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转--反手技术思辩 (图)

已有 604 次阅读    2014-01-02 14:47

与直板相比,横板的反手利于发力,是优于直板技术的一大特长。因此作为横板球员,反手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业余横板的反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球友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想强化自己的反手技术,在理论上需要理清几个颇多争议的问题。

怎样握拍?

左手利?右手利?深握?浅握?标准握?食指浅还是深?拇指扣还是直?转换要不要换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人一个说法,都认为自己的握法是标准,网上论坛上各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怎样是对的?标准握吗?事实上,即便是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中,握拍方法各有不同,真正使用“标准”的其实并不多见。

孔令辉是反手利,王励勤稍偏正手利;格林卡反手时拇指伸的不能再直,而王涛拇指平扣;佩尔森的食指勾起来,波尔的食指深入拍面;马龙正反手转换不换握,但是苏斯在教学篇里专门演示了换握的妙用。请问,他们谁水平差了?哪一个不懂得“标准”?

标准握固然有“中庸”的全面,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平庸。事实上,任何一种握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也同时有其弱势之处。选用哪种握法,是和你的技术息息相关的。我们看看世界冠军王涛是如何谈他的握拍方式的。

问:你这个抓板需要注意什么?

王:因为我这个抓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抓板抓的比较死。抓死的话,这样正反手摆速上可以比较快一点。

问:那你这个抓板正手和反手有什么区别吗?

王:我抓板主要是照顾我的反手,我反手是生胶,生胶来说难度比较大一点,需要固定反手板型,固定以后动作不太容易走样。

……

这即是高手的思维。乒乓球并非只是一种体力运动,更多的是一种智力运动。业余的朋友大多希望有权威的指导,希望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要照做就可以“一劳永逸”,而缺乏自我思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回到反手的话题当中,对自己反手技术不太满意的朋友,首先要注意一下实战中自己的握拍方式。通常来讲,因为不太信赖反手技术,正手技术用的较多,那么握拍上偏向于正手利和标准握的可能性较大。在这里,本人并非推崇哪一种握拍方式,也无意于比较握拍的优劣。只是建议想强化自己反手能力的朋友,可以尝试着改变一贯的握拍方式,不妨多给反手一点照顾。此外,更要调整自己的站位,从反手位、侧身位的站位改成中间位甚至正手位,以加大实战和练习中反手技术的运用比例。这样一段时间可能你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但是这种改变能突出你的弱点并加以强化,当逐渐解决反手问题之后,你可以再调整过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只有“见机行事”。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武林外传”里李大嘴的那把玄铁菜刀,也是横握的。刀面上刻字,一面刻“旺德福”,翻过来刻“泰瑞宝”。都是走西洋文的意思,分别就是WONDERFUL与TERRIBLE。那么这一正一反、好吃不好吃的矛盾,该怎么解呢?皇帝最终告诉敬业的御厨的是,什么是泰瑞宝,什么是旺德福,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是否适合人的需要。话又说回来,无论泰瑞宝,还是旺德福,只要用心去做了,结果都是WHATEVER――所以在刀脊上再赐三字“我太富”,无所谓的了。怎样握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有“我太富”的洒脱呢?

 

进攻还是防守,这是一个问题

请问,两面攻横板的反手和单面攻直板的反手相比,谁更强?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横板反手强,要不是反手强,怎么有那么多人直改横?两面攻的反手当然比单面攻的反手强咯。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说了,你是问进攻呢?还是防守?事实上,在业余水平当中,横板反手不如直板推挡的有很多。我们看到横板反手力量的相对强大、攻击性的相对突出,同时也要看到,当横板缺乏有效进攻手段,横板的反手单纯的防守稳健性和直板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或许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直板反手可以照顾中路,你横板反手能那么舒服的应付追身吗?

