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搓球能力
已有 468 次阅读 2011-04-01 14:46分步骤来强化自己的搓球能力。
新手上路
1引拍
初学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看见球要引拍。使用进攻性技术时,引拍、挥拍大家比较好理解,可现在电视媒体这么发达,中国人又有福气,看到的都是顶尖高手打球,一看高手好像手搁那儿没引拍球就搓过去了。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许是练了十年才形成那样的动作,他刚一开始练球也是一板一眼搓过去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运动员都知道,搓球有个别名叫“小削球”,原因就在于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样。假如没有引拍的动作,没有充分练习过慢搓,无论直横拍,你都不容易加转,因为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手腕手指的配合还不能掌握得很自如,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几乎伸直的情况下“捅”着搓,这样既没控制,旋转也没变化,下面的接发球更连谈都不要谈。
2缓冲
搓球跟攻击性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摩擦加转时要有缓冲,要有“送”的感觉,大臂要跟着前臂送出去,这样搓出去的球你才能有控制。要自己能感觉到“吃”住球,球在球拍上停留的时间够长。以直拍为例,食指和中指在“送”的过程中,你完完全全能感觉到制造下旋的摩擦,它不是紧急制动的那种摩擦,而是要跟进一定的长度。你搓出去的球不是像炮弹“当”地一下撞出去的,而是有摩擦有缓冲的,是“软中硬”的,这样才具备了搓球的基本要素。缓冲与引拍也有关系,要求引拍时学会放松,尤其在练习搓球的过程中,由于球速慢,你能比练习攻球更好地学会放松。假如没有缓冲,直接练“捅”着搓,开始看着也许还行,一过初级阶段,碰上中级对手了,你接发球不是“冒”就是“吃”。
3节奏
很多时候,初学者知道要引拍了,可是掌握不好挥拍的节奏,往往不是慢的多,而是早的多,节奏太快。这是因为在搓球之前练的是攻球,是上旋球的节奏感觉,于是球还没到,拍已经挥了,有效的动作根本没用上。这时候,就要盯球,只有根据对方回球的速度来决定你引拍的速度,引拍才有的放矢,搓出去的球动作才协调。只要引拍的时间对上来球的时间,你的搓球就对一半了。在节奏掌握比较平稳之后,也不必像业余体校的小孩那样一搓上百板,只要能连续搓七、八板以上,击球点比较固定,而且能加转,弧线也不太高,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4拍形
拍形后仰具体多少度为好?不能规定那么细,大概30度左右。初学者有时候搓球太靠底部,优点是容易搓转,缺点是不好控制,容易冒高。30度左右的倾角,利于你发出力,纯粹搓底部不容易发力,对手腕手指的要求太高,所以,接触球体中部偏下就好。具体的角度,因来球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手上感觉不一样,有的人天生拍形就比较立。只要有旋转、能控制、能搓转不转、弧线够低,就是好动作,就是合理的搓球,而不必斤斤计较于多1度还是少1度。无论直横拍,正手搓球的难度都比反手大:直拍牵扯到三个手指如何调整拍形的问题,搓正手的时候假如食指和中指握得太紧,拍形容易朝天,所以要手腕外展;横拍主要调节好食指,手腕要能打开,拍头不翘就好。
5站位
无论直横拍,我们都建议用通常的基本站位,以右手为例,用不着左脚在右脚后面,否则以后再衔接进攻技术,腰全让右脚顶住了。
练习路径
1反手搓斜线
