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球选手学习反手拧拉有哪些注意点
已有 87 次阅读 2020-12-03 15:09
如今,采用反手旋拉技术接发球已成为选手的标配。而樊振东、王曼昱等年轻球员更是以此为主要接球手段。那为什么接发球采用反手旋拉呢,它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何在?
接发球抢攻选手一般会有针对性地发球正手短球和中手短球,两个位置的球由于有台面阻隔基本没有挥拍击球空间和距离,不能充分利用大臂和身体的力量。尤其是正手受握拍方式的影响,正手挑、正手拧等台内技术手腕远没有运用反手拧灵活。
接球时正手位上用反手拧拉球的人,比正手位上使用的任何技术都更加灵活,质量更高,而且由于摩擦充分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都会大大提高,从而破坏对方发球抢断直接进相甚至直接得分。(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26011.html)
在所有乒乓球技术中,反手拧拉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反扭拉力技术最初是由欧洲选手首先采用的,后来被中国乒乓球队作为“核心技术”研究并推广到国乒队。一开始只是横拍选手的专属技术,后来被推广到直拍选手,直到今天,仍然是高难度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横拍选手几乎就代表了乒乓高手,能够充分掌握并自由运用的选手,基本上都在世界排名前三。在整个世界上,真正熟练掌握反手拉球技术的球员只有中国男女乒乓球队,还有一些顶级球员,比如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其它如日本的石川佳纯、伊藤美诚等,即使名列世界前十,反手仍未完全掌握拧拉技巧。推式、弹式、切式、削式打法。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球队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反手拧拉根据上手位置的不同,分为台内拧拉和近台拧拉两种情况。并按发力大小,可旋上旋下旋球。防守期内,一般要拧上旋球,主动制造弧线,以方便摆好对手,控制节奏,保持主动。与攻势同时发力,尤其是接发球抢攻时要拧出下旋球,并拧出不同的线,做到“一招制敌”。
我个人认为,业余选手要学习和掌握反手拧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把反相持球练习好,没有稳定的相持球技巧,就无法体会到来球的碰撞与摩擦,也就无法有好的手感与球感。手感好,球感好,是判断控球的基础。所以,具体的练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个别人认为,必须练习到反手不仅可以进行推、攻,还必须达到有摩擦力、出旋力、出旋力的程度,换句话说,当你面对来球时,先能做到用摩擦力和旋转来使球“出旋力”,这是学会反手旋拉的第一步。
其次,要学会对着球盯防,能准确判断来球的旋转、距离、上下起落。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移动和卡位!一定要能在适当的时间,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开始上手。假如在拉扯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距离、位置的判断和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拉扯出界,或下网。
三是反手拧拉的整个动作过程可大致分为“前跨、重心移、压肩、顶肘、手腕内旋”四个分解动作。但具体的拉扯质量和效果却因人而异,非常考验运动员的技巧和功力。普通运动员在初学时由于动作、步法不协调、发力控制不好,极易出现身体重心后坐、手腕内旋过浅、引拍不足、摩擦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训练不足、力量不足”的表现。像马龙、张继科、樊振东这样功力渊博的运动员,仅靠一招“霸王拧”,就几乎可以横扫天下。
正手和反手接发球拧拉技术时所留下的反手位置空挡,可通过强化训练后的衔接技术来解决。这一点远比反手侧扑后扑前手难。事实上,运动员可以采用正反手拧拉技术,他的反手回击技术肯定很好,甚至他希望对方能回到正反手拧拉技术,以利于下一板击球。
言归正传,反手拧拉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技巧!动作、判断、感觉和球的感觉都要熟练,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战。并非一夜之间的成就。
接发球抢攻选手一般会有针对性地发球正手短球和中手短球,两个位置的球由于有台面阻隔基本没有挥拍击球空间和距离,不能充分利用大臂和身体的力量。尤其是正手受握拍方式的影响,正手挑、正手拧等台内技术手腕远没有运用反手拧灵活。
接球时正手位上用反手拧拉球的人,比正手位上使用的任何技术都更加灵活,质量更高,而且由于摩擦充分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都会大大提高,从而破坏对方发球抢断直接进相甚至直接得分。(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26011.html)
在所有乒乓球技术中,反手拧拉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反扭拉力技术最初是由欧洲选手首先采用的,后来被中国乒乓球队作为“核心技术”研究并推广到国乒队。一开始只是横拍选手的专属技术,后来被推广到直拍选手,直到今天,仍然是高难度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横拍选手几乎就代表了乒乓高手,能够充分掌握并自由运用的选手,基本上都在世界排名前三。在整个世界上,真正熟练掌握反手拉球技术的球员只有中国男女乒乓球队,还有一些顶级球员,比如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其它如日本的石川佳纯、伊藤美诚等,即使名列世界前十,反手仍未完全掌握拧拉技巧。推式、弹式、切式、削式打法。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球队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反手拧拉根据上手位置的不同,分为台内拧拉和近台拧拉两种情况。并按发力大小,可旋上旋下旋球。防守期内,一般要拧上旋球,主动制造弧线,以方便摆好对手,控制节奏,保持主动。与攻势同时发力,尤其是接发球抢攻时要拧出下旋球,并拧出不同的线,做到“一招制敌”。
我个人认为,业余选手要学习和掌握反手拧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把反相持球练习好,没有稳定的相持球技巧,就无法体会到来球的碰撞与摩擦,也就无法有好的手感与球感。手感好,球感好,是判断控球的基础。所以,具体的练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个别人认为,必须练习到反手不仅可以进行推、攻,还必须达到有摩擦力、出旋力、出旋力的程度,换句话说,当你面对来球时,先能做到用摩擦力和旋转来使球“出旋力”,这是学会反手旋拉的第一步。
其次,要学会对着球盯防,能准确判断来球的旋转、距离、上下起落。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移动和卡位!一定要能在适当的时间,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开始上手。假如在拉扯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距离、位置的判断和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拉扯出界,或下网。
三是反手拧拉的整个动作过程可大致分为“前跨、重心移、压肩、顶肘、手腕内旋”四个分解动作。但具体的拉扯质量和效果却因人而异,非常考验运动员的技巧和功力。普通运动员在初学时由于动作、步法不协调、发力控制不好,极易出现身体重心后坐、手腕内旋过浅、引拍不足、摩擦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训练不足、力量不足”的表现。像马龙、张继科、樊振东这样功力渊博的运动员,仅靠一招“霸王拧”,就几乎可以横扫天下。
正手和反手接发球拧拉技术时所留下的反手位置空挡,可通过强化训练后的衔接技术来解决。这一点远比反手侧扑后扑前手难。事实上,运动员可以采用正反手拧拉技术,他的反手回击技术肯定很好,甚至他希望对方能回到正反手拧拉技术,以利于下一板击球。
言归正传,反手拧拉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技巧!动作、判断、感觉和球的感觉都要熟练,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战。并非一夜之间的成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