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种常见的乒乓球对攻变线战术
已有 77 次阅读 2020-11-17 15:08
在练好基本功以后,乒乓球爱好者在与别人打比赛时往往被对方千变万化的来球弄地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很难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这时候乒乓球爱好者就应该重点学习一些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战术,做到能够看懂对方来球的含意和规律,并且可以找到破解的方法,从而战而胜之。
以右手执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为例,在比赛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对攻变线战术。几乎所有进入相持阶段回合都是对攻变线战术的变化形式,场上选手依靠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等技术,充分发挥快速多变的特点,达到调动对手、进行有效进攻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对攻变线战术(双方均以右手执拍为例):
一、压左突右
在对攻相持过程中,压住对方反手位;当对方回球后,突击变线对方正手位。要求突击正手位时球的质量要高、要快,不然软绵绵的慢速回球等于给对手舒服的进攻机会。(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24466.html)
二、调右压左
在双方正手对攻过程中,突然回球到对方反手位,一般能让对方猝不及防,造成回球质量不高。待对方回球后连续压制对方反手位。要求回球到对方反手位时,因球的飞行路线较短,要控制好击球弧线避免出界。
上述两个对攻战术是最基本的比赛中常用战术,所用其他的战术基本上都是上述两个战术的变形升级版。
三、进攻对手两角
1、双边直线进攻。己方先以直线攻其一角,待对手斜线回击后再以直线进攻另一角。
2、对角线进攻。己方先以斜线攻其一角,待对手直线回击后再以斜线进攻另一角。
3、逢直线变斜线。对手直线回球后,己方以斜线回击。目的是调动对手移动,无法形成连续进固定点进攻。
4、逢斜线变直线。对手斜线回球后,己方以直线回击。目的是调动对手移动,无法形成连续进固定点进攻。
5、连续进攻对方右角,突袭左角。
6、连续进攻对方左角,突袭右角。
四、追身进攻
1、进攻两角,杀追身。先进攻对方两个角,出现机会后攻击对方追身位。
2、追身攻击,杀追身。先进攻压击对方追身位,出现机会再发力进攻追身位。
3、进攻追身,杀两角。先进攻压击对方追身位,出现机会再发力进攻对方两角。
对手的追身位一般是指选手身体中线偏向执拍手一侧的位置,大概在腋下附近。这个位置在不移动脚步的情况下,无论是用反手回击来球,还是用侧身进攻来球都十分别扭,无法充分发力。
五、侧身攻
1、先压对方中路追身,再侧身进攻左、右两角。
2、先压住对方反手,再侧身进攻左、中、右三点。
侧身进攻属于比较高级的技术,对步法和时机要求都很高,在没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尽量不要使用,否则容易造成失误。
以右手执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为例,在比赛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对攻变线战术。几乎所有进入相持阶段回合都是对攻变线战术的变化形式,场上选手依靠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等技术,充分发挥快速多变的特点,达到调动对手、进行有效进攻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对攻变线战术(双方均以右手执拍为例):
一、压左突右
在对攻相持过程中,压住对方反手位;当对方回球后,突击变线对方正手位。要求突击正手位时球的质量要高、要快,不然软绵绵的慢速回球等于给对手舒服的进攻机会。(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24466.html)
二、调右压左
在双方正手对攻过程中,突然回球到对方反手位,一般能让对方猝不及防,造成回球质量不高。待对方回球后连续压制对方反手位。要求回球到对方反手位时,因球的飞行路线较短,要控制好击球弧线避免出界。
上述两个对攻战术是最基本的比赛中常用战术,所用其他的战术基本上都是上述两个战术的变形升级版。
三、进攻对手两角
1、双边直线进攻。己方先以直线攻其一角,待对手斜线回击后再以直线进攻另一角。
2、对角线进攻。己方先以斜线攻其一角,待对手直线回击后再以斜线进攻另一角。
3、逢直线变斜线。对手直线回球后,己方以斜线回击。目的是调动对手移动,无法形成连续进固定点进攻。
4、逢斜线变直线。对手斜线回球后,己方以直线回击。目的是调动对手移动,无法形成连续进固定点进攻。
5、连续进攻对方右角,突袭左角。
6、连续进攻对方左角,突袭右角。
四、追身进攻
1、进攻两角,杀追身。先进攻对方两个角,出现机会后攻击对方追身位。
2、追身攻击,杀追身。先进攻压击对方追身位,出现机会再发力进攻追身位。
3、进攻追身,杀两角。先进攻压击对方追身位,出现机会再发力进攻对方两角。
对手的追身位一般是指选手身体中线偏向执拍手一侧的位置,大概在腋下附近。这个位置在不移动脚步的情况下,无论是用反手回击来球,还是用侧身进攻来球都十分别扭,无法充分发力。
五、侧身攻
1、先压对方中路追身,再侧身进攻左、右两角。
2、先压住对方反手,再侧身进攻左、中、右三点。
侧身进攻属于比较高级的技术,对步法和时机要求都很高,在没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尽量不要使用,否则容易造成失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