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八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已有 316 次阅读 2011-06-23 09:49已有 15 次阅读 23小时前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把它用来劝戒乒乓球的初学者,我看也是很贴切的。因为大部分乒乓球初学者,在开始练习乒乓球技术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急与求成的心理。他们不太懂得技术规格与技术提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住技术提高的幅度和技术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什么技术重要,各个技术练习比重的安排以及技术练习的顺序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一开始练习,就恨不得尽快的掌握所有的技术,通病是技术训练“蜻蜓点水”,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要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就要对技术训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怎么样才算清醒,我想必须先弄清楚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明确初学阶段必须要掌握哪几种基本技术。
球类运动中,乒乓球是技术种类最多而且技术最复杂的项目。尽管如此,初学阶段并不是去广泛的学习和掌握所有的技术,而是有重点的选择几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基 本技术。比如,快攻型的打法就可以确定学习攻球(拉球)、推挡、搓球、发球和接发球四种主要的基本技术。如果我们把这四种基本的技术建立起来了,而且掌握 得比较牢固,就为掌握类似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反手推挡的基础上,你可以发展反手攻、反手快拨、甚至掌握弹击等新锐一点的技术手段。再比如正手 攻或拉,当技术动作定型后,通过变换落点和走位,你可以在快攻(拉)的基础上分化出台内挑打、突击、快带、快拉、爆冲、中远台的对拉、扣杀等技术手段。只 要基础技术练得扎实,你就可以衍变出许多其它相联系的技术手段,而如果技术基础不好,你今后的技术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怕练得少,就怕练不精。要知道,乒乓球许多高、精、尖的技术都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因此,我们提出要苦练基本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讲在初学阶段,要把基本技术的基础打牢。初学阶段,既要克服“见木不见林”的狭隘思想,又要避免“好高骛远”而带来的弊端。
第二是要明白技术规格与技术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规格对质量的影响是成正比的。什么叫技术规格?我的理解是技术所要遵循的一个合理的动态结构。我不赞成技术标准的提法,标准过于机械和绝对。 我看到有些对技术动作的表述十分精确,甚至非常定量,比如身体各个部分的夹角是多少度,相隔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等等,其实,越是精确的东西越显得不太科学。 人是活体,相对于个体来说,由于身体条件和运动习惯不同,对技术的理解不同,这些个体差异反映在对技术掌握的细节上也会有所不同。而技术的合理,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基本结构、动作起止的基本顺序、运用身体各个环节以及协调的使用力量等方面,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动作与身体运动协同一致;二是保障技术动作本身具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实际上,有了这两条,可以说技术动作的质量就有了保证。由此可见,初学阶段把握技术规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也决定了初学阶段的技术练习不可能会一蹴而就,而要千锤百炼,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第三是要注意技术练习的顺序和进度安排。
所谓顺序,是指解决先练什么后练什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朋友曾专门询问过我。我的看法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也不会有一个定法。作为一个教练员来 说,他安排队员练习什么,会有个基本的思路,这完全取决于他的训练理念和对技术教学的理解,以及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但一般从难易程度上考虑,会对初学者先 进行最容易掌握并不太容易出错的技术动作作为入门的练习内容。或者从技术的轻重比例和在整个基本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来进行考量,把最重要、最实际的技 术作为首先掌握的技术进行安排。上述两种取舍我认为都是可行的,关键是看怎么样把握技术的练习进度,妥善的解决好不同技术之间、相似技术之间,或单个技术 与结合技术之间,或技术练习与实战技术之间在训练过程中的衔接、转换、转化、更替等方面的问题。当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与技术练习的顺序 和进度安排密切相关,与其说是方法,还不如说是技巧。技术进步的幅度与技术所应该具有的实用性都是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来逐步实现的,作为方法来说,人人都 可以掌握,但使用什么样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无不与技巧有关,技巧实际上就是作为,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作为缺乏教练指导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你要知 道技术训练的方法,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积累经验,用心去体验使用方法上的技巧,无疑,这将是使你提高更快的秘诀之一。
许多朋友问我具体的训练方法,我都会给予回答,但我总是在回答之后再补充说,要看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我只能从你所询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但仍然 不可能完全解决你所希望要解决的问题,达到你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方法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对任何对象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但不能说这个方法就是最佳的 方法,最佳方法必须得切合具体的个体,而不是所有的对象。我们现在考虑一般的方法、带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比较多,缺乏对适合某一个体的具体方法的探讨,或者 说根据对象从方法上研究还不太深入,这是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
