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2000年吉隆坡世乒赛(一)

已有 1460 次阅读    2013-01-31 20:12   标签波尔  世界 
吉隆坡世乒赛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变数,各种屌丝逆袭,各位老将爆冷,各路小将冒尖。也许,是上天注定了这场比赛要成为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团体赛,所以刻意让各路大神都展现了一下自己。

早在进前四之前就有几场赛亮了大家的眼睛,首先是德国与瑞典之战。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欧洲绝对的第一队伍,另一个则是欧洲强队、同时也是欧洲联赛最发达的国家的代表队,两强相争,势必勇者取胜。

除此外,德国队还有那个人。

他就是今天欧洲乃至外国当仁不让的第一高手:波尔。

下面,就让我们第二次进入波尔的世界。

上次我们讲了一些有关波尔成长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波尔那与众不同而又出类拔萃的技术。

波尔出生德国,这是一个东西欧交汇的地方,人称中欧(废话)。所以我们看德国人的技术,往往都比较均衡,一般不会一项技术突出到完全压倒所有其它技术的地步。比如罗斯科夫,反手碉堡,但并不代表他其它技术不行,不然永远拿不到世界冠军。比如后来的波尔、苏斯、奥恰,这些人是正来正也行,反来反不赖,摆短能凑合,相持过得去。总体而言,德国队的正手技术和法国队有点像,小夹臂,摩擦得比较多;反手动作又跟东欧人有点像,动作幅度大,威胁比正手还要大。

但是,波尔的技术,却是那样的另类,而且不但另类于本国,更是另类于当时的整个世界潮流。

波尔的球,一个字:转。在那个速度压倒性席卷全球之时,波尔的技术动作显得相当的怪异。

波尔整个人的动作都像是在完成一系列的高调弧圈球,球几乎都在下降点往上拔,而不是抢冲,这种动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他基本不会正手抢冲——这在高水平选手里面简直无法想象,但事实就是,如果你给波尔的球高了,他的正手进攻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小巧,那么的毫无冲劲。所以波尔的球基本上不追求速度,慢悠悠地去制造旋转以转死别人或者连续拉局面,总之一句话:速度力量大打折扣,一切为了旋转。

相比而言,波尔的得分手段就是三:

1、制造很强的旋转,尤其是正手的高调旋转球,真的是转死人的级别,球上桌了却往下钻。直到今天,连刘国梁、马琳都对波尔的这一能力叹为观止(要让这二位大神这样不容易)——不过这个优势,小球时代,却没有显现出来。

2、反手。波尔的反手,一如德国队既往的碉堡。可以说,波尔是引领世界横拍反手近中远台全面进攻的第一人,与王皓在直板中的地位类似。波尔的反手,能近台拧、撕,中台相持、进攻,到了远台还经常能反拉。虽然力量不大,但他总能以对旋转的最精准的判断来击球,杀伤力巨大;

3、连续拉。波尔的连续拉虽然力量不大,速度不快,但却板板顺着旋转走,感觉很黏,而且弧线很到位。看波尔跟水谷隼打球就是有一种看得想吐的感觉,两个进攻型选手,都在那黏着球磨着走,跟两个削球在打一样。但波尔比水谷的长处就在于,他能主动进攻并把握节奏,而水谷的球就比较被动(不过反而能跟波尔缠着)。要说太极宗师,我觉得波尔的能力更强于老萨,因为老萨的太极功在于明劲,波尔的却在暗,连王励勤格林卡这样的力量,马琳那样的速度,遇到波尔,球几乎都变轻变慢了。

所以说,只要自己组合得好,肯下功夫,一切打法皆有可能成为绝顶高手——波尔在欧洲人中算是比较勤奋的了(当然不能按中国队的水平衡量)。

在那个连欧洲人都开始追求速度的年代,波尔以成绩证明了自己。

1997年,波尔获得欧洲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混双亚军;
1998年,波尔获得欧洲锦标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虽然都要在“欧洲”和“锦标赛”前加两个字——“青年”。

是的,1998年,波尔才16岁,对于一个16岁的娃儿来说,大人世界的一切还是未知之数。1999年,波尔参加世界大赛(成人的),收获如下:

中国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八强,日本公开赛男单八强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