虐了近20年,至今白俄罗斯也没有人能超过他。但他并不满足,因为对乒乓球的喜爱,所以他选择了继续前进。他想触摸到这项运动的最高峰,那个冠军领奖台。因为没有知道乒乓球的最高境界,或者这个境界是永远达不到的。但竞技体育界,大家都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世界冠军是离这个境界最近的地方。
请大家记住这段话,因为本帖结束的时候,它还会出现。
于是,小萨出发了。
曼彻斯特之前很久,萨姆索诺夫在欧洲就已经崭露头角。1995年,年仅19岁的萨姆索诺夫就在貌似是瑞典公开赛上打败了瓦尔德内尔——没错,又是瓦尔德内尔。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当年普利莫拉茨盖亭塞弗出道时都是虐老瓦,然后被虐回。萨姆索诺夫的的人生与他们相近,却又不同。在老萨已有的职业生涯中有两个欧洲人始终缠绕着他,一个是老瓦,另一个则叫波尔。而老瓦带给他的伤痛,则似乎比给谁的都要大——这点我们后面将看到。
95年天津世乒赛,萨姆索诺夫获得了男双亚军,疑似是和普利莫拉茨,不大记得,反正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上他们是组了双打,曼彻斯特有木有不清楚,不出意外应该也有。至于他俩怎么搞到一起的,我不清楚,有可能是两个分裂国家的共产国际友谊神马的,也有可能是老萨去克罗地亚混日子。反正我说知道的是,萨姆索诺夫日后将克罗地亚称为其第二故乡,而且连老婆也是克罗地亚的。早年被普利莫拉茨带着的经历注定对其有一定影响,至今我们也能在萨姆索诺夫身上依稀看到一些老普的风格:稳中带凶,偏向于稳。其他有关的情况,抱歉,我也不晓得了。
95年单打,萨姆索诺夫遭遇后来的亚军刘国梁。这场比赛中的小萨很快就表现出了其特别的地方:接发球失误少,连续进攻强,中远台相持能力强。不过由于仍然稚嫩,所以最终惜败。
96年亚特兰大,萨姆索诺夫是真的给中国人带来了威胁。四分之一决赛,他遭遇王涛——不对,应该是王涛遭遇他。开局打得相当不错,因为王涛实在太矮(一米六八),萨姆索诺夫又太高(一米九),所以小萨老是打大角,然后王涛实在够不着——以萨姆索诺夫的臂长,其打出来的角度比谁都大。
就在比赛快完了时,史上最奇葩的情况出现了。
赛场停电了!
这个故事我在讲亚特兰大奥运的时候说了,两次停电,然后年轻的小萨懵了。而30岁的王涛则抓住机会,连连反扑,最终上演大翻盘。
你要说不停电王涛就翻不了盘也未必,但局面上看是没戏了的。
不过没办法,这就是命吧!
带着无限遗憾,萨姆索诺夫离开了奥运赛场,如果那次他能进四强,是对科贝尔;我估计问题不大。然后决赛,对刘国梁,当年是五五开吧。因为刘国梁说过:“早年最难打的外国运动员是萨姆索诺夫,后来是老瓦。”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