先搓反手斜线,单线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喂球方供一般下旋球,不能快,否则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引拍的时间,也没有空间去加大摩擦。喂球越低越好,假如球太高,主练方不容易掌握击球时间。你想,喂球方是慢搓过来的,如果又慢又高,主练方什么时候挥拍啊?太痛苦了!喂球方需把球送到主练方偏反手一些(别到中路),以促使主练方不自觉地接触球体的偏左一点,这样有三个好处:主练方肯定是回斜线,利于线路稳定;容易加转;用力方向想错都难,因为你“捅”着搓时肯定不是接触球体偏左。如果你找不准节奏,可以自己拿一盆球,左手把球拿到胸前,手背朝下,放开,让球在台面上垂直跳一下,右手挥拍搓球,再拿一个球,再放,再搓……一,二,三,就这三下,不怕慢,就怕不连续,多慢都可以,但是必须一球连上一球,就是为了培养节奏感。熟练之后,再把球拿开,徒手挥拍,体会搓球的动作。
2反手搓直线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搓球的感觉之后,搓斜线学会加转了,再练习反手搓直线。不会搓直线,你身体不用动,只要把接触球的点向球体正中间移一下,用力方向往正前一些,就没问题了。
搓球练习,要有一定的板数。搓球看上去像匀速运动,其实不然,中间是有节奏变化的,只有动作比较协调放松,才能再体会中间那一下变化——既要发力又要送,“慢中快”。刚开始,你可能只是把球碰过去,动作只是形似,有了一定板数之后,慢慢才能体会到摩擦的感觉,才有神似。先不说旋转,能控制拍形,能搓到球台底线任何一个点上,才能叫学会了搓球。
3搓转不转球
掌握了基本的搓球加转,就要开始体会搓不转球。从理论上说,搓不转球触球时要“碰”而不摩擦,但到高级阶段,你还是要有摩擦的动作,但其实不发力,只是做给对手看,过去还是不转球。通过练习搓不转球,你会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有感觉。
练习搓转不转时,最好是借助多球来喂球,给出的球不要太长,否则主练方会不知不觉容易离台,而人一离台,引拍就不知道往哪儿搁。
多数业余选手没有多球练习的条件,只能采用单球练习。那么,主练方练搓转不转,一板转一板不转,陪练方在应对不转时,拍形一定要稍微立一点,而且动作要有缓冲,假如是“捅”过去的,主练方下一板就没法搓了,球速太快,弧线太平,快改推挡了。先是板板搓加转,再板板搓不转球,再是两板转、两板不转,最终过渡到一板转、一板不转。
4正手搓球
反手两条线(斜线、直线)都会搓之后,甚至会搓转不转之后,再练正手搓球。因为正手空间太大,动作变数太多,不易正确定形。同时,过早练习正手搓球,难免削弱正手攻球意识的培养,而正手攻球是所有技术中杀伤力最大的,所以正手必须先练攻球再练搓球。
正手也有搓转不转之分,但如果练习时间有限,可以只搓一般旋转的球,只要稳定、弧线低即可。你也可以借助发球练习来强化正手的搓球感觉,因为搓球与发下旋球的原理是互通的,两者必然能够互相促进。这样,既为练习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初学者可以正手先练一板发转不转球,再练侧下发球,最后练侧上发球。
正手搓球的练习可以比反手少很多,甚至1比10都可以,但是不能不会,否则日后你正手接发球时肯定会后悔。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你一上手就这么练并不会觉得很难,如果等练了两三年已经形成某些基本习惯之后,你发现自己正手搓球不行,再回头来补课,还不如你刚开始痛苦两月呢。
正手没有反手搓的转不要紧,只要能搓出长度,弧线比较低、比较稳,单线能搓上四五板,对大多数业余选手就够用了。正手搓球不像拉球,拉球动作快,需要你全身的配合,尤其正手拉球,动作复杂得多,空间很大,搓球就比较慢,易干掌握,所以它是你正手学会制造旋转的重要手段,不可缺省。
笔者认为,正手搓球练习不必像反手那样搓“跳起来就出台”的球,因为日后实战中正手几乎碰不到那种球——可以直接拉而不必搓了。所以,就练习搓第一跳后几乎不出台或刚刚出台的球。
5摆短
搓长练好了,再练摆短,先练中路、反手的摆短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对练摆短难度很大,有条件最,好是借助多球:陪练方站在网前喂球,刚刚过网,不用劲,便于主练方发力。实在没有多球,可以陪练方发球,主练方摆短,摆完之后,陪练方把球抓过来再发,如此往复。
以搓为矛
1优化动作
