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建议

已有 705 次阅读    2013-10-23 00:02

业余积分赛,之所以出现有低分高能的球员现象,我想主要是跟各类比赛奖励设置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京城乒乓球业余赛事诸多,比赛奖励设置之高,既能娱乐又能小有外财,胜者们聚在一起爆撮一顿,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喜悦,应该说无可非议。低分高能的球员多半可能是为了“比赛设置的奖励”自己控制积分的。但如果将比赛奖励设置及积分组设计的再人性化些,也许会弱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减少比赛中出现“不和谐”的纷争。乒乓球竞技只有在积分水平相当,才有看头和享受的过程。团体赛时,看谁猜得准,让低分者废掉高分者,决定输赢,两人积分水平相差甚远,“高者玩的无心,低者玩的没趣”。今后是否能把分组化为超级组(2000分以上),高级组(1700~2000分以下),普通级组(1300~1700以下)三个组别。缩小高级组和普通级组的赛事名次奖励差额,增大奖励的受众面。因为这两个组别的球员多是以享受过程及交友为主要目的的,而超级组的球员则是既要名次也想要奖励,赛事奖励差额可以拉大,既增大比赛的观赏性,也可调动高水平球员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人为造成低分高能的投机想法,使业余球员的积分水平回归到真实的轨道上来。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zball 2013-10-23 00:33
    1、非常支持陈欣大哥说得奖励设置,即open组提高奖励,增大比赛影响力和观赏性、限制积分的组别降低奖励,扩大奖励面;也希望各个组织者能够考虑采纳。
    2、对于组别设置,其实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人员,各有所求,有的人更喜欢水平激烈带来的刺激,有的人喜欢能更多地和高手学习,有的人喜欢排阵,有的人喜欢。。。不同的赛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的参赛人群,这无可厚非,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参加就可以了。
    3、按积分分段的设置,本来是最普通的,积分赛初期的个人赛和团体赛都是按照此设置,个人赛目前还有一些维持下来,但是团体赛却遇到了大家的质疑之声,在举办了两次分段团体赛之后,第三次的时候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而被迫修改,举例就是:u1800组或是1500-1800组,大家会觉得都会去找1700多分甚至接近1800分的人员组队,1700以下的没人要了。于是分段的团体赛就没有人再继续组织,在单纯限制总分上大家又想出一些,限制最高分、限制二力分、限制2、3力积分差距、限制最高和最低的积分差距等等来调和。
    4、我个人觉得赛制还是应该多样化,我既喜欢像高手挑战,也喜欢激烈的对抗,也喜欢排阵带来的乐趣,大家应该对积分制度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有了它我们才能有这么多的选择机会,如果组织分段团体赛也呼吁大家积极参加,以前没有积分的团体赛,大家很多不也会积极参加,有了积分我们能够争取的机会更多,即使不同分数的人群因为比赛组别设置可能带来的结果不一样,那也无可厚非,有机会争取更好的名次和奖励就去争取,很难争取就争取发挥得好,多学习。
  • 可可彼岸 2013-10-23 11:42
    我的建议是总体降低比赛奖励,如果光冲着奖励去的必然参杂私心杂念,适当降低奖励,回归我们乒乓球爱好者享受快乐乒乓的真谛,不少比赛没有什么奖励,比赛和参与者的热情也很高
  • 老顿 2013-10-23 16:45
    建议组织比赛的多一些精神奖励,譬如荣誉墙什么的,物质奖励可以有,最好是公开组多些大奖,限分组意思一下就行。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