中国的横板技术受直板的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也偏向正手,这本身是一个打法的问题,无谓好坏。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横板只是照搬直板的技术,那么张冠李戴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收获。

用横板,就要善于进攻和相持,如果反手依然是传统的稳健和保守,那么“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进攻乏术的结果往往是连防守都不成。横板在反手技术中应该加大进攻的手段,而不能只求板数,双方都是拨来拨去。

由于反手的客观限制,反手的力量是远远比不上正手的,这个是无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在运用反手技术当中,有一个部位应该值得特别关注,即“手腕”,他可以大大强化反手的威胁性。反手中手腕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练习反手拨球时,就应该逐步的体会手腕的运用。这并不是说拨球需要手腕发力,而是要熟悉运用手腕的方式。当反手出现机会球时,我们要能够把握机会去发力、去弹击。这点和正手不一样,正手我们通常说初学者手腕要多绷住多固定。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如果拨球也像正手那样固定手腕时,该发力的时候将意识不到运用腕力,因为从长时间的静止突然地改为运动,在人的反应中是相对困难的。弹击如此,反手攻球亦如此,反手拉弧圈亦如此。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球都可以发力进攻,但是我们要有进攻的意识在里面,你在拨当中感觉寻找到机会以后,一定要加快你的出手速度。具体而言,发力的时候尽量手要抬起来往前打,而如果还是在原来的引拍位置引拍,发力出界的可能就比较大。平时拨的时候是这个位置拨,你要发力的时候,手就要抬高一点,击球高一点,往前打,加快速度,用的就是力量,就是所谓打球的爆发力。

当你加强横板反手攻击性后,你会发现你反手的防守也会变的不错。因为进攻和防守本就一体。如果你反手有几板杀伤力强的手段,那么对手就不敢随意的去将质量不高的球回到你的反手位,其实也就变相的加强了防守。

 

横压OR直压,拨球其实也多变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家都知道,反手弧圈欧亚风格和动作外形上,均有不小的差异,但是实际上,拨球其实也多变。一个标准的动作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留下他独有的烙印。就我个人所见,拨球在拍型控制上存在两种现象:

 

A:小臂外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外旋.jpg.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引拍时拍面和地面垂直,击球后拍面前倾,这个过程中有拍型的调整。

 B:拍头上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上扬.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引拍时拍头水平,击球后拍头竖直。

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它们表现在不同的拨球动作中,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反拨1.gif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反拨2.gif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我的见识当中,我的教练自己是采用A的压拍方式,而他的女儿是采用B方式。教练解释说,像B这种压拍方式,是由于球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乒乓球,那时候个子不够高,从上向前的压拍不够条件,因此养成了B的习惯。当然B的控制方法也不是错误的,所以没有必要纠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这里,要感谢戴临中老师的指导,针对这两种拨球方式的不同,老师于百忙之中给与辨析。为尽量贴近老师原意,如实附录于下“谢谢你的帖子,提出的问题很切合练习中的实际.的确有这样的情形.当然还有其它情形,但你说的具有代表性.

应该说,两种拍形都是对的.第一种拍形主要是对付上旋来球,第二种拍形主要用于对付下旋来球.应该说明是,目前第二种拍形应用比较广泛,既可以对付下旋来球,也可以对付上旋来球,但是,在击球细节的处理上也还是有区别.对付上旋来球要注意压板,向前的成分要大于向上的成分,对付下旋来球注意要带点摩擦,向上的成分也会大点。

首先谈谈关于反手的技术问题,反手进攻性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快拨、挑、快撕、弹击、拉。快拨在业余选手中应用比较多,动作不是很大,技巧性也没什么大的难度,容易掌握。快拨上旋主要是掌握前倾一点的拍形,快拨下旋要适当的将拍形立起来一点,击球时间回击上旋是在上升期,下旋是在高点期,如果带点摩擦,也可以在上升后期。快拨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拨的基础上加点旋转,即带点摩擦,最好是有点侧转,似拉非拉;另一种是在回击的时候加强一下手腕的力度,似弹非弹。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对方回接的难度。由于有了这些细小的变化,就使得反手的技术更加丰满和具有层次感。优秀选手在反手技术的使用上,会有许多中间技术,也就是不单纯的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节上的变化,显然,这是他们驾驭技术的一种非凡的功力。