双方都有一定能力之后,可以试着让搓的动作短促一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讲究一点。练习摆短,不期望像国手那样摆过去在台内跳三下、四下,但至少练到跳两下。这时候,重心的重要性直线上升,一定要稳。有了这些之后,再讲究击球点,最初你搓的可能是来球的高点甚至下降期,现在要提前,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一般而言,短球不可能像长球那么转,所以拍形可以稍微立起一些,这种摆短其实很忌讳拍形平着上前,因为特别容易搓长。你球拍立着一点,接触球的部位偏球体中心,这样过去至少弧线低,否则容易冒高、摆不短、加不转。为什么我们最初练习搓球的时候拍形要稍微后仰一点?因为那样容易加转、搓长。但随着练习程度的加深,技术越来越熟练,击球时间提前了,更容易借上对方来球的力量了,自己的拍形也就不用那么平了,平了反而麻烦。这时对球的控制,就靠你发力更集中,对缓冲掌握得更好,对触球部位的精确拿捏,甚至拍形到了45度还能加转。
开始练习摆短,只要弧线够低、够短就行,旋转有就行。对专业队来说,摆短肯定必须得转,但我们还是不太看重你搓得是否够转,我们强调的是你要够短,摩擦发力之后,用李晓东的话说,要有“忍”一下的感觉。要求得再多一点,就是动作始终要放松,这样以后水平高了,可以把加转的功夫再补上。业余选手常见的误区是,一碰到带旋转的技术,就喜欢把旋转放到第一位,其实不尽然,对乒乓球体会深一些的人就知道,这种理解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当然,在最初练习搓(长)球时,还是要搓得转,否则什么都是空话,而到了中高级阶段,你可以用其它的技术来弥补旋转的不足。也许会有人说,我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上来就要练摆短加转,也不一定不对,但笔者的理解还是摆“短”第一。
顺便提一句,我认为直拍摆短时拍形可以纵着一点上前(即拍面与手臂一顺),不必横向打开太多,这样的好处是动作有“根”。假如拍形过于横,尤其是直拍,容易失控。而且,你脚下也是纵着上去的,球拍与脚步同向,用力更自然流畅。
新手上路
1引拍
初学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看见球要引拍。使用进攻性技术时,引拍、挥拍大家比较好理解,可现在电视媒体这么发达,中国人又有福气,看到的都是顶尖高手打球,一看高手好像手搁那儿没引拍球就搓过去了。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许是练了十年才形成那样的动作,他刚一开始练球也是一板一眼搓过去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运动员都知道,搓球有个别名叫“小削球”,原因就在于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样。假如没有引拍的动作,没有充分练习过慢搓,无论直横拍,你都不容易加转,因为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手腕手指的配合还不能掌握得很自如,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几乎伸直的情况下“捅”着搓,这样既没控制,旋转也没变化,下面的接发球更连谈都不要谈。
2缓冲
搓球跟攻击性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摩擦加转时要有缓冲,要有“送”的感觉,大臂要跟着前臂送出去,这样搓出去的球你才能有控制。要自己能感觉到“吃”住球,球在球拍上停留的时间够长。以直拍为例,食指和中指在“送”的过程中,你完完全全能感觉到制造下旋的摩擦,它不是紧急制动的那种摩擦,而是要跟进一定的长度。你搓出去的球不是像炮弹“当”地一下撞出去的,而是有摩擦有缓冲的,是“软中硬”的,这样才具备了搓球的基本要素。缓冲与引拍也有关系,要求引拍时学会放松,尤其在练习搓球的过程中,由于球速慢,你能比练习攻球更好地学会放松。假如没有缓冲,直接练“捅”着搓,开始看着也许还行,一过初级阶段,碰上中级对手了,你接发球不是“冒”就是“吃”。
