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钓鱼台银杏树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3日,带着对香山红叶的向往,也拖着甩不掉的疲劳,踏上了去香山的路程。
殊不知,这次去香山拍红叶,却变成了寻觅之行。上了直通香山的698次公交车,发现乘客稀稀拉拉,只发现一位背相机大包的乘客,与前段时间游客爆满滞留山下以致预警相比,显然季节已经过去。再加上前一天的大风,心里不免打起小鼓,怀疑是否红叶已经全无。
既来之则安之,即便没有红叶,权当一次外出运动足矣;再说也是第一次到香山,即使寸草没有也不存在值不值得,了却了几十年来的缺憾。
知道香山红叶,还是很小的时候,从陈毅《题西山红叶》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开头两句而来。只是到了1978年,部队安排到八大处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俄语学习培训班的时候,才知道西山是个大概念包括很多个山头,其中以香山风景特别是红叶最为美丽,故名声也最响。
本来乘客不多,公交显得底气十足,再加上APEC会议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的“余光”作用,预计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一个小时便到达香山脚下。
“新人”上路,坚信跟随大多数游客没错的原则,十分钟左右来到香山公园。红叶有的话,也一定在山上或者山里面,走一段就问一下“地头蛇”小摊主,为得到热情指点还花十块钱买了一瓶“脉动”。但得到的回答基本一样:“这个时候,加上大风,有的话也在里面,往上走走看吧”。
没有选择缆车直奔最高点香炉峰,是因为在山下已经看到那里没有红色了,再说临时拍照也不方便。为了“双保险”,还选择了与“北京味”的游客一起前行,相信他们比外地游客更掌握“机密”。其实,我已经加入了去洪光寺的队伍。
本来不算高也不峻峭的几里地,由于全为石头铺就的地面,更因为十几斤重的背包驮在行李车上,拉不动背又重,没到洪光寺便满头大汗。好在一路还有不少“假红叶”、黄叶的刺激和不见红也不死心的精神支撑,终于到达了洪光寺制高点。
红叶在哪儿,一片都没见。一路让我听到和看到的,却是像兜售“狗皮膏药”一样“香山红叶两块一片”的叫卖声。远远看去,那叶子颜色着实鲜艳,可总觉得并不美丽。三面环山望去,唯独东南方向还有成片的红叶,决定下山另辟蹊径,随手拍了一些“假红叶”、黄页。
到了山下岔路口,忽遇另一位“寻叶者”。他没有相机,也不拍照,只为目睹红叶而来,而此前20多天也来过并且到达主峰,也未看到心怡的红叶。我们两个为了共同目标而来的“同病相怜”者,临时结成了“寻红同盟”,经过分析咨询,决定挺进东南红树林。
我提议走小道,虽然省功不省力,但往往曲径通幽,红叶就在险峻之地。他小我很多,湖南人,礼貌叫我叔叔,那天休息到山上看红叶;人非常忠厚,一路还帮我照顾背包。我也把他当作一位忘年交朋友,交流思想,畅谈人生,很合得来。
凡见从山上下来的游客就问“上面有红叶吗”,回答也基本一样:“真正的红叶没有”。还有一老者说“你们走错道了,在下面那条靠墙的小路上午就是红叶”。事到如今明白了,香山红叶,也是这山看着那山红,恐拍红叶只在心中了。
时针已经指向两点,又累又饿身体告诉我们:香山红叶,明年有期。
在下山准备吃饭的时候,天赐良机,遇到了一颗真正的红叶树,很多人围绕她拍照,只是叶子依然金黄。不知道她是因为在山脚下营养过分、“被宠”过度,还是厚积薄发,争夺花魁,以她那几片本来该红、该凋落的叶子,却吸引了众人的捧爱。这也是香山之行拍到的唯一不按常规“出牌”的红叶。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是《香山黄叶》,斟酌半天,还是用心所想的意境做题目为好,所以叫《寻觅香山红叶》。
写到此,倒有一种意念,明年再去的话,也最好别让我找到红叶,一旦找到了就失去了寻觅美好的动力。但愿红叶在我心里,犹如自由、民主、公正、法治一样,作为奋斗目标,乐在为之争取之中。
其实,我早就知道香山红也难再,就像一段历史她曾经的红已经翻过;只是为了圆满多年来沉积在脑海里的记忆而为。当回来后翻看博友们的回复,发现我的这次遗憾早已经成了他们的教训。这正是人们对历史的乐此不疲,念念不忘,对此并不后悔,虽然没有闻到香山的香气,却领教了香山的神秘。
神密与神仙只差一字,我当做半个神仙而自居了。阿Q也是历史,书写着当今众生相,当然也有我。
2014.11.18
如有朋友想看更多的文章可以复制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17650565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