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控球意识

已有 236 次阅读    2011-06-21 21:27
所谓,驭球能力,指的是能随心所欲地将球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落点、节奏打到对方的球台上。我们常说某人功力的深浅,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指他的控球意识和驾驭球的能力。 这种意识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来球的准确判断。这是乒乓球最基础、也是非常难的方面。没有准确的判断,控球就无从谈起。 乒乓球小、轻、飘忽不定,对方触球角度的大小,摩擦力量的轻重,旋转节奏的变化,哪怕只有细微的不同,也会造成来球千差万别,要作出准确判断很不容易。判断准了,又有相当的技术作支撑,就能有正确的回应;判断不准,失误在所难免。判断包括对球的旋转、速度、落点、力量、节奏作准确的估量。就我的感觉而言,对球的旋转、速度等的判断当属初级阶段,多练习,就相对容易把握;对节奏的判断则属于较高级阶段,一般人不太容易意识到它的厉害之处,对对手有意无意的节奏变换不敏感,自己也缺乏主动制造节奏变化的意识。球在上升、高点、下降不同阶段回击,加上力量大小和线路长短的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节奏。乒乓球技巧性极强,对手法细腻的要求很高,节奏上细微的变化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判断,迎球稍早或稍晚,就容易造成失误或回球质量不高。 如何才能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其实很简单,一靠用心观察揣摩,二靠实践积累经验,多打实战,掌握球性,把握球感,在对抗中总结提高。 其次,有了准确判断的基础,还应作出正确有力并且能得分的回应。这种回应无非就是主动进攻得分和制造变化让对手失误送分两种。主动进攻是得分的主要手段,许多业余选手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不再赘言。 而通过提高控球能力,制造变化让对手失误送分,应当说在业余选手中属于较高级的技术和技巧。打球时头脑中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就是要千方百计把球打到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在球的来回中,什么情况下的来球大概是什么样的旋转、落点、力量、节奏,球员在瞬间往往会有个预判断,这就是一般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思维定势。一旦太出乎意料,就会措手不及。因此,对于己方来说,就是要通过制造球的不同旋转、速度、落点、节奏,让对手感到别扭难受,在仓促回应中陷入被动,从而掌握主动权。控球能力强的选手,往往能使对方打不出自己的技术特长,从心理上摧垮对方的斗志。常可看到一些业余选手能拉一板凶狠的弧圈球,但碰上控球能力强的,通过摆短、搓转与不转的球、推或吊两边的大角,他就可能拉不上手,或造成失误。这是通过旋转、落点的变化来造成对方被动并主动失分。 还可以通过打出对方不适应的节奏来干扰对方。在一分球(不是一局球)中,一旦出现相持局面后往往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来回节奏,不经意或有意地改变这种节奏,都会产生效果。比如在相持对搓中突然一个加力推,或者在对推中一个减力,这是比较明显的节奏变化;比较细微又不容易让人察觉的节奏变化,一般是触球时机造成的。比如一个选手一般总是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如果改变在下降期才击球(不一定是有意识的,有时是因为回应不及),球速、节奏就不同了,对手不认真观察就不一定能反应过来。反之亦然。前些时候现场观看国家乒乓球队集训公开赛时,发现国手们有时在己方出现机会球、对手认为一般会暴冲一板而后退时,却等到下降期才拉一板力量不大、让人出乎意料的球,造成对方回球失误,很让人启发和顿悟。打乱对方节奏,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就等于牵住牛鼻子,赢得主动权。 与控球能力强的选手打球,往往自己主动失分多,对方主动得分倒不一定多,因而输了球总觉得不服气,认为对方实力并不强,主要是自己没发挥好。其实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正是实力的体现,双方比的不单是外在的技术和力量,也斗内在功力,如同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借力使力,看起来不那么精彩激烈,不那么大开大阖、孔武有力,其实已臻打球的化境了。如果说,凶狠的进攻是依靠力量、速度而使自己主动得分的话,控球能力的精髓则是制造变化让对手主动失分。发力拉球扣杀,打起来固然痛快淋漓,也应当下功夫练好,但压制对方的发挥,让对手失误送分,同样也可以达到赢球的目的。业余球友大都已过学球的最佳年龄,条件限制也不大可能进行系统训练,但增强控球意识,多用头脑打球,却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将球的运行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应当是我们业余选手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