3节奏
很多时候,初学者知道要引拍了,可是掌握不好挥拍的节奏,往往不是慢的多,而是早的多,节奏太快。这是因为在搓球之前练的是攻球,是上旋球的节奏感觉,于是球还没到,拍已经挥了,有效的动作根本没用上。这时候,就要盯球,只有根据对方回球的速度来决定你引拍的速度,引拍才有的放矢,搓出去的球动作才协调。只要引拍的时间对上来球的时间,你的搓球就对一半了。在节奏掌握比较平稳之后,也不必像业余体校的小孩那样一搓上百板,只要能连续搓七、八板以上,击球点比较固定,而且能加转,弧线也不太高,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4拍形
拍形后仰具体多少度为好?不能规定那么细,大概30度左右。初学者有时候搓球太靠底部,优点是容易搓转,缺点是不好控制,容易冒高。30度左右的倾角,利于你发出力,纯粹搓底部不容易发力,对手腕手指的要求太高,所以,接触球体中部偏下就好。具体的角度,因来球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手上感觉不一样,有的人天生拍形就比较立。只要有旋转、能控制、能搓转不转、弧线够低,就是好动作,就是合理的搓球,而不必斤斤计较于多1度还是少1度。无论直横拍,正手搓球的难度都比反手大:直拍牵扯到三个手指如何调整拍形的问题,搓正手的时候假如食指和中指握得太紧,拍形容易朝天,所以要手腕外展;横拍主要调节好食指,手腕要能打开,拍头不翘就好。
5站位
无论直横拍,我们都建议用通常的基本站位,以右手为例,用不着左脚在右脚后面,否则以后再衔接进攻技术,腰全让右脚顶住了。
练习路径
1反手搓斜线
先搓反手斜线,单线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喂球方供一般下旋球,不能快,否则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引拍的时间,也没有空间去加大摩擦。喂球越低越好,假如球太高,主练方不容易掌握击球时间。你想,喂球方是慢搓过来的,如果又慢又高,主练方什么时候挥拍啊?太痛苦了!喂球方需把球送到主练方偏反手一些(别到中路),以促使主练方不自觉地接触球体的偏左一点,这样有三个好处:主练方肯定是回斜线,利于线路稳定;容易加转;用力方向想错都难,因为你“捅”着搓时肯定不是接触球体偏左。如果你找不准节奏,可以自己拿一盆球,左手把球拿到胸前,手背朝下,放开,让球在台面上垂直跳一下,右手挥拍搓球,再拿一个球,再放,再搓……一,二,三,就这三下,不怕慢,就怕不连续,多慢都可以,但是必须一球连上一球,就是为了培养节奏感。熟练之后,再把球拿开,徒手挥拍,体会搓球的动作。
2反手搓直线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搓球的感觉之后,搓斜线学会加转了,再练习反手搓直线。不会搓直线,你身体不用动,只要把接触球的点向球体正中间移一下,用力方向往正前一些,就没问题了。
搓球练习,要有一定的板数。搓球看上去像匀速运动,其实不然,中间是有节奏变化的,只有动作比较协调放松,才能再体会中间那一下变化——既要发力又要送,“慢中快”。刚开始,你可能只是把球碰过去,动作只是形似,有了一定板数之后,慢慢才能体会到摩擦的感觉,才有神似。先不说旋转,能控制拍形,能搓到球台底线任何一个点上,才能叫学会了搓球。
3搓转不转球
掌握了基本的搓球加转,就要开始体会搓不转球。从理论上说,搓不转球触球时要“碰”而不摩擦,但到高级阶段,你还是要有摩擦的动作,但其实不发力,只是做给对手看,过去还是不转球。通过练习搓不转球,你会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有感觉。
练习搓转不转时,最好是借助多球来喂球,给出的球不要太长,否则主练方会不知不觉容易离台,而人一离台,引拍就不知道往哪儿搁。
多数业余选手没有多球练习的条件,只能采用单球练习。那么,主练方练搓转不转,一板转一板不转,陪练方在应对不转时,拍形一定要稍微立一点,而且动作要有缓冲,假如是“捅”过去的,主练方下一板就没法搓了,球速太快,弧线太平,快改推挡了。先是板板搓加转,再板板搓不转球,再是两板转、两板不转,最终过渡到一板转、一板不转。
4正手搓球