我们在学习和练习反手技术的时候,要明确的是对付上旋和对付下旋应该掌握哪些常规的法则,或者说是一般的规律,如果能清楚一些基本的规律,就不会还在具体的动作上迷惑。只要适合你的,就是合理的,可行的。”

 

我所谈过的2种拨球技术,一种是肘关节的屈伸,肘关节的屈伸导致前臂和大臂的夹角出现变化,在外观上,像是平推。这是一种拨球,这种拨球如果想发力,只能是靠前臂的外旋,通过将拍子由垂直变前倾来摩擦制造弧线。这种动作,即戴老师说的,拨中带弹,撞击较强,速度快,主要运用于上旋来球。

 

第二种拨球,他的发力控制弧线,是通过将水平的拍头变成向上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摩擦。外形上前臂和大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主要是前臂由平放变竖直。这种即戴老师说的,拨中带拉,摩擦较多,拨下旋球时,你前臂再向下放一点,拍头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下的,这样完全就是反手拉球的动作。拨上旋球时,你前臂再多向前一点,同样可以打回去。

 

两种方法都比较好。前者拨中弹击,后者拨中带拉。因为反胶用的人比较多,弹击的技术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而后者应对广泛,能拨能拉,反胶的人用的就多。其实拨和攻球就不一样,攻球是尽量让撞击最大化,摩擦纯粹是为了保证弧线和成功率。拨球就不同,里面摩擦和撞击都较多,偏摩擦就一种动作,偏撞击就另一种动作。

 

简单的理解,一句话,两种拨球方式,一种是弹击的基础,外形像弹击,只是手腕动作别那么大,力量别那么足。一种是反手拉弧圈的基础,外形像拉球,只是别垂下去那么多,摩擦别那么足。

 

哪种技术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戴老师所说的,结合我个人体会,第一种拍型适合打上旋球和不转球,利于弹击。第二种拍型稳健广泛。至于孰优孰劣,读者自辨之。

 

重心之辩,向左走,向右走。

横板反手重心在哪?有权威杂志说,在中间。有教练说在右边。有职业球员在左边。请问,反手你到底重心靠哪边?

看来球。

什么看来球,就是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训练过程当中,为快速掌握技术,我们当然是尽量让来球不要过偏,初级阶段甚至要让来球恰好在最舒服的位置上回击。反手技术最舒服的点,莫过于身体腹部中间稍偏反手的位置。如果来球靠中间,那么你反手重心便要靠中间,引拍时收腹,击球时展腹,还原时重心还在两脚之间,不需要过多调整。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会有稍微的不同,有些人重心偏右脚,有些人偏左脚,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偏向哪一边多一点,总不会向正手那样80%的重量压在一边。两只脚都会承受一定的重量。

但是实际比赛中,不可能每个来球都在你最舒服的地方回击。横板怕追身,追身也可以用反手接,你反手接靠正手位的来球,重心还可能和训练中一样么?当然不可能,你右脚向右跨上一步,这重心必然还在右脚上,再用反手回接重心当然不可能完全在中间,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调整。那么训练中,针对这种位置上的来球,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反手回接能力。

有没有偏向左边的?当然有。你扑正手位,回反手位接球的时候,你反手重心不就在左边。这种球你能顺利接回去就算不错了,难道你奢望让对方球就刚好回到你腹前?

