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从小球改大球的乒联改革

已有 1602 次阅读    2013-01-23 21:15   标签最大的    玩意儿  老实人  双手 
从小球改大球,说白了就是要再费体力一些。

对于此,我是举双手乃至三手赞成的——让用功刻苦最多的收获尽量最大,这不正是所有老实人最希望的吗?

但是,这东西却又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从小球改大球,对速度力量旋转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真相是:速度和旋转下降很多,而力量却不怎么受影响。

我的意思是,放之于整个乒乓球领域,最大的速度和旋转正在灭绝,而最大力量却没有。

比如旋转,小球时代,最转的球据说可以达到200转以上,而改大球了就最多只能在170左右了;速度的话,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显然是影响很大的,大家看比赛视频就可以感觉到。

力量却几乎可以说是纹丝不动。

尼玛拼得不就是力量嘛,靠,这玩意儿真的可以用身体来弥补。

所以以前有力量没速度旋转的,现在没什么影响;以前没力量有速度旋转的,现在却悲剧了。

难道国际乒联不知道这些?

冲的就是这个来的!

国际乒联虽然不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机构,但却也是万恶的而且精明的资本主义机关,岂会不懂这些?那么他们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呢?

要消灭的,是乒乓球比赛的速度与节奏。

是的,从80年代以来,乒乓球的球速是越来越快,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尤其是正胶生胶,那个球速,简直是机关炮(详情参见亚特兰大决赛王涛与刘国梁),就算是反胶,到我们看老瓦早年的球,那也曾是迅雷不及掩耳。你快就快吧,问题在于90年代后的球基本上不注重弧线了,尼玛能快打就快打,不要二速,只求一速。在遇到什么对推对弹之类的,简直就真的没什么好看的东西了。

或许有人会喜欢看那种超快相持,然后说:你看刘国梁跟老瓦那场球,不挺有艺术,挺好看的吗?但是,那只是极高水平的选手相遇才能打出来的,事实则是,刘国梁在遇到高手前,会打掉无数二流三流选手,而那些比赛的场面,则是相当难看,基本上就是刘发球,对方吃死,或者接高被抽死。即便是老瓦、马琳这样的反胶大师,打出来的也是这种球。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爱好,但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咱们以前很难看一场现场(我们这上一辈能看现场比赛的都是有背景有米米的),电视直播转播也不播那些前几轮的比赛或者公开赛打小怪兽的球。虽然不敢瞎假设,但我觉得如果是中国人看了那样的比赛,估计大部分人也会觉得没意思。

所以在此,楼主坚定地表明自己对改大球的态度:支持!

即便改大球改死了许多我喜欢的选手,比如老瓦,比如刘国梁,比如孔令辉,等等等等,但我还是支持改大球。因为站在乒乓球这项技术的发展上讲,改大球是利大于弊的。

或许你会说没那么夸张,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没看到夸张的那天,改革就终止了它。如前所说,四十五届世乒赛的结果可以说就是当时乒乓球发展的趋势的一个表现:速度第一,凌驾于旋转力量之上。所以我们看到七个赛事的领奖台上,基本上都是速度型选手的天下。当年拿冠军亚军季军的很多人,还很年轻,再过几年,估计全乒乓球届都会被这些人给统一掉的。

很遗憾——对于他们来说,改大球终止了他们;
很幸运——我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赛不是这样的。

当然,楼主绝不是支持乒联所有改革,这个我后面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至少在改大球上,我是赞成的。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满天星 2013-01-24 10:45
    近20年的乒坛改革哪一项不把中国人考虑进去?您可曾见到国际篮联在规则上想办法限制NBA球员了吗?
  • 杜风光 2013-01-25 13:24
    我也赞成改大球,这样能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现在看电视直播,还是觉得有点儿快,看不清楚。在球馆看台更看不明白。没人看的比赛,失去了商业价值。
  • 郝建国 2013-01-25 14:28
    改大球后球速慢了一些,我们的反应速度就相当快了许多,娱乐性观赏性就多了。
  • 平凡心 2013-06-04 12:59
    学习一下。
涂鸦板