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制存在重大缺陷 应予废改
已有 632 次阅读 2016-02-05 21:04《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每轮的发球为2个。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这是国际乒联2001年9月有关乒乓球赛制的改革,采用11分制,代替沿用几十年的21分制,每轮发球由原来的5个,减少为2个。
据说这样会加大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同时为电视转播创造更好的条件。依靠大脑主观设想的决策,时常经不起实际状况的考验。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靠偶然性,显得太幼稚。
就这11分制来讲,在制度设计上,它本身存在着重大缺陷,显失公平性。
首先,11分制的设计,显示双方获得的机会不平等。众所周知,21分制时,每方一轮5个发球,若均一方获胜,计四轮得20分。双方各为二轮,发10个球,机会相等,各为50%。而11分制不然,每方每轮2个发球,若均为一方获胜,经过五轮得10分,则先发球方发6个球,而后发球方只发4个球。先发球方多发一轮2个球,如后手方再发一个球不得分就一局输了,这样比先发球方少了一个发球机会,就意味着少了10%的机会。这在制度的设计上,有违体育公平原则,属于重大缺陷,而不是小的瑕疵。
不要小看这十分之一的机会,好比在棋类比赛中,让一方连续走两步棋,而另一方只走一步棋,这是什么概念?那是多大的优惠啊!这在棋类规则上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乒乓球的规则上却有。
其次,11分制,不利于技战术组织运用,削弱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发球是主动运用技战术的关键,原先的5个发球,发球者可以充分运用智慧谋略,或长或短,或急或缓,或转不转,或正或侧,或试探一下,组合运用,变化多端。接发球方,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来感受、判断、谋化,准备反攻。双方斗智斗勇,才精彩纷呈。数量上减少为2分发球,能发挥的余地非常小,能有什么组合战术运用,这就是说的偶然性增大吗,套用流行的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再次,11分制,时间太短,不利于观众欣赏。乒乓球太小了,速度太快了,现场看的,不说在那么远的看台上能不能看到球;稍微卖个呆,几分没了。看电视转播的,倒杯茶,上个茅房,好家伙,一局就没了,回来看到的都是广告。现在媒体对观看乒乓球直播的人数是能算出来,可是他能算出来上厕所的、不在电视前的那些么,观看人的心情,他能算出来么?
最后,11分制,恰恰不利于电视转播。要把节目或运动做得精,吸引人,是多种因素集合而成的。球员是人,不是机器,魅力是靠人展现的。时间的长短,并不是主要因素。四大满贯网球赛,打一场比赛二三个小时是为常事,一打三四个小时,观众大呼过瘾,媒体也乐于大力投入。看11分制的乒乓球赛,有时广告的时间比打一局比赛时间还长,真的怀疑这是不是广告插播乒乓球赛事?这样转播效果会好么?有时很短的时间,比赛就结束了;有时时间是会拖得长些,那不正是对抗充分的象征么?围棋比赛一局时间也很长,没听说为了电视转播时间的考虑,把围棋格缩为9路或13路来比赛的。
是运动比赛,就得有游戏规则,规则是人定的,虽是相对的公平,也应该最大化地体现机会平等。从乒乓球一局比赛,每轮2个发球角度,可以采取5、9、13、17、21分制,对双方来讲是最大化的相对机会公平。而11分制是机会最不均等的,因而不应当被考虑,而它恰恰被规则确定了下来,乒乓球的“没落”不能不说与此无关。
既11分制有如此多的漏洞,必须废除,予以改进。采取什么方法呢?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采用赢球方得分的发球制。即一局中,只要赢一分球,就取得一次发球权,这样可以连续发球,以增加乒乓球项目的不确定性、对抗性与观赏性。这样采用11分制,也没有明显机会不均衡的问题,而且只是在现有规则上小改动一下,国际乒联也不失“面子”。
二、可采用17分制,每轮发4个球,双方机会均等。21分制,是回到老路上,实际未尝不可;9分制,时间又更短,不适宜;干脆一人一个发球,似不成体统。现在乒乓球虽然变大了,可是技术上已与原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上手直接拧拉,全台攻,无死角,多板对攻的局面难常出现,精彩度、画面感不足。采用17分制,对于电视转播不构成障碍。它反而激励运动员不但斗技能,更在斗心理,各方运畴帷幄,配套运用战术组合,增加实况比赛的魅力,快餐式的审美疲劳,或许可以缓解一下。
三、抓阄,各个队各个人都有机会,看谁运气好。中国乒乓球员总不会都是冠军运吧!可这样不好玩,失去了比赛的意义,也不会被采纳,此是玩笑!不是参加运动的都是奔着冠军去的,其中更有的是健康、快乐、和谐,共同相聚的情怀,有着奋发向上、生命不断的超越!
偶们业余玩的,就不管这么多了,一局不管是21分制,还是11分制都无不可,要的只是快乐的参与,健身益智,友谊第一。只是上行下效,人的惯性不易突破。还是把乒乓球规则制定更加公平、合理为宜。
说有不妥当,请专家行家指正!
pingpangwang 圆明
2016.2.3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