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重拾乒乓

已有 426 次阅读    2015-06-11 09:27
重拾乒乓
2014年2月24日 作者:徐文山
“乒乒乓呀,乒乒乓,你抽杀呀,我推挡,小小球儿闪银光;乒乒乓呀,乒乒乓,锻炼身体为了啥?红小兵回答最响亮,增强体质为人民,长大建设祖国立功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唱的儿歌。文革时期的70年代初,乒乓球小球转动大球,“乒乓外交”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建交,有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乒乓球也因此成了我们的“国球”。记得大概是第23届世乒赛,我国选手梁戈亮的连续20多板扣杀使我们惊羡不已,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乒乓名星。一时间,乒乓球成了我们中小学生最热衷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学校,我们打起乒乓球废寝忘食,汗流浃背;回到家中还念念不忘,不离不弃。乒乓球像有着巨大魔力一样把我们深深吸引,伴随着我们成长。
那时候,我家住在县城东门(海阳镇东风街110号),斜对面有个“修建队”(房管会下属的一个建筑工程队),大约就是现在状元广场四角牌楼的位置,里面一间大房子摆放着一张天蓝色的乒乓球桌,成了我们附近小孩的活动场所和聚乐部。每逢星期天或放寒暑假,一有空闲,我们便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打乒乓球,这里成了我们经常出没和向往的地方。晚上有日光灯也能打,有时我们还进行双打比赛,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看门的老叶也好,从不拒绝我们进去打球。那时我们打球要求不高,有时用块木板锯成球拍也能打,而且还不吃旋球,不像现在讲究球拍胶皮的厚薄,还有什么正胶、反胶、长胶等专业术语。有时候发现球有哑声,怀疑破了就在球桌上用球拍压着球转几圈,用耳朵倾听有无细微的“咔嚓咔嚓”声来判断球是否真破了,如不小心把球压了一个凹陷,就用钢笔杆对着凹陷部位用力挤压或用开水烫,以使乒乓球恢复到完整的圆球状。
也不知多少年没有打过乒乓球了,对乒乓球也都是些少儿时的记忆。年近花甲感觉肠胃功能退化,消化力差,晚饭后在小县城除了散散步实在没有什么运动项目,广场舞也基本属女人的专利。还是在老地方——状元广场发现摆有露天乒乓球摊桌,按现在的比赛规则,每局打11球(以前是打21球),输一局付一块钱。为了锻炼身体,我也不在乎这点小钱,便主动参与,在故地重拾乒乓,找找当年的感觉。
    


                           
由于多年没打球了,一点球感都没有,总是不堪一击,而老板或老板娘为了拉生意,却总是不时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无论男女老少,能者为师,我虚心向别人学习和请教。“知耻而后勇”,坚持了一段时间,交了一些“学费”,终于技艺有所长进,虽然还是输多赢少,但慢慢地也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练好基本功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要气定神闲、稳扎稳打,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水平;第三是要进入状态,达到“忘我”境界,要学习邓亚萍那种气势,犹如弹簧,你不压它它就压你;最后还要有“绝招”,抓住对方弱点,出奇制胜。
责任编辑: 汪冰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