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球小天地宽---张世桐的乒乓人生(四)

已有 1229 次阅读    2013-01-10 14:20   标签乒乓  徐州  人生 
来源:淮海视窗 作者:陈作顺
转自徐州乒乓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新星杯”从1975年由张世桐发起在徐州创办第一届以后,每年举办一届,一直长盛不衰。“新星杯”这一民办少儿赛事,形式了“以徐州为中心、沟通南北、贯穿东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其宗旨是“面向少年儿童,多打比赛多交流,多出人才育新星”。“新星杯”提出以尽量低的参赛费用,办出尽可能高的比赛。从第一届的3省9市至今年(2008年)34届覆盖了全国26各省市,共有15000多名小选手参加了“新星杯”赛,参加单位已向省级 优秀运动队输送了近1000名运动员,培养了数10名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徐州的闫森、杨影、孙晋以及曹燕华、何智丽、乔云萍、丁松、惠均、刘伟等都出自“新星杯”的成员。50年的乒乓生涯,34年的“新星杯”领军人物,从一名少年开始打比赛,当教练,如今张世桐已是白发苍苍一老翁,笑看桃李满天下。张世桐在徐州人眼中是位名人,因乒乓闻名于徐州,在记者眼中,张世桐在外边的名气比在徐州大,他一到外地就风光了。这几十年来,他几乎没在徐州过一个春节,徐州毕竟是他的家乡,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徐州,但他还有众多漂泊在外的门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都在牵挂着他,他把自己融入了大家,真是“球小天地宽,师徒情义深”。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张教授执教乒坛已有近20个年头了。一到过年,张教练的家中可热闹啦!给张老师拜年的学生一拨走了,又来一拨,瓜子、糖果、饺子宴,学生们吃得既开心又快乐,像是到了自己家一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旦这些孩子都长大了,本事有了,翅膀硬了,又一拨一拨地飞向外地,飞向远方,留给老师的是太多太多的想望和思念。
    吴琼可以说是张教练的得意门生,年龄最小取得江苏少儿乒乓冠军的是她,第一个走出国门取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冠军的是她,在徐州乒乓球运动员第一个远嫁异国他乡的也是她。2006年的春节,中日韩乒乓赛事在大阪举行,吴琼得知张教练到了大阪,专程从和歌山赶来。30年多年没见啦,吴琼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张教练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吴琼上前拥抱住老师,两眼充满激动的泪花。席间,师生有道不完的情,说不完的话,一顿饭吃了两个多钟头,在大阪体育馆内师生留影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1997年的仲春,第44届世乒赛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徐州籍运动员杨影获女团、女双两项冠军,伴随嘹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英姿飒爽的杨影两次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坐在看台第一排的张世桐教练,此刻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运动员,坐在一旁的日本乒协负责人,当得知冠军杨影、男单第三名闫森都是徐州人时,伸出大拇指赞叹:“我一个日本国不如你一个徐州市。”高兴地向张教练握手表示祝贺。杨影走下领奖台,向张教练走来,激动地向张教练说:“张老师,今天是咱徐州人高兴的日子,我就把大会发的蝴蝶牌纪念包送你作纪念吧!”一个乒乓球包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常,这是冠军给教练的最好回报啊!
    姚临成因为乒乓打得好,进入东南大学校队。毕业后辗转于几家外企企业,是乒乓球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2004年春节回到家乡徐州,在乒协找到了当年的张老师,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我能有今天,全得益于乒乓:乒乓使我从小练就了吃苦精神,乒乓让我养成了事事争第一的精神,不间断地打球练就了一付好身体。北京一家外企老板很难接触,因爱好乒乓,一场比赛败在我的手下,成了朋友,多次交锋,将我拉到他的旗下,成了好搭档,辗转于世界各地,我成了老板的经纪人。”一席话,张老师连连称好!小姚羞愧地说:“不好意思,我来也两手空空,去也两手空空。”张老师笑着说:“你的礼不轻啊!沉甸甸的三句话,概括出了乒乓精神,比什么礼物都重!”
    2004年夏天全国少儿比赛南方赛区在绵阳举行。单晨光听说张老师到了四川,非常高兴,在电话中说:“张老师我们30多年没见啦,难得来一次,到处看看。”没想到从绵阳到成都,一路车接车送,住进了最好饭店宾馆,游览了武侯祠、九寨沟。张老师送给他的礼物是邱钟惠赠送的一只世界冠军签名纪念拍。原来单晨光和他的妹妹戈秋沙在徐州都跟张老师学过乒乓球,为这只球拍兄妹争抢起来。虽说单晨光当了省厅领导,依然对乒乓一往情深,对老师一往情深。张教练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天府之国事业有成,深感欣慰。
    孙晋在吉隆坡45届世乒赛上取得女团冠军,回到徐州,分管市长为她举行欢迎会,设宴庆功。会一散,孙晋趴到张老师的耳朵上说:“俺不吃招待宴,走!张老师咱吃娃鱼去。”孙晋虽说现已是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了,怀旧的情怀让她依然流连儿时在体育馆门前吃娃鱼的情景。这可口的小吃,浓浓的乡情,对家乡和老师的依恋,感动得张老师哭笑不得,说:“一回到家乡的怀抱,你真是长不大的孩子啊!”
    说道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块心病,他说:“我担忧,担忧悉尼奥运会后徐州人的表演,别成了空前绝后的壮举,别成了绝唱!”国家队、江苏队哪还有几个徐州人?杨影、孙晋、闫森退役后,谁能顶上去?
    虽然徐州有过举世瞩目的辉煌,但毕竟成为过去。27届奥运会以来,徐州乒乓运动发展的状况,印证了张世桐当年的预言“徐州乒乓空前绝后”。现在的确是后继无人,优势已去,徐州且不说在全国,在报告上批示:乒乓球是我市体育运动的优势和强项,要再上新台阶,不能滑下去!有什么问题要抓紧解决。但却一直无人过问,固然,张世桐也不希望成为自己的终身遗憾……
    “乒乓球是个系统工程,一个失误,十年亏空啊!”他为之四处奔走,八方呼吁,上书**有关部门。虽然早在十年前,他就奔走呼号过……
    徐州乒乓,后继有人。这是他作为一个曾经铸造过无数辉煌、打造过无数乒乓神话者的最大心愿。但愿他梦想成真!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