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修煉弧圈球最高境界

已有 704 次阅读    2016-12-24 09:46   标签position  relative  微软雅黑  color  style 

修煉弧圈球最高境界

 

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討論最多的話題非“弧圈球”莫屬,關於“弧圈球”的理論性文章是特別的多,但是有很多的朋友練習多年依然是“沒感覺”,怎麼辦?
  图片 

弧圈球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 手比身體快:這種情況在業餘球友中很常見,基本是靠手在打球,沒有身體的配合,即便有引拍、蹬腿轉腰這些動作,也是“假動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手比身體快、動作不協調。

第二重 手和身體同步:這種情況是常見於業餘高手,弧圈球技術有一定的功底了,動作比較協調,擊球的力量和旋轉自然比第一種情況好得多。

第三重 手比身體稍慢:這種情況下是迎著來球,通過蹬腿轉腰先把球“吃住”或說“咬住”,然後瞬間發力收小臂把球“甩”了出去,這種擊球又比第二種情況的出球力量和旋轉要高出一個檔次;這種“境界”才是我們這些業餘球友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這個帖子要重點分析的。

图片
  動作要
“標準”更要“協調”

在平時打球總有球友問“我的動作是否標準”,我一概回答:動作“標準”是很重要的,但動作“協調”更重要;為什麼這樣說呢?別說我們這些業餘球友,即便把國際上頂尖運動員的動作都拿來看一遍,又有誰的動作是一模一樣的?根本不可能有“放諸四海而皆准”的“標準”動作!

當然,肯定的一點是你的動作框架必須要“標準”,這樣就是為什麼我對那些初學者的建議,都是最好跟著教練先練習基本的動作,等到你的動作框架基本上成形之後,這才能談得上“協調”,也就是說“標準”是“協調”的前提。

图片
  動作是外在,意識是內在

乒乓球的運動不僅是體力運動,更多時候還是“腦力運動”;你練習了多年沒啥進展,興許不是你不夠刻苦,而真的是因為就是你打球時不太愛動腦筋,在乒乓球的“意識”方面領悟得太少了;所以,在打球時要注重練習“動作”,更要注重體會“意識”和“感覺”,弧圈球分成的這三個境界都需要你自己去“悟”,尤其是第三個境界。

图片
  最高境界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

最高境界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一句話:可意會不可言傳!你還真的別以為我是在故弄玄虛;前面我為什麼說“意識是內在”?就是為這裏先做鋪墊的;最高境界的關鍵點是“球在拍子上有個短暫停頓時間”,而這個“短暫停頓時間”短到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所以我只能說它是一個感覺、一個意識;下麵,我根據自己的摸索過程談談個人的幾點“感覺”或是“體會”。

一、自身發力必須過關:這一點不作更多解釋,試想你連發力都不過關,還奢談什麼“弧圈球”?簡直是天方夜譚!那麼要怎樣才能做到發力過關呢?動作“標準”就夠了嗎?還是狂練啞鈴俯臥撐?都不是!是要“動作協調”!前面說的第一點就是為這做鋪墊的。

二、拍型稍立,讓膠皮海綿“咬”住球:在此之前,我也有一個誤區:認為旋轉是靠膠皮的粘性摩擦出來的;但是現在我已經意識到膠皮固然重要,但是海綿的作用甚至更重要,因為你只有用海綿把球“咬”住,我說的那個關鍵點即“短暫停頓時間”才能真正體會到、感覺到;而拍型稍立是為了更好地迎球並“吃”住它。

三、器材選擇很有講究:我見到不少初學者剛開始入手就是高檔底板,以為板子越高檔練球就越好。我原先也犯過這個錯誤,但是你知道我是用什麼底板找到第三種感覺的嗎?是最低檔的底板,加料板、純木七夾一般而言球脫板都太快,對於練球不好。所以,我個人體會是如果要找那種“吃”住球的感覺,軟五夾底板絕對是首選(不要在乎價錢高低,反正是練球嘛)。至於套膠,建議選海綿要又軟又彈的,太硬不好找感覺,彈性差的話又會覺得出球無力。

图片
  最高境界比第二個境界強在哪、區別在哪?

以加轉弧圈球為例,第二個境界往往是依靠膠皮的粘性死命往“上”“蹭”,而最高境界是敢於向前發力,“咬”出球後“甩”出去,不但旋轉比前者強得多,而且對手會感覺到來球很“頂”。

怎樣找到這種最高境界?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可能速成!所見過很多弧圈球速成法、多少天練成暴沖等等,我個人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就拿我個人而言,自認為打球的悟性還不錯,但真正有點感覺也是練習(雖然不是“苦練”)了兩年時間之後的事;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速成”,那麼此人絕對是天才了!

另外,最高境界是“可遇”也“可求”的,就乒乓球運動而言,“悟性”很重要,有人天生悟性就好,對於“摩擦”的感覺比一般人要好,那麼他的練習過程、找到最高境界的感覺的時間就會短些(但也絕不是“速成”);但是,即便你的悟性差點(我是指乒乓球方面的悟性,因為每個人的天賦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對“摩擦”的領悟能力差點,也沒關係,只要堅持練習,總有一天你會找到“吃”住球的感覺。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