反手两条线(斜线、直线)都会搓之后,甚至会搓转不转之后,再练正手搓球。因为正手空间太大,动作变数太多,不易正确定形。同时,过早练习正手搓球,难免削弱正手攻球意识的培养,而正手攻球是所有技术中杀伤力最大的,所以正手必须先练攻球再练搓球。
正手也有搓转不转之分,但如果练习时间有限,可以只搓一般旋转的球,只要稳定、弧线低即可。你也可以借助发球练习来强化正手的搓球感觉,因为搓球与发下旋球的原理是互通的,两者必然能够互相促进。这样,既为练习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初学者可以正手先练一板发转不转球,再练侧下发球,最后练侧上发球。
正手搓球的练习可以比反手少很多,甚至1比10都可以,但是不能不会,否则日后你正手接发球时肯定会后悔。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你一上手就这么练并不会觉得很难,如果等练了两三年已经形成某些基本习惯之后,你发现自己正手搓球不行,再回头来补课,还不如你刚开始痛苦两月呢。
正手没有反手搓的转不要紧,只要能搓出长度,弧线比较低、比较稳,单线能搓上四五板,对大多数业余选手就够用了。正手搓球不像拉球,拉球动作快,需要你全身的配合,尤其正手拉球,动作复杂得多,空间很大,搓球就比较慢,易干掌握,所以它是你正手学会制造旋转的重要手段,不可缺省。
笔者认为,正手搓球练习不必像反手那样搓“跳起来就出台”的球,因为日后实战中正手几乎碰不到那种球——可以直接拉而不必搓了。所以,就练习搓第一跳后几乎不出台或刚刚出台的球。
5摆短
搓长练好了,再练摆短,先练中路、反手的摆短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对练摆短难度很大,有条件最,好是借助多球:陪练方站在网前喂球,刚刚过网,不用劲,便于主练方发力。实在没有多球,可以陪练方发球,主练方摆短,摆完之后,陪练方把球抓过来再发,如此往复。
以搓为矛
1优化动作
双方都有一定能力之后,可以试着让搓的动作短促一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讲究一点。练习摆短,不期望像国手那样摆过去在台内跳三下、四下,但至少练到跳两下。这时候,重心的重要性直线上升,一定要稳。有了这些之后,再讲究击球点,最初你搓的可能是来球的高点甚至下降期,现在要提前,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一般而言,短球不可能像长球那么转,所以拍形可以稍微立起一些,这种摆短其实很忌讳拍形平着上前,因为特别容易搓长。你球拍立着一点,接触球的部位偏球体中心,这样过去至少弧线低,否则容易冒高、摆不短、加不转。为什么我们最初练习搓球的时候拍形要稍微后仰一点?因为那样容易加转、搓长。但随着练习程度的加深,技术越来越熟练,击球时间提前了,更容易借上对方来球的力量了,自己的拍形也就不用那么平了,平了反而麻烦。这时对球的控制,就靠你发力更集中,对缓冲掌握得更好,对触球部位的精确拿捏,甚至拍形到了45度还能加转。
开始练习摆短,只要弧线够低、够短就行,旋转有就行。对专业队来说,摆短肯定必须得转,但我们还是不太看重你搓得是否够转,我们强调的是你要够短,摩擦发力之后,用李晓东的话说,要有“忍”一下的感觉。要求得再多一点,就是动作始终要放松,这样以后水平高了,可以把加转的功夫再补上。业余选手常见的误区是,一碰到带旋转的技术,就喜欢把旋转放到第一位,其实不尽然,对乒乓球体会深一些的人就知道,这种理解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当然,在最初练习搓(长)球时,还是要搓得转,否则什么都是空话,而到了中高级阶段,你可以用其它的技术来弥补旋转的不足。也许会有人说,我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上来就要练摆短加转,也不一定不对,但笔者的理解还是摆“短”第一。
顺便提一句,我认为直拍摆短时拍形可以纵着一点上前(即拍面与手臂一顺),不必横向打开太多,这样的好处是动作有“根”。假如拍形过于横,尤其是直拍,容易失控。而且,你脚下也是纵着上去的,球拍与脚步同向,用力更自然流畅。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