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乒在成都集训,备战里约奥运会,以结束阶段进行了队内单打热身赛,入奥主力对阵非奥选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奥运队李晓霞、丁宁,分别对阵模仿外国女选手的男陪练,且都赢得了胜利。
一位是国家一队队员任皓,在集训期间模仿国乒最大的对手冯天薇的打法,一位是中国传统直拍正胶打法的严升,模仿同样打法的德国选手单晓娜。这些专门模仿女乒对手的国家队陪练,随女队一起集训,归孔令辉指挥,为国乒奥运会上夺冠铺路。[本文系乒乓圆明原创]
虽然两场比赛,李晓霞、丁宁都战胜了男陪练,显示一定实力,但通过央视直播观看比赛,感觉怪怪的,场面也不大好看,男女毕竟有差异。
男陪练显得有些紧张。要怎么打好呢?以自己的实力打,与自己的身份任务,似有错乱;以模仿者的风格打,明显是“李鬼”,乒乓球的变化那么微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即使是同一个“李逵”,不同时间,不同赛场上也有着千变万化。真的就是真的,假的毕竟是假,估计真李逵在那边偷着乐。 陪女乒奥运主力训练的模仿高手,有二十几位,有针对性地模仿外协会选手打法,其中就有几名男队员。
陪练这个制度,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为了备战第26届世乒赛,国乒集中全国各地108名好手,集中训练,选拔精英。最终夺得三项世界冠军,乒乓球在中国自此走上长盛不衰之路。
尝到甜头的国乒队,便保留了这种训练方法,进一步发展,逐步走上了国家体制的轨道,自下而上形成梯队,形成保姆全包型的管理体系,一切为了最高目标服务。
技不如人,则沦为陪练,在价值观上附上为了国家的荣誉,变成无名英雄,也甘愿奉献。
主力队员可能都有过陪练的经历,如现在的张继科、方博;也有专门陪练打到主力,如过去的马文革、许增才;也有打到世界冠军,一样还得过陪练的日子,如李平。[本文系乒乓圆明原创]
陪练也就罢了,不知什么时间起发展出“模仿陪练”,继而国乒女队有了“男模陪”,这就有些过份了。凡事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
自从张怡宁处于半退役状之时,国乒女队就有些无所适从,其后也产生不了相对核心人物,更别说领军了。里约奥运选手李晓霞、丁宁、刘诗雯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使用时都不会如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那么令人放心。
本来这些“独生子女”依赖性就强,还要加上保姆式的管理,一切都呵护有加,全部保障到位,那她的个人能动性在哪里呢?她们不是打乒乓球的机器。
时代不一样,方法也得跟着改。死守陈规,最后是死路一条。在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下,牺牲那么多一大帮陪练、模陪、男模陪运动生涯,保障几个主力的生存,美之名为了集体利益,在现今的时代,金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乒乓球是小球,影响力越来越小,势在必然![本文系乒乓圆明原创]
在被称为国球的国乒历史上,有过极不光彩的历史,那就是由领导决定的“让球”,还冠之以集体利益的“美名”,实际上从一开始就与“国家利益”没有关系,起因于大领导的拍板决定,竟然一直代有传承,是“计划体制”的又一怪胎。
从公布知晓的让球赛例中得知,这次让张三拿单打冠军,下次张三再让出双打冠军,领导说了算,搞平衡,也平衡不了,最后影响了关系,扭曲了人性,让人触目惊心。
李富荣、蔡振华、何智丽、焦志敏、陈静等乒乓名人的让球,乒人尽知,没有何智丽站出来,也会有“赵智丽”、“钱智丽”出来,不多说了;疑似让球的战例,几多复杂,当事者烂在肚子里的,也不必猜想。
暗箱操作的让球,让者不服,胜者不伍。公开运作的陪练是另一种形式的让球,不只是让一场球,对于有些运动员而言,是让一生的球啊。
还有不到二十天,里约奥运会就拉开大幕,豪华的国乒男女梦之队奔着包揽四块金牌而去,国人当然喜欢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每天飘扬,国歌奏响;更希望借着奥运精神的鼓舞,新的奥运周期,“举国体制”有所松动,国家乒乓球改变一点关起门来训练的模式,开辟一条公开公平竞争制度,让广大乒迷们不断地看到有新的面孔出来。
也借此与市场互动,与社会交融,带动一下全民健身益智的热情。纵然大满贯张继科、李晓霞打完里约奥运后退役,一片广阔的天地,也会大有作为。全民学乒乓,也不是一句口号,大家喜闻乐见!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乒乓网 圆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