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终局思维

已有 786 次阅读    2019-04-05 22:20

“终局思维”与“竞争思维”,谁将胜出

现在很多人讲“终局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学会“倒着思考”,预期3年、5年甚至10年的未来,再来确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第一个运用“终局思维”赢得未来的人,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

传统观念认为,美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是从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开始的,其实,1939年8月美国就已经成为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力量。当时,德国物理学家已经在理论验证、工程技术方面开启了原子能时代,并且给原子弹找到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当时,美国物理学家向罗斯福总统陈情:“只需一枚核弹,纽约就会在地图上被抹去。”罗斯福之前是做过纽约州州长的。

1939年8月,罗斯福总统接受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大批物理学家的建言,开始对原子能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此时,希特勒已开始投入原子弹研究,而且技术能力领先世界。

那么,为什么最终希特勒输给了罗斯福?

因为罗斯福是“终局思维”,希特勒是“竞争思维”。

希特勒主导下的技术研发策略,是只要一种技术不能在6个月内投入战争,研发工作就往后放。1942年美国“曼哈顿计划”全面启动,而这一年希特勒在原子能技术上的资金投入仅仅是35万马克,大概只能造1.6辆虎式坦克。不是希特勒花钱搞研发抠门,而是将资金分别投向很多不同的前沿技术,比如水下航母、洲际导弹、超远程轰炸机等等,搞内部竞争,战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

罗斯福总统是“倒着思考”的,必须抢先一步将原子弹造出来,否则,希特勒将统治世界。基于这个“终局思维”,美国政府的资源投入是不顾一切的。项目经费就花了20亿美元,超过1940年日本所有的军费开支。研发机构提出,想用白银来做“电线”,就向美国财政部要6000吨白银,你没看错,是6000吨白银,结果财政部总共给了14700吨白银,这比中国、苏联全国的白银(银币)还多。

如果按照终局思维再重新选择一项工作,我一定要当中国足球总教练! 因为,只有我,唯有我,才是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唯一动力!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