前天,一位现在担任教练的学生与我交流,说他正在带一位初学者,在解决身体重心交换和步法移动方面感到头大。我想,初学者开始练习时重点应该是放在手法的教学上,手上的动作还没有掌握,要想去解决身体重心交换与步法移动上的问题还为时过早,他现在不可能把有限的注意力从手法上转移到身体与腿部动作上来,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徒手挥拍体会整个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台上练习尽快的解决好手法的问题,等把动作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去从腰、腿的结合上提高动作 质量。初学者弄不清楚技术掌握的基本步骤,盲目追求整体动作上的高质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作为教练来说,从技术形成的角度来解释技术练习的步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要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就要对技术训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怎么样才算清醒,我想必须先弄清楚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明确初学阶段必须要掌握哪几种基本技术。
球类运动中,乒乓球是技术种类最多而且技术最复杂的项目。尽管如此,初学阶段并不是去广泛的学习和掌握所有的技术,而是有重点的选择几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基 本技术。比如,快攻型的打法就可以确定学习攻球(拉球)、推挡、搓球、发球和接发球四种主要的基本技术。如果我们把这四种基本的技术建立起来了,而且掌握 得比较牢固,就为掌握类似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反手推挡的基础上,你可以发展反手攻、反手快拨、甚至掌握弹击等新锐一点的技术手段。再比如正手 攻或拉,当技术动作定型后,通过变换落点和走位,你可以在快攻(拉)的基础上分化出台内挑打、突击、快带、快拉、爆冲、中远台的对拉、扣杀等技术手段。只 要基础技术练得扎实,你就可以衍变出许多其它相联系的技术手段,而如果技术基础不好,你今后的技术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怕练得少,就怕练不精。要知道,乒乓球许多高、精、尖的技术都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因此,我们提出要苦练基本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讲在初学阶段,要把基本技术的基础打牢。初学阶段,既要克服“见木不见林”的狭隘思想,又要避免“好高骛远”而带来的弊端。
第二是要明白技术规格与技术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规格对质量的影响是成正比的。什么叫技术规格?我的理解是技术所要遵循的一个合理的动态结构。我不赞成技术标准的提法,标准过于机械和绝对。 我看到有些对技术动作的表述十分精确,甚至非常定量,比如身体各个部分的夹角是多少度,相隔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等等,其实,越是精确的东西越显得不太科学。 人是活体,相对于个体来说,由于身体条件和运动习惯不同,对技术的理解不同,这些个体差异反映在对技术掌握的细节上也会有所不同。而技术的合理,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基本结构、动作起止的基本顺序、运用身体各个环节以及协调的使用力量等方面,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动作与身体运动协同一致;二是保障技术动作本身具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实际上,有了这两条,可以说技术动作的质量就有了保证。由此可见,初学阶段把握技术规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也决定了初学阶段的技术练习不可能会一蹴而就,而要千锤百炼,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第三是要注意技术练习的顺序和进度安排。
所谓顺序,是指解决先练什么后练什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朋友曾专门询问过我。我的看法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也不会有一个定法。作为一个教练员来 说,他安排队员练习什么,会有个基本的思路,这完全取决于他的训练理念和对技术教学的理解,以及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但一般从难易程度上考虑,会对初学者先 进行最容易掌握并不太容易出错的技术动作作为入门的练习内容。或者从技术的轻重比例和在整个基本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来进行考量,把最重要、最实际的技 术作为首先掌握的技术进行安排。上述两种取舍我认为都是可行的,关键是看怎么样把握技术的练习进度,妥善的解决好不同技术之间、相似技术之间,或单个技术 与结合技术之间,或技术练习与实战技术之间在训练过程中的衔接、转换、转化、更替等方面的问题。当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与技术练习的顺序 和进度安排密切相关,与其说是方法,还不如说是技巧。技术进步的幅度与技术所应该具有的实用性都是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来逐步实现的,作为方法来说,人人都 可以掌握,但使用什么样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无不与技巧有关,技巧实际上就是作为,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作为缺乏教练指导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你要知 道技术训练的方法,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积累经验,用心去体验使用方法上的技巧,无疑,这将是使你提高更快的秘诀之一。
许多朋友问我具体的训练方法,我都会给予回答,但我总是在回答之后再补充说,要看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我只能从你所询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但仍然 不可能完全解决你所希望要解决的问题,达到你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方法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对任何对象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但不能说这个方法就是最佳的 方法,最佳方法必须得切合具体的个体,而不是所有的对象。我们现在考虑一般的方法、带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比较多,缺乏对适合某一个体的具体方法的探讨,或者 说根据对象从方法上研究还不太深入,这是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
前天,一位现在担任教练的学生与我交流,说他正在带一位初学者,在解决身体重心交换和步法移动方面感到头大。我想,初学者开始练习时重点应该是放在手法的教学上,手上的动作还没有掌握,要想去解决身体重心交换与步法移动上的问题还为时过早,他现在不可能把有限的注意力从手法上转移到身体与腿部动作上来,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徒手挥拍体会整个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台上练习尽快的解决好手法的问题,等把动作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去从腰、腿的结合上提高动作 质量。初学者弄不清楚技术掌握的基本步骤,盲目追求整体动作上的高质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作为教练来说,从技术形成的角度来解释技术练习的步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