正手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正常的正手位来球,必然在体侧,既然都是在右手边过来的正手球,自然重心是由右向左。反手就不同,有在腹前偏正手位的,有在腹前偏反手位的,甚至还有直接在左手边的。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简单?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的做好,就是不简单。

论坛中,有球友希望能再针对拨球进一步的探讨,在此借该帖的后续,对“简单”的拨球技术稍作浅谈。

拨球简单吗?简单,基本上教练在单纯的拨球这个技术上,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要你练习。如果仅仅把拨球定义为把球拨回去,那么的确不会太困难。但是,在这个拨球的基础上,控制对方、限制对方、压制对方,就远远不是那么简单。拨球真正的练习,是一直贯穿到整个反手技术系统中的。

在横板反手当中,拨球的衍生技术是相当多的,想全部掌握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掌握大致的框架,动作完整合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化即可。对于拨球的具体动作要领,网上文章和教学视频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在此不多赘言。假如你拨球的动作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仍然在实战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下面的内容可能对你有用。

大家都对具体的动作讲的很多、很细、很深,当然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实战中动作是根据来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并不能寻找一种“规范的”、“标准的”动作,然后回击各种来球。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业余的”、“不规范的”动作,同样能达到很好的实战效果。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回击球的核心在击球的那一瞬间的合理性。一切的准备动作和收尾动作,都是为这个瞬间服务的。同样的动作外形,如果这个瞬间处理不好,那么结果会使天壤之别。如果你拨球大致动作没有偏差,仍然达不到高质量的回球,那么相对于动作外形而言,你更应该关注这个瞬间击球的合理性与否。你击球位置离身体是否太远?太远则感觉力发空了,太近则感觉球顶拍发不出力。你引拍是否过低?太低则回球过高,太高则回球下网。你拍型是否调整?上旋要压,下旋要亮。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常识。但的确很有用。关键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你有没有做到。

由于业余中,很难得到高人指点,那么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叫做“一错再错”。举个例子,你拨球不转球,引拍低了(一错),那么回球很可能出界,为防止出界,那么你就会强行地翻腕压拍(再错)。这种拨球手法,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拨回来球,但是很不稳定。你用不同的力度去打,你在不同时机去打,你在不同对手面前去打,这种拨球就天知道什么效果了。所以你总感觉,为什么前面那个球我拨的那么好,同样的动作,这个球却这么烂呢?——正确动作难以定型。一旦形成这种拨球习惯后,你去问高手、看文章、看教学视频都没用,他们教你别翻腕,你还是会翻,因为不翻腕你球就没法回接了,这属于将简单的动作人为地复杂化。所以动作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在根据现实来调节。调节的关键不是去强行地改变动作,而是改变“击球位置”和“击球部位”。懂得了这个,你就不需要再迷惑于具体的动作上。当然,如果你动作都做不好,那最好还是对照教学视频和GIF多做徒手练习吧。

 

------------------

有球友求解,拨球用球拍的哪个位置来拨,并把球拍人为的画成九宫图。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那么细致。可以参考下图(该图来自网上资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甜区.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横板反手击球在哪个部位?要发力,要弹击,要拉球,就要增加力臂长度,要靠拍头。要稳定,要减少回球力度(例如拨质量不高的弧圈),就靠近拍柄。注意反手手腕的运用很关键,虽然拍头和拍柄之间只是那么点点的距离,但是如果以腕关节为支点的话,两者的力臂比例非常大。

具体到拍头哪个点?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球拍在设计上,有一个“甜区范围”,绝大部分的球拍甜区都是相当大的,乒乓世界杂志上摘取过对不同形状底板应力分布的研究结论,在这个甜区范围内回球效果都不错。注意,如果用拍边缘回球,这个应力通常会发散,尽量避免用过于靠边的部位击球,当然正常形状的球拍,甜区不可能覆盖到边缘。

反手拉球要不要靠上边缘点,以增加摩擦路径的长度?其实球在球拍上滚动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只要不是用下边缘磕到,在甜区范围那是足够的。相比而言,每个人握拍方式不一样,每个人拉球习惯不一样,每个人食指感觉不一样,这个差异对甜区上的“甜点”影响反而是更重要的。

 

介于时间和水平关系,话题到此为止,练球去也。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