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时间使用四大误区

已有 422 次阅读    2018-03-27 07:54
如果有人简单地认为自己天赋不错,在一个领域做够10000小时就能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10000小时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远不充分,更重要的是,这10000小时不仅要花,还要看怎么花。很多人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4个误区。

误区一:简单重复

有些人的10000小时都是在从事低层次的重复,上文中我提到的伪工作者就是这种人。再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在中学学习数学,不断重复做容易的题,考试成绩永远上不去,当然不会有中学生这么做。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人却犯这个错误。比如现在互联网比较热门,一些人学了一点点编程技巧,也能挣到还不错的工资,于是就守着这点技能每天在低水平地重复。我在《智能时代》这本书里提过一个观点: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能不超过人口的27。。坦率地讲,仅仅会写几行(直译式脚本语言)的人不属于我说的2-/0的行列,这些人恰恰在未来是要被计算机淘汰的。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这一类人和前面讲的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然而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因此这些人常常是时间花了很多,甚至不止10000小时,但是不见效果。在很多公司里都能见到这种人,一个人在下面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林黛玉其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我喜欢她实际上是因为她很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但这也是她致命的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兑我们知道,一个概念内涵越宽,外延就会越窄。你如果泛泛地说“桌子”这个概念,它包括非常多的家具,但是如果你说“法国洛可可宫廷式的核桃木贴面桌子”,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几件了。林黛玉就是这样,她越是精进,越到后来贾府里只有贾宝玉能够懂她。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有两类科学家,一类是掌握了一个方法,研究什么都是一流的,他们越往后走路越宽,比如爱因斯坦、费米和鲍林(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另一类是路越走越窄,比如发明晶体管的夏克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对自己研究的晶体管越来越熟悉,就对其他技术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最后无法和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同行交流。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人。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