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倾城”有感
已有 428 次阅读 2014-05-15 10:40昨天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晚上看电视,电影频道预告六点半电影“倾城”。刚看到名字,以我几十年的观影经历,细品了中外几百个电影的资深影迷身份,(网上推荐的100部值得观看的电影,我看过七十多部。)我推测是古装戏,内容大概是倾城美女命运悲惨的故事,“红颜美人多薄命”、“英雄一怒为红颜”是中国电影喜闻乐见的题材。
观影结果,让我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进步叫好。原来是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的一部关于父爱、责任的温情电影,非常人性化,非常感人。
罪犯越狱回老家汶川,为了探望他8岁的聋哑女儿,警察四处追捕他,在一次打斗中,正好汶川地震,罪犯把警察拷在废墟上,穿上警察衣服,走出废墟时,面对村民的呼救,穿上警服的逃犯,积极履行人民警察的责任,多次勇敢地深入岌岌可危的楼房中,抢救多名群众。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营救,群众怕他一去不复返,问他姓名,他回答说:“人民警察”。在学校废墟中疯狂寻找,也没找到牵肠挂肚的女儿,他狂奔怒吼,林心如演的女游客,偶遇逃犯,被他英勇救民的行为所打动,爱上了这位“人民警察”,并一直陪伴他寻找女儿。女游客找到一个带着血迹的小书包,写着“苗苗”,犯罪看了说是“宋苗苗”,不是他女儿刘苗苗。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虽然着急,但还抱有一线希望,两人继续搜寻。
另一条线索,警察醒来后,继续追踪逃犯。在营救受灾群众时相遇,穿着警服的逃犯,已然进入警察角色,仍然全心全意营救群众,并没有立刻逃跑。着便装的警察并不打扰逃犯的善举,并作为群众积极配合逃犯,两人默契且防备着,又抢救了很多伤员。疲惫中,两人展开了一次推心置腹地谈心。警察告诉逃犯,逃犯的女儿被别人收养,改姓宋了。逃犯猛然想起废墟中带血的小书包,再联想到女儿又聋又哑,年仅8岁,肯定遇难。逃犯觉得是因为警察的追捕,才使他没能及时找到女儿的,悲愤万分,痛揍警察,然后狂奔向学校。
女游客看到心上人悲痛万分的样子也非常难过,第六感让她回到学校废墟中,继续寻找苗苗,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小姑娘经常取鸡蛋的鸡窝旁找到小苗苗。
罪犯拦下开往医院的救护车,看到女儿平安无恙,破泣而笑,所有的仇恨都淡然了,突然想到警察被自己打趴在随时可能倒塌的灾房中 ,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一路狂奔回去,不幸的是,警察已经被屋顶掉下的石头砸中脑袋,生命垂危,逃犯抱着警察痛苦,悔恨不已,警察对逃犯说,“希望他好好过生活,”这一句话是故事开始时,别人送给警察的祝福,他一直珍藏心里,却一直没有时间实现,永远的公干,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就连喜欢的寡妇都来不及表白。警察把自己最珍贵的祝福送给逃犯,一句平淡的话语,包含多少遗憾、多少期盼,把猫和老鼠这种相知相惜的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最后,警察临终前交给逃犯一张逃犯本人的画像,警察一直带在身边,以便四处查找,画像背面,是警察为逃犯向法院写的评价,记录了罪犯在汶川地震中的种种突出表现,建议法院给予从轻处罚。
观影过程中,我按照国产电影的老套路,猜想结局是:罪犯英勇救人,光荣牺牲。罪犯身上影射出人性光芒,但因为是罪犯,最终逃不出法律的制裁,只好在毁灭中涅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国产电影的法则。
总体感觉,影片“倾城”时代感较强,场面虽不够壮观,但人物刻画细腻,符合人物心理,可观赏性还行,给7.5分。在家待着,实在无聊时,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余茜写于2014年5月13日北京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