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
1.人体的关节多是杠杆原理,多是速度杠杆,因此分析发力不能脱离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的核心是找到一个支点,所以从发力击球来分析,第一个支点肯定是登地。这也是为什么伤残人坐在轮椅上不容易发力的原因!击球瞬间的支点应该是髋关节,因为登地的力量需要通过髋关节向前传递到击球的手臂上去。如果髋关节不稳定,力量就会向上,传递到肩背。发力不集中,
2.重心转移在击球前已经开始了,并且贯穿于整个击球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击球瞬间找到一个支点,使击球重心在瞬间保持一个停顿,这和击球的线路有关,以侧身拉球为例,拉斜线时,重心的支点应该在左腿上,拉直线的时候应该在右腿上!
3.脱节就是因为登地、转腰不同步,不同向。协调的定义就是腿腰手同时向同一个方向集中用力。
协调用力是基础——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向前用力是指导——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用力支点是关键——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
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用力方法是技巧——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
转自大唐乒乓网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