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球友杨帆
已有 1173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5-07-02 21:51杨帆虽然已经40多岁,却长着20岁小伙子的身材,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赘肉,皮肤白皙,头发稀疏,前额宽阔,戴着一付金边眼镜,很有学者风度。
他毕业于医学院校,本应该是站在无影灯下,手持器械给患者做手术的医生,阴错阳差,现在却坐在出版社的办公室里,成为卫生出版社的编辑。
与他的本职相比,他在乒乓方面的威知名度恐怕要更高些。杨帆曾经师从庄则栋,而且经常得到同系统的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职的著名退役国手梁戈亮的点拨,其球技突飞猛进,在北京乒乓业余圈儿里,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之一了。
他们单位里有个乒乓球室,塑胶地上摆放着两张球桌,爱好者众多,平日里相互切磋球技,偶尔邀请外来高手交流。
一个偶然的机会,球友(07年中国移动杯50岁年龄组的亚军得主)刘兴建约我到杨帆单位去交流,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我早就知道杨帆,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他在08年北京市乒协组织的迎春杯40岁组男子单打比赛中勇夺季军和邱钟惠杯40岁组男子单打比赛中勇夺季军的比赛。
他的打球动作也许不那么规范,但他的一招一式,都很实用,有些球,也许正是因为动作不规范,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指东打西、迫使对手失误的效果。
他对付长胶很有心得,曾经以11:1赢过我的一位长胶选手与他交手,每局也就只能得到3、4分!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市首届俱乐部联赛中获得50岁组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成员长胶手老蔡给杨帆封了个称号:长胶克星。
什么时候,我能掌握杨帆对付长胶选手的技术呢?
我俩真正相互认识,大概是今年3月前后,为了增加实战经验,我加入了举办赛事最频繁的天桥乒乓球俱乐部。其它俱乐部一般最多也就是组织月赛,而这里组织的却是周赛。每星期天上午8:30报到,9:00开战。
刚入会的人,不管您水平有多高,对不起,您得从B级打起,只有获得前2名,下周您才有资格参加A级赛事。
第一次我获得了B级冠军,第二次就参加了A级比赛,抽签与杨帆抽在同一小组,这是我俩第一次正面交锋。小组赛是3局2胜制,我不敌杨帆,决胜局在领先的情况下,功亏一篑,败下阵来,获得小组第二。后来聊天中谈起那次比赛,杨帆居然记得决赛局的比分是11:13!这记忆力,不当学者有些可惜了!
话说来到扬帆的单位,这里聚集着8、9位水平在同一档次的球友,大家彬彬有礼,相互尊敬,气氛之好,超出想象。
球友中大概有一半人不吸烟,而吸烟的球友烟瘾上来时,一律非常自觉地到球室外面,这不能不让我为这里的球友素质之高而由衷地赞叹。
杨帆为人豪爽、坦荡,不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而对自己战败的经历遮遮掩掩,这次交流,他2:3输给我,换了别人,也许会将此事捂得严严实实,生怕流散开去。而他,不仅当着我的面向别人说此事儿。而且与别人谈到我,几乎也提及此事,这一点,我是从别人的问话中得知的。
一天俱乐部活动,与王晓冬碰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前几天赢杨帆了?”
“你怎么知道?”我很纳闷。
“他自己说的。”王晓冬回答说。
看,是不是给人予很透明、很阳光的感觉?
向杨帆学习,我也向大家透露一个最新消息,昨天再次与杨帆交手,我以两个0:3完败。我在想,上回是第一次到他单位打球,他输给我,是不是有意为之,送给我的见面礼啊?
杨帆不仅球打得好,而且能说善侃,跟他在一起,不用担心因找不到聊天的话题而尴尬,他在北京业余乒乓届摸爬滚打多年,认识的乒坛知名人士、普通球友不计其数,知道的乒坛正事儿、趣闻大概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最令我佩服的是杨帆资助残疾乒乓球运动员的善行,北京的球友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位轮椅女球手,在参加正常人的比赛中往往也能名列前茅,她的名字叫李娟,在全国的残疾人乒乓赛事中,她也曾获得过冠军!杨帆的资助方式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每逢比赛,他都从城内驱车数十公里到李娟所居住的南五环以外的黄村去接,赛后,还负责将其送回。
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这么多年来始终如一!
昨天,扬帆,刘晓赢和我三人商议要组队去参加中国乒协十一期间举办的万杰隆天津分站赛的男子40岁组团体赛,并说好分别带上自己的夫人,连打球代旅游,过一个既节省又有意义的国庆节。不料,仔细一查赛事公告,男子团体只设了50岁和60岁两个组别。这次的组队计划,就像小朋友吹向天空的肥皂泡破灭了。真是遗憾!
盼望我们一起组队参加比赛的机会从天而降!
最后,我想说:能有什么比结识了这样的新球友还高兴的事情